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态势、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1-07-08 01:39
华东经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吴 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126)

一、问题提出

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则这个国家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达到14%则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1%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199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开始步人口老龄化社会,属于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3.5%。进入“十四五”期间,我国也将迎来第二次老年人口强势增长高峰,逐渐步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的到来,“银发浪潮”滚滚而至。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抚养压力,养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随之持续增长,这些对于主要关注老年人卫生、餐饮、起居等基本生活问题以及侧重老年物质生活方面需求的传统养老产业带来严峻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更强调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很显然,传统的侧重于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产品和服务的养老产业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显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趋势。

智慧养老产业是围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而开展的经济活动集合,不仅重视满足老年物质方面养老需求,更侧重的是精神方面养老需求,是在传统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产业基础上,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孕育出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这种新兴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借力老年人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使老年对美好生活向往逐渐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同时也能够激发消费新增点,催生出新的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最终成为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指出要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这些国家战略和政策都给智慧养老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形势,许多发达国家从19世纪后期便开始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因此,对智慧养老产业研究起步较早,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国外学者关于智慧养老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养老技术产品研发、健康养老服务、医疗保健、老年教育与娱乐等方面。Chae等(2001)[1]、Chan等(2009)[2]从智能家居技术的角度,认为智能家居是一种配备有传感器、生物医学监控器、制动器等技术产品的住宅,可以帮助监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助力老年人身心健康,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系统研发将成为未来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趋势。Kwon等(2012)[3]、Jalal等(2014)[4]认为,健康智能家居、健康可穿戴设备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养老的新生态,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Majumder等(2017)[5]、Yu等(2012)[6]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设备等智能技术,将家庭自动化、辅助环境设计、医疗辅助设备、传感器等相结合,为独居老年人设计出智慧养老平台,助力智慧养老产业更广范围发展。Hussain等(2015)[7]提出开发基于WSN的老年人教育与娱乐智能系统,从而帮助老年人学习深造,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关于智慧养老产业相关研究文献尚不多见,主要涉及智慧养老产业内涵与模式、发展行动计划、发展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张博、韩俊江(2018)[8]认为,与传统养老产业相比,智慧养老产业是将当前最先进的智慧成果运用到养老发展中去的一种新型养老产业,不仅包括将外在的先进智慧技术运用到养老产业,而且还包括内在的积极主动发挥老年人智慧而兴起的产业。庹欣泳等(2018)[9]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积极探索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涉及健康、医疗、技术、地产、娱乐等众多领域,可发展空间广阔,为企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张雷、韩永乐(2017)[10]认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成本偏高、资源利用率较差等问题。赵晔(2019)[11]认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必须要破解商业模式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瓶颈与信息安全、供需不平衡、协调与对接机制缺失四个大问题。项俊波(2014)[12]认为,要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必须加大智慧养老宣传力度,使智慧养老产业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国内外学者在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贡献,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在研究中存在尚未厘清的问题,缺乏对智慧养老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尚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在汲取已有研究合理内核的基础之上,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呈现的态势以及现实困境,并从现状与困境入手,提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从2012年起步,经历了倡导、试点阶段,从2017年开始进入全国推广、快速发展阶段。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重视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扶持、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等背景下,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智慧养老行业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建立,2019年产业规模接近3.2万亿元。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智慧健康养老作为护航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提升幸福感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逐渐起步,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20年后开始进入产业发展黄金时期。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为19万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7.2万亿元,并且未来3~5年全球智慧养老产业将进入全面爆发期。由于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起步较晚,2014年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为0.17万亿元,产业零星分散,处于智慧养老市场培育阶段。2017—2020年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成长期,2017年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2.2万亿元,至2019年智慧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而2020年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养老产业结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2020年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有形市场规模,智慧养老产业将进入成熟期,预测至205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22万亿元,并形成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可见,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智慧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1 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

