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

2021-07-08 02:47虞致新张婷钟阆华锋何宗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信群门诊

虞致新 张婷 钟阆 华锋 何宗南

儿童哮喘是在儿童中并不乏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普遍表现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而本病的控制与药物治疗等密切相关外,患儿及家长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强烈的情绪变化等多方面可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因此对本类患儿进行全面综合的诊疗干预需求较高[1-2],另外,随着微信群在社交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在儿童哮喘控制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就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究与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的9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哮喘门诊治疗组)和观察组(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患儿25例,女患儿20例,年龄2.3~13.0岁,平均年龄为(7.1±1.6)岁,病程为5.0~27.0个月,平均病程为(12.8±3.0)个月,其中轻中度32例,重度13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患儿26例,女患儿19例,年龄为2.2~13.3岁,平均年龄为(7.2±1.5)岁,病程为3.5~28.0个月,平均病程为(13.0±3.1)个月,其中轻中度33例,重度12例。两组患儿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纳入标准:14岁及以下者;哮喘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其他慢性病者;合并感染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单纯哮喘门诊治疗干预,于门诊进行疾病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方面的告知与宣教,同时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进行相关自护措施的指导。

观察组则以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为指导进行干预。(1)一体化诊疗管理模式院内模式计划以儿科哮喘门诊为中心,联合门急诊儿科、检验科、耳鼻喉专科、中医门诊、心理门诊等科室,院外模式依旧以儿科哮喘门诊为中心,计划联合专科护士和哮喘门诊医生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定期宣教及知识普及,院内和院外通过儿科哮喘门诊关联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儿童哮喘一体化诊疗管理体系。在参与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各科室间建立就医绿色通道,简化转诊流程,保证患儿能够严格高效的按照研究计划接受治疗及后续的持续跟进。同时,为了进一步实时跟踪参与研究患儿的病情信息,保证纳入研究患儿病例信息的完整性,计划对接受一体化诊疗的患儿的病例信息进行特殊标记。(2)通过两种途径对患儿的后续随访信息跟进。第一种是常规性的每月定期电话随访。第二种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建立多个纳入包含哮喘门诊医生、中医科医生、门诊儿科医生、专科护士和患者家属在内的线上培训微信交流群组,每月定期在群组内进行哮喘应急处理及常规陪护知识的培训,线上指导急性发病的救治及患者病情信息的线上询问跟进。准备建立3个不同性质的微信群,通过设定不同的标志进行群体普及与个体化管理,能很好的保护患者的隐私。

1.3 评价标准

统计、评估及比较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再发人数、干预前后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及治疗依从性。(1)C-ACT评分:是有效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效果的量表,本标准包括7个评估指标,前4个指标评分范围为0~3分,后3个指标评分范围为0~5分,总分≤19分、20~23分及24~27分分别表示未控制、部分控制及完全控制[3]。(2)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expiratory flow%,PEF%),采用儿童肺功能仪进行检测。(3)治疗依从性:以患儿完全配合治疗为完全依从,偶尔不配合为部分依从,经常不配合为依从较差[4]。

1.4 统计学检验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及急性再发人数比较

观察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及急性再发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及急性再发人数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C-ACT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C-ACT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C-ACT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C-ACT评分比较 [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儿童哮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儿的身心及生长发育均造成极大危害。另外,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极易受到影响,加之患儿对疾病与治疗认知度较低,因此进一步提升了对哮喘患儿进行全面干预的需求[5-6]。与儿童哮喘发作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多类生活及环境因素均可诱发哮喘的发作,因此对其防控涉及的方面与因素较多,而这既对患儿及家长的疾病认知度及防控意识要求较高,又对多学科整合的需求进一步提升[7-8]。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是基于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式,其将微信群的便捷化信息传递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信息知识全面性进行融合,对于患者的需求满足更为全面,同时,其对于整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9-10],制定针对性的防控与干预措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临床中关于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儿童哮喘的控制作用研究未见,故本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

本研究就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究与观察,结果显示,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哮喘门诊治疗,优势体现在急性发作次数及急性再发人数相对更少,同时,干预后的C-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相对更好,因此肯定了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在本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与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从有效沟通、全面防控知识制定等多方面入手有关,因此对于患儿的干预更为具有针对性及全面性,疾病的防治更加注重诊疗管理的整体化,注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具有中心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特性,因此更为科学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作[11-12]。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建立微信群与一体化诊疗模式有助于儿童哮喘的控制,对肺功能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本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信群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