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2021-07-07 09:26胡奇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老年病输液静脉

胡奇惠

(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克拉玛依)

0 引言

随着全科医疗的发展和社区医疗条件的提高,广大患者逐渐接受社区这种方便快捷护理模式。“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念已经在大众心中形成[1]。舒适护理模式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的特点。鉴于老年人身体条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加强护理服务[2]。我社区门诊从2018年1月开始进行舒适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社区门诊就诊的146例中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84例,年龄52~85岁,大多数患者有慢性病史,并且疾病种类多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B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

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实施舒适护理的B组患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

2.2 两组患者穿刺输液不良事件的情况

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实施舒适护理的B组患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输液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

3 讨论

3.1 分析病因

临床上,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不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行为反常,甚至失去理性。临床表现为不配合治疗。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压力大、或者受到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如上各种原因造成老年病人心理和精神产生复杂的变化,负面情绪增加,导致护患沟通困难,依从性差。

3.2 应对措施

3.2.1 加强交流,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体现了在临床工作中护患交流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清楚且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该运用良好的肢体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可控性,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赢得病人的信任配合。3.2.2 做好健康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对病人及其陪伴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根据老年人的认知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配合治疗[3]。随着老年病人记忆力的衰退,护士宣教时的语言应亲切、简洁、重复多次。对听力有障碍的患者要响亮而不失和谐,使病人感到护士的亲切可靠,自觉遵守宣教所规定的要求[4]。

3.2.3 选择好穿刺部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要充分考虑个人情况、输液时间、药物、滴速等情况[5]。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手背、足背、小臂背面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穿刺中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

3.2.4 穿刺要点

对老年人进行穿刺时,应避免从血管上方直接注射,并尽量避免重复穿刺。找准针刺部位后,应放松止血带。等皮肤消毒等准备工作结束后,再扎上止血带用5.5号针头进行穿刺。将止血带放置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进针的角度不要超过40°。针刺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损伤成正比。进针时,应尽量缩短进入血管的针头长度,以见回血为度。穿刺后需要做好1~2 min的观察,做好必要的输液嘱咐教育,提升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度,防控渗漏[6]。

3.2.5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注射时间过长,会影响药效发挥和病人休息。因此,一般情况下病人的平均输液速度是60~80滴/min。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下降,身体虚弱应减缓输液速度。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30~40滴/min为宜,还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数。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放慢点滴速度。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身体变化,并定时向老年患者问候,看看他们是否有不适的症状,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药液的性质,将病人输液速度调整至最佳[7]。

3.2.6 正确拔针

恰当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认为拇指、食指握针柄的上下拔针法优于拇指、食指握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上下拔针法通过固定针柄,同时施加相同的压力,可以保持针尖在管腔内的平衡,明显减少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切割伤害。

3.3 加强输液巡视,严防差错

3.3.1 强化职责

老年病人一般疾病复杂,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同时老年人体内代谢迟缓,吸收缓慢,容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熟悉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该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充分考虑病人切身感受,通过交流观察,对病人病情有个总体把握。

3.3.2 常见输液问题的处理

(1)局部渗漏:老年患者血液粘度高、静脉弹性低,穿刺时缓慢回血,容易刺破,引起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的感觉。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疼痛反应缓慢,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漏,往往不易察觉。因此,护士要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2)发热:发热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主要原因是输液过程中,致热源、药物、杂质等进入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反应。发生反应的早晚,跟病人个体耐受性以及致热源进入体内的量有关。输液中应动态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生命特征,肢体活动情况,重视病人或陪伴者主诉。对于输注抗生素以及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输液后30 min内不能外出。而输注扩张血管药物的患者,输液完毕后应该及时测量血压[8]。

(3)急性肺水肿: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输液情况,当出现突然呼吸困难、气急、咳嗽、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坐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同时给予吸氧,安抚患者紧张情绪。

4 结论

社区护士对中老年患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凭借娴熟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中老年患者信赖,提高了中老年病人输液的舒适感和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老年病输液静脉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Joseph F. Engelberger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