(二)智慧养老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2019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3岁,平均退休年龄为55岁左右。按全生命周期来看,老年生命阶段占全生命阶段的1/3,具体可以分为自理的强能阶段(60~70岁)、半自理的弱能阶段(70~80岁)和无法自理的失能阶段(80岁以上)。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老年人实际、前人研究成果归纳与演绎出与此对应的老年人需求层次,基于信息投影视角总结老年人信息需求层次,如图2所示[13]。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充分体现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等生理和安全的信息需求,同时还包括社交情感、自我肯定与实现等精神层次的信息需求。具体而言,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有较强的情感、尊重及自我实现信息需求,具备半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则偏向于生活起居、医疗与养护需求,不具备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更多需要机构的全方位医疗和护理需求。老年人作为智慧养老产业的主要客户,随着其数量的增加,各层次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智慧养老需求随之持续增长,已经呈现多层次、多类型、个性化的趋势。为此,对老年人信息需求进行精准、全面分析,不断开发和设计相应的智慧养老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产品,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信息需求,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所在。

图2 老年人智慧信息需求分类情况

(三)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具体如图3所示。目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开始提及做好居家养老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加快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建设,此后在2013年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及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的目标与动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确定了智慧养老产业作为国家新兴产业的定位。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建立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并对三年内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做出了规划部署,最终至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这些相关信息和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已经逐渐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上升至国家高度。2018年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2019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政策中均提及加大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信息表明国家已经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中,智慧养老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

图3 智慧养老产业政策的基本脉络

(四)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老年人智慧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增长,智慧养老产业涵盖的领域和内容也在逐步拓展、丰富,产业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智慧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覆盖、辐射范围广,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智慧养老政策的密集出台,政府资金对智慧养老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涉及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涉及智慧养老住区、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健康服务、智慧养老金融、老年智慧家居、老年智慧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的发展定位、方向和目标都是以满足老年人智慧需求为出发点,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14]。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柱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同时,智慧养老产业并非孤立发展,其离不开智慧养老支撑产业的发展,如需要建筑、信息科技、科技研发、文化教育、医疗器械等产业的支持,同时又对这些支撑产业产生一定的拉动效应。因此,根据《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阐释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再结合产业体系理论,这里将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分为支柱产业体系和支撑产业体系两大部分,如图4所示。两大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促使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柱性产业。

图4 智慧养老产业体系

(五)关键技术和智慧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信息技术对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全面引领和支撑作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升级,有效降低了养老的难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助推下,我国智慧养老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在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持续攻关,不断围绕老年人智慧需求进行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探索,已经呈现操作简单、功能适老、性能良好、产品多样、平台开放等特点[15]。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与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各类智慧养老设备的供给增加,主要有便携式、可穿戴式、服务机器人以及自助式设备等;第二类是关键技术不断创新,主要是应用于智慧养老的定位、供给、传感、监测技术,综合运用关键技术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监督,强化技术的适老性设计;第三类是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包括智慧养老应用系统、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智慧健康管理系统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有效、个性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在智慧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大趋势下,智慧养老产品的智慧性不断凸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三、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催生了国内智慧养老产业的兴起。然而,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尚未形成完善、全面的发展模式。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阻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

(一)产业运作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起步较晚,2012年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这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商业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采用企业运营、政府购买的运营模式,政府部门依然是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投入者,如北京昌平汇晨养老机构、黑龙江乐活医养家园等运营模式。由于智慧养老产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需要依赖市场调节,通过吸入大量的社会资本,才能实现智慧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就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社会资本介入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十分有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阶段,不敢贸然进入智慧养老市场。虽然老年人群体数量、养老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受经济、传统等因素的制约,老年人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尚不能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介入智慧养老产业,而且,企业会充分考虑智慧养老产业的投入资本大、回收期与盈利平衡期长等特点,慎重选择是否进入以及何时进入智慧养老产业。电商、商场超市、机构、社区等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集成平台也会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方案,以政府主导的社区和机构仍是目前主流的平台,相对比较单一。从整体发展上来看,智慧养老产业亟待形成系统、完善、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解决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实现智慧养老产业的盈利目标。

