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在体检中心检测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08 02:47庄承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脂肪肝肝脏

庄承钰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加,每年体检中心接收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脂肪肝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疾病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危害性仅次于乙肝[1]。脂肪肝的发生与患者自身脂肪过度沉积有关,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逐渐转化为肝硬化,对患者的肝脏功能影响较大,由于脂肪肝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损害肝脏,故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2]。有研究指出[3],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ALT)、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甘油 三 酯(triglyceride,TG)等血清指标,可以及时的诊断脂肪肝,并为脂肪肝的临床干预提供诊断依据。本次研究中,纳入了医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患者98例,探究ALT、GGT、TG等血清指标在脂肪肝体检中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2月至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患者98例,其中49例为脂肪肝患者,设为研究组,49例为非脂肪肝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6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为(48.81±5.91)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5.83±1.85)月;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28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为(48.49±5.81)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5.68±1.29)月,其中轻度脂肪肝患者23例、中度脂肪肝患者1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11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均已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注。

脂肪肝诊断标准[4]:(1)超声检查提示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大于肾脏以及脾;(2)肝深部回声衰减,+、++;(3)超声检查提示患者的肝内血管显示不清。同时符合上述任意两项,则可诊断为脂肪肝,若仅有(1)阳性,则疑似脂肪肝。血清学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7 mmol/L、TG>1.7 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40 U/L、ALT<45 U/L、GGT<50 U/L。

1.2 方法

在体检前3日通知体检者保持正常饮食,禁止使用高蛋白、高脂食物以及猪肝、猪血、酒。所有体检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留取血清,在全自动生化仪以及配套试剂下检测ALT、AST、GGT、TG、TC。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下检测的ALT、AST、GGT、TG、TC指标;正常值范围TC:0.1~5.18 mmol/L;TG:0.1~1.70 mmol/L;ALT:7~50 U/L;AST:13~40 U/L;GGT:7~50 μ/L。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进行人工分类处理,在SPSS 25.0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GGT、TG、T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 (±s)

2.2 两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异常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异常率对比 [例(%)]

2.3 不同脂肪肝分级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

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患者<重度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脂肪肝分级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s)

表3 不同脂肪肝分级患者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s)

3 讨论

脂肪肝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有关,属于非独立性疾病。脂肪肝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提升,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正常人体的肝脏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肝,其重量占据肝脏总重量的3%~5%,若超过5%或者在组织学上存在50%的脂肪变性时,则可诊断为脂肪肝[5]。轻度脂肪肝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重度患者病情较为凶猛,对其肝脏功能损害较大,该疾病属于可逆性疾病,若是早期及时诊断并治疗,则可有效逆转[6-7]。大部分脂肪肝起病隐匿,不易发现,临床上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是肝脏穿刺病理活检,但是该诊断方式属于有创性操作,患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属于无创且可以检查脂肪肝的方法,该检查方法易受到检查者经验以及技术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8-9]。

血清学指标用于诊断脂肪肝具有创伤性小、检查速度快的优点,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ALT与AST来自于人体的细胞质的线粒体内与细胞质内,当人体肝脏细胞与线粒体出现损害时,两者会直接渗透至血液中,导致ALT、AST指标出现异常。肝脏可以分泌、合成胆汁,促进脂类物质的乳化,一旦发生脂肪肝,则会导致体内脂肪酸的分泌与合成水平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期大量摄入含脂类食物时,血脂难以被机体代谢,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故而可以通过TC、TG观察患者的血脂水平[10-1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ALT、AST、GGT、TG、TC水平、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GGT、TG、TC指标对比,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患者<重度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人体内血清学指标的高低,可以有效的反映脂肪肝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作为有效性评估指标。肝脏可以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与甘油,当脂肪酸在肝脏细胞内进行脂化后,可以形成胆固醇与三酰甘油等,进入血液后,当机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多,超出肝脏代谢上限,则会导致多余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导致TC、TG水平升高,长期以往,则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ALT、AST、GGT水平上升。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运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作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发现、早干预以及早期预防。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脂肪肝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肝脏里的胆管癌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加州鲈肝脏养护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