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7-08 14: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异位症效能内膜

赵 凤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7)

子宫内膜移位症属于典型的良性病变,具有易复发、多部位病变等特点,与恶性肿瘤具有相似之处[1]。目前,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且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患者在术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加之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易产生消极情绪,往往不利于术后身体康复[2]。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40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5.26±3.2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6.96±2.56)个月;未婚5例,已婚35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23 kg/m2,平均BMI(21.02±1.03)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5.38±3.19)岁;病程4~16个月,平均病程(7.02±2.49)个月;未婚6例,已婚34例;BMI 17~23 kg/m2,平均BMI(20.96±1.0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且经B超检查确诊的患者。②伴有明显盆腔疼痛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④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患者。⑤配合度理想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③过敏体质的患者。④合并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⑤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⑥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手术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者做好基本生活护理,对术前饮食、休息等方面给予指导,针对患者临床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冥想式放松锻炼:首先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在患者身边宣读旁白语录,语录内容主要为引导患者进入一个空气清新、花草茂盛、有雨声、鸟叫声、溪流的声音、泥土气息的全新世界,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②认知导向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预先为其准备好本和笔,记录宣教内容,要求患者及家属将宣教内容中认为重要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互相阐述自己所记录的内容,同时护理人员将患者及家属互相阐述时的情景录制成视频,结束后发送给患者及家属,要求双方睡前观看、温习宣教内容;第2日,按照相同的方法互相阐述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并指出问题,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③情景扮演:护理人员作为发起人,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参演人,家属扮演手术医师与麻醉师,指导家属模拟进行手术中的麻醉相关操作及手术操作,护理人员在一旁记录家属及患者的表现行为,扮演结束后,护理人员对双方行为进行点评,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

1.4 评价指标 ①自我效能: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后(出院前1 d)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3个维度,依次为对疾病的积极态度、对手术压力的缓解能力、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总分为30分,得分与患者的自我效能呈正比。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 h、干预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为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4个级别,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6 h、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对雌激素依赖性强、易复发、易转移等特点,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遗传、机体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患者常伴有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痛经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6]。有研究显示,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7]。但手术治疗只能对患者生理上的疾病产生影响,而无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疾病,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

以往临床常采用常规护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进行干预,但常规护理仅注重于对患者生理因素的干预,而忽视了精神方面及社会功能的需求,导致其干预效果往往不理想。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具有更全面、更人性化等特点,可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快速恢复[8]。将“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中,可帮助患者明显提高自我效能。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实施冥想式放松锻炼,使患者进入虚拟环境中,可让其身心得到完全放松,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通过认知导向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熟悉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手术配合度;通过情景扮演,可在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的同时提升社会功能;随着患者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加之认知功能得到显著特高,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10]。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干预后6 h、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分析其可能与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后,可使其自我效能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提高术中配合度有关。

综上所述,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还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异位症效能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