(二)产品与服务的供需之间存在错配

虽然伴随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老年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受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不断扩大,但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信息需求,存在着供需错配的困境[16]。从需求层面来看,当前智慧养老需求日趋呈现多层次、多类型、个性化特征。郭颖等学者以武汉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的智慧养老信息需求,结果显示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涉及医疗健康、生活起居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17]。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需要通过健康监测预警设备、吃药提醒设备、康复护理设备等智慧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医疗进行管理。此外,老年人生活起居、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家庭护理机器人全面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使用防丢失设备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家庭娱乐设备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分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但是受传统观念、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及认知程度较低,老年人的消费认知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有效需求降低。从供给层面来看,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不高、供给产品品类较少、供给服务内容不丰富,甚至一些产品和服务价格较高,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抑或使用方法过于复杂,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运用困难。从当前智慧养老产业供需之间对比可以发现,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需之间存在不匹配、脱节等问题,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又影响供给,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用难以实现

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产业,也不是依靠单一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智慧养老支柱产业和支撑产业的通力合作,涉及医疗、服务、卫生、信息、安全、人社等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整个行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与对接机制,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用难以实现。首先,缺乏信息共享机制。长期以来,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信息化发展模式形成了许多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一些部门将收集数据视为部门“私产”,从部门利益、资源管理等角度考虑,不愿意公开数据与其他部门共享,使得部门之间掌握的信息数据相互共享难以实现。其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功能零散。正是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因此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整合难,整个平台系统功能呈现零散状态,在这些现实情况下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困难重重。最后,智慧养老产业宣传引导不到位。目前,我国对智慧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产业发展理念、产业优势、产业重要性等尚未被多数老年人了解、认可、接受,再加之智慧养老的数据信息可能涉及老年人的隐私,老年人在对智慧养老服务尚未完全接受、存在质疑的情况下,害怕自己的隐私数据共享后会带来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他们不愿意将个人的数据信息进行共享,这也是信息资源整合难、共享难的重要原因。

(四)智慧养老规范和标准化体系欠缺

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本,行业只有形成规范,才能促使企业规模化发展,若缺少标准,则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就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来说,全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智慧养老产业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18]。首先,智慧养老行业标准体系欠缺。目前,我国陆续出台的涉及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多为指导性或建设性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操作标准和科学性说明,实践指导性不强。我国现今的智慧老年产品和服务,虽意在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智慧需求,但是相应的产品、系统往往在设计理念、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等方面参差不齐,在质量检测和认定方面也无统一标准,整个产业的发展尚无可遵循的统一标准体系。其次,现代化服务终端设备和个性化服务体系欠缺。虽然我国智慧养老产品的关键技术和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基于智慧养老产业起步较晚的现实,目前很多产品依然是在效仿国外,盲目夸大产品效应,缺少结合我国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研发现代化服务终端设备和制定智慧养老个性化方案的细则与规范。最后,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欠缺。从智慧养老行业组织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并没有权威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专门的智慧养老监管单位,这种没有健全制度约束的局面可能导致智慧养老行业出现恶性竞争问题,从而影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五)专业化人才队伍资源极度匮乏

面对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局面,要求大批专业化、高质量的人才加入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和服务队伍之中。目前,我国从事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和服务的人才数量不足、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突显。首先,智慧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根据《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数据显示,参照国际标准,我国专业养老护工人员至少需要在1 300万人,但实际数量还不足50万人,持证专业人员数量不足2万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仅为6.8%,呈现教育水平低、年龄结构大等特点,存在巨大的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其次,智慧养老产品高层次研发队伍建设不足。智慧养老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相关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缺乏高质量专业研发人才培养,很多核心关键技术依然依靠国外,本土的高质量智慧养老行业顶层设计、产品研发和系统设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专门从事智慧养老技术攻关人才。最后,智慧养老服务人员缺少规范的专业培训[19]。大多数从事智慧养老的服务人员缺乏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即使有意接受专业培训,但市场上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寥寥无几,整个智慧养老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都亟待提升。

