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治分析

2021-07-07 09:26陈尧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症候胃炎脾胃

陈尧瑶

0 引言

慢性胃炎为不同致病原因所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为临床消化内科多见病,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多发于中年群体,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消化不良反应,对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均产生较大影响。目前西药多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疾病,但由于患者特性药物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1]。本研究从我院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0例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0例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18~65岁,病程2~48个月;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19~64岁,病程2~47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对比,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的相关性探讨》[2]时珍国医国药(2014)中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②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 mg/片)饭前15~30 min口服治疗,1片/次,3次/d。并使用铝镁加混悬液(国药准字H10980322,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5 mL:1.5 g)饭后、睡前服用,1袋/次,3~4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观察组采取中医诊断治疗,根据患者状况用药。若患者偏热则使用白虎、苍术汤、连朴饮(制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焦栀、芦根);若患者偏湿则使用杏仁5钱、飞滑石6钱、白通草2钱、竹叶2钱、厚朴2钱、生薏苡仁6钱、半夏5钱、藿香2钱、姜半夏1.5钱、赤苓3钱、杏仁3钱、生苡仁4钱、猪苓3钱、泽泻1.5钱、通草1钱、藿香正气散、黄连平胃散、达原饮等;若患者脾胃湿热状况相同则使用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薄荷、射干、黄柏、苍术治疗。

1.4 分析指标

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准则:治愈-粪便性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与正常无异;显效-粪便性状、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

中医症候积分:主要的内容有舌苔黄腻、薄粪、胃呆、胸闷等,分值在1~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3]。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70例实验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行详细分析,表示方式为(±s)和(%),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中医症候积分

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中医症候积分(±s, 分)

表2 中医症候积分(±s, 分)

组别 例数 舌苔黄腻 薄粪 胃呆 胸闷观察组 35 0.34±0.12 1.13±0.12 0.87±0.35 0.78±0.34对照组 35 2.45±0.36 1.52±0.22 1.26±0.25 1.31±0.23 t 2.328 9.207 5.364 7.639 P 0.023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发生病变的程度不一样。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反酸等消化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呈经常性反复发作,表现出无规律性的腹痛,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

现如今临床多使用西药治疗患者,该治疗方式多以加强胃动力,保护肠胃黏膜及抑制胃酸分泌为主要方向。虽有治疗效果,但不利于减少复发及康复。中医诊治通过详细分析疾病发病原因,根据患者状况采取对症治疗,认为湿热偏向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方式展开治疗,取得效果良好。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这与中医诊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中医诊治慢性胃炎强调谨慎识别发病机制,对于整体治疗较为看重。注重肝脾共同治疗、虚实同理、补真气、泻阴火。认为使用药物时对于药性平衡十分看重,认为用药应刚柔并济,动静结合。中医诊治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应用效果良好[4]。

黄金科[5]通过分析近十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资料,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该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接受度较高,配合性较好。刘涵容[6]对80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行中药煎剂组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认为中医诊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身体其他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使用中医诊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使用中医诊治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明显,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安全可靠性较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适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症候胃炎脾胃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更正说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