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白血病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置管时间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

2021-07-08 14:04李楠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预见性白血病导管

王 昕 李楠楠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 大连 116000)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血液内科较为常见,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增殖失控、分化障碍等作用机制在造血组织和骨髓中不断增殖和累积,并对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进行浸润,使患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1]。白血病患儿典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浸润、发热、贫血、出血等体征,该病预后效果较差,5年生存率<50%[2]。临床治疗原则以控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为主,其中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3]。而血管保护是化疗期间的关键举措,能够直接推动治疗的顺利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够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从而提供长期输液治疗,但临床常常出现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现象,降低预期疗效[4]。有研究显示,长期PICC置管患儿发生静脉炎、感染并发症的概率较大,并直接影响导管使用质量和留置时间[5]。因此,在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期间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和预后康复均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护士对患儿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估,能够及时预测各种安全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就预见性护理对白血病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置管时间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该院接受化疗的65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病程0.30~1.00年,平均病程(0.56±0.09)年;年龄3~15岁,平均年龄(9.16±1.37)岁。观察组男23例,女9例;病程0.40~1.20年,平均病程(0.58±0.10)年;年龄2~14岁,平均年龄(9.21±1.08)岁。两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需长期化疗治疗且符合PICC置管条件。②PICC置管时间>1周。③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化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加重或不耐受情况者。③智力不足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④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因其他原因退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临床住院Ⅱ级护理和PICC管道维护。患儿入院后由护士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儿家属白血病治疗方式和化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置管和更换敷料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观察化疗期间药物滴速,如发现重力滴数减慢或不滴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每周为患儿更换敷料、肝素帽和输液接头,单次输液完毕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制订方案:成立PICC预见性护理小组,组内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确认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如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炎、穿刺部分渗血、感染等。依据患儿的病情进展、病程、生活习惯等情况及时规划并调整干预措施。②护理前与患儿家属耐心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化疗和PICC的认知程度,结合具体情况完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通过例举近期的反面案例让家属意识到意外拔管、静脉炎的危害;利用图片结合动画视频的方式帮助患儿了解PICC导管维护知识,便于及时查阅学习。③预见性护理干预:a.预防导管堵塞:血栓形成性堵塞采用肝素盐水回抽,将凝血块从管腔中抽出;采用脉冲正压封管以预防导管堵塞;输液时间过长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b.预防导管脱出:首先应反复确定导管固定良好,及时更换贴膜,撕贴膜时避免将导管带出,若穿刺部位出现渗血、皮疹等情况需缩短更换时间;c.预防穿刺部位渗血:置管前常规检查患儿凝血功能,避免直刺血管,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并制动30 min;d.预防静脉炎:穿刺时选择静脉瓣少、弹性好、血管粗直静脉,送管过程中发生血管痉挛时应先调整体位缓解痉挛,若痉挛仍难以缓解时可以热敷血管15 min,并向导管内推送0.9%氯化钠溶液,帮助导管顺利送入,减少血管机械性损伤;e.预防感染:穿刺过程遵循无菌操作,并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进行干预治疗;f.预防静脉血栓:置管护士应经过严格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减少穿刺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根据患儿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导管,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生成,高凝状态者做疏通循环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1个月时,采用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8~10分为满意,6~7分为基本满意,0~5分为不满意,该量表克朗巴哈系数α为0.828,重测效度为0.864。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③护理1个月后,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期间导管脱出、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1个月,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PICC能够有效促进白血病患儿化疗的顺利进行,导管尖端经上腔静脉,药物经高流速被迅速释放,进而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6]。PICC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置管后需定期更换敷料,但少数患儿护理依从性较差,常常发生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影响治疗顺利进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种优质护理服务也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使护理服务内涵得以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白血病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延长PICC置管时间,提高导管使用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医护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患儿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与判断,早期评估现存的安全隐患,并依据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干预项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成立专门的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组内讨论方式确定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在护理前进行导管维护知识的宣教,使患儿及家属了解并发症的危害性,提升自身预防意识,利于后期护理的顺利进行[8]。对于长期PICC置管患儿,皮肤与导管的长期接触会增加病原菌浸染导管的概率,当病菌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中后会导致感染发生。本研究针对PICC置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和原因,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书籍,对环境、PICC置管操作要求等均进行严格要求,全程遵循无菌操作,并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进行干预治疗,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9-10]。结合本研究结果,在对白血病化疗PICC患儿进行护理时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规范导管维护操作、提升患儿及家属并发症预防意识,减少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血管损伤,预防并减少PICC置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最终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白血病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预见性白血病导管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