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也将由2.22亿人增加至4.18亿人,正是由于老年人群的快速增加,导致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的商业模式不成熟、供需结构错配、信息共享难、标准体系欠缺、专业人员稀缺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优化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养老产业配套制度体系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再加之产业本身的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已有的政策基础上,政府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制度体系。鉴于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性制度体系,更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的现实,如果各部门和机构依然按照各自标准,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应在已经开展的智慧养老试点工作基础上,立足于老年人现实需求,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借鉴美国“智慧建筑”、德国“智慧城市”、日本“智慧社区”发展的经验,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标准制定、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做好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从而强化顶层设计。同时,还应不断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或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养老产业之中,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此外,要建立与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相配套并行之有效的监管、评估、保障以及法律等制度体系,强化智慧养老产品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真正实现智慧养老产业配套制度体系与标准规范运行的有效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二)构建全景智慧养老产业链,打造成熟商业运作模式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尚未形成全景的产业链商业运作模式,严重影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程。为了能够提供成熟的全景智慧养老产业链,形成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需要从产品制造、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三个环节,绘制智慧养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景式产业链,如图5所示。

图5 全景智慧养老产业链商业运行模式

智慧养老产业链上游是智慧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供应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精神等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智慧穿戴设备、家居用品、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等产品和服务。中游是智慧产品和服务的集成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商场超市、社区、机构、直营店等多种形式触达消费者。生产智慧养老产品和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的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产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下游是接受产品和服务的老年人群体,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将其划分为具备完全自理能力、具备半自理能力和不具备自理能力三大类,每一类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精神、健康管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也不同。正是这种下游的不同类别老年人的需求反馈成为推动上游智慧养老产业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智慧养老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相互沟通、彼此协调,最终形成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实现智慧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调整供需结构,促进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平衡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相互脱节、错配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与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趋势相比,供给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必须不断调整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结构,加大供给量,实现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的有效供给。从需求结构方面看,由于需求决定供给,需要精准地掌握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在能够接受智慧养老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基础上,按照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不同层次进行实际调研,精准掌握老年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存在的现实信息需求。从供给结构方面看,根据老年人智慧养老的需求不断调整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但是供给量的增加策略必须是以达到供需平衡为主要目的。智慧养老企业需要引导技术力量开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技术,实现养老产业与老年金融、老年健康、老年培训、养老地产等其他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同时推进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健康照料、生活服务、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类养老服务需求。总之,不管是需求结构还是供给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厘清供需结构存在的问题为前提,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实现供需平衡为目标。

(四)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程中数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必须整合各个涉老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单一的社区数据逐渐到街道、市辖区、市、省(区)的老年人信息数据整合,实现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高层级化和跨区域化[20]。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养老服务信息、医疗数据信息等平台,基于区域养老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信息共享系统,积极推动各类智慧养老机构与产品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智慧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协调智慧养老产业所涉及的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设立合作与监督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能够真正落实。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担心的就是个人隐私信息通过平台泄露,此时需要加大智慧养老产业政策的宣传,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好数据资料安全的保障工作,使老年人相信自己的隐私信息在正当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不会外泄,消除老年人对网络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21]。这种与智慧养老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只有得到老年人的支持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培育专业人才,打造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

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撑,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像智慧养老政策制定者、产品设计者、养老服务人员等这样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资源极度匮乏,直接影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伴随智慧养老服务对象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现状,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也相应需要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展开。因此,应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力量,以智慧养老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开发、评价体系、专业教育、市场培训等方面入手,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养老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鼓励高校依照规章制度,自主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培养与智慧养老产业相关的知识型、服务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开设老年照顾、老年产品设计、运用与营销等专业,同时鼓励高校在康复资料、养老服务管理、心理健康等学科招收研究生,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22];二是建立并完善智慧养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通过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智慧养老服务行业,逐步提升智慧养老行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建立智慧养老专业人才的评价、考核及激励制度,鼓励设置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岗位,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通过奖励政策鼓励高科技、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转入智慧养老行业,从而达到提高智慧养老专业人才素质的目的。

五、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社会常态将是长期存在且难以逆转的,这对我国养老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要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产业作为一个以服务于老年群体为中心的庞大产业链,既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具有显著公益性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未来智慧养老产业必须以“全面、多样、高质量满足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为根本宗旨,循序渐进地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各领域的发展,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技术,稳步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使智慧养老产业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