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及策略探究

2021-07-07 19:01曾丽珠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曾丽珠

摘要:微课是指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的简短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将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在现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已经走进了万千课堂,带给了无数学子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也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让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所以微课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及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而微课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微课的使用。

一、 微课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好动,坐不住,没办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的感性思维又比较强,抽象思维就偏弱。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太符合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微课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解决小学生的思维与数学之间的矛盾。

(一)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室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听老师讲,学习过程完全被老师掌控,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一些重难点,学得快的同学早已经听懂了,学得慢的同学还是云山雾罩,稀里糊涂的。使用微課教学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学生下载微课之后,看几遍,看多快都可以自己决定,听得不太懂就多看几遍,看慢一点,一听就会了,那就看快一点,少看几遍,甚至可以跳过不看。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死记概念,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遇到难一些的问题,学生缺少解题思维,仅依靠概念是无法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的。而且学生也要了解概念的推导过程,才能更加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微课的视频中,可以模拟一个圆柱水桶,将圆柱水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水桶中去,正好可以倒满三个同样的圆锥形水桶。这就形象地解释了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推导过程,还让学生更加清楚概念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这样的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观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让上课时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反复观看,让学生在课后掌握知识点。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上课进度,防止学生不会的东西越落越多,然后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身数学的抽象性就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反,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感兴趣,有很多学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就对数学更加不感兴趣了。那么怎么才能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呢,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微课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里面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把课本上的重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还会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中。

比如在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书中给的方法是将一个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圆的面积。但是书上的内容就是直白地把这一过程画出来,过程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也很难提起探究的兴趣。但是在微课中,将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过程变成了动画的形式,而且是一步一步地转化。先是八等分,然后是十六等分,然后逐渐把每个小扇形分的无线小,这样拼出来的图形从平行四边形开始逐渐地向长方形转化。在图上区分长方形与圆的每一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个推导过程,如果学生只看课本上的演示和听老师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学不懂的时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微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视频课后还可以继续观看,如果学生有问题,还可以反复看。这样来看微课的使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三)让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室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无法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人数众多,老师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只能是兼顾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这就导致学得快的不耐烦,学得慢的跟不上。如果用微课进行教学,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制作难度不同的微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不同难度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尽可能多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学习《最大公因数》时,老师可以选择制作两个难度不同的微课,一个就用课本上使用的观察比较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让学生先把每个数的因数写出来,然后再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基础比较弱,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再制作一个不同的,较难的微课,视频内容除了讲解观察比较法以外,还要讲解教材中“你知道吗”这一部分介绍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