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赤心 “钛”上添花
——钛瓷画诞生记

2021-07-09 01:17朱逸慧张小红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2期
关键词:瓷板画汝瓷瓷画

本刊记者 朱逸慧 张小红|文

当“钛”与“瓷”亲密牵手,当“有色金属”与“视觉艺术”巧妙融合,一种独创性的艺术产品横空出世,这便是宝钛集团与河南宝丰大博瓷画文化创意公司联手打造的钛瓷画。钛瓷画不仅克服了原有瓷板画厚重易碎、难以运输等诸多痼疾,更让有色金属镀上了艺术品的光辉。

4月21日,在宝鸡的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上,一副6米长卷的《千里江山图》吸引了不少与会嘉宾驻足观赏。在惯常思维中,总把钛金属与高端制造联系在一起,可这幅《千里江山图》,却见烟波浩渺的江河和层峦起伏的群山,色彩绚丽,意态栩栩如生,可谓格格不入,这与“钛”有何联系呢?

经参展商介绍,原来这是“钛瓷画”,是通过大幅面喷粉打印机将瓷粉打印在钛板表面,然后进行高温烧制而成的新产品,不仅能够精确、完整地还原艺术画作,而且具有轻、薄、韧、长,不怕暴晒雨淋、不会腐蚀生锈等优点。

“钛”与“瓷”如何亲密牵手,“有色金属”与“视觉艺术”如何巧妙融合? 5月,记者带着好奇的心情拜访了生产这幅《千里江山图》的宝丰大博瓷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博瓷画”),想弄清楚“钛”上如何绘丹青。

洛阳地铁站的巨幅牡丹画

平顶山市人大张荣海一行参观可以卷起来的长卷钛瓷画

大博瓷画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

寻找天青色

接受笔者采访的大博瓷画董事长张柳松,面有佛相,年近古稀,早年从政带领百姓开发尧山景区,并拍摄了数以千计的尧山风光佳作,如今又转战商界,十几年呕心沥血,研发出了能将视觉艺术永久保存的瓷板画。员工形容他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坐在桌前,张柳松跟笔者聊起了汝艺瓷板画的前世今生。

平顶山是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汝瓷”的发源地,也是张柳松的家乡。传闻宋徽宗曾做过一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呈现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出“雨过天晴云破处”那样的瓷器,汝瓷就此诞生。

曾几何时,“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描绘的便是汝瓷烧制的繁荣景象。随后,金灭北宋,开窑时间仅有20年的汝瓷就此技艺失传,仅留下了不到100件传世。

要想还原汝瓷之美妙,首要便是还原这天青色。“天青色是一种自然色,汝窑以天青色闻名于世,汝为魁主要指色为魁。”张柳松介绍道。

青如天,面如玉,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找到这样的颜色,张柳松一找便找到了北极。“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色和北极的春暖冰破处海水映出的天青色何等相似,云破处即冰破处,天水为之一色。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远比人为美景震撼得多。山林掩映、冰川倒影、岛屿俯瞰所形成的图案千变万化,有时恰似梳妆的少女,有时像沉睡的雄狮,而最美的则是点缀在皑皑白雪中的一片片天青色。在5000平方米的大博瓷画博物馆内,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

这些大自然所创造的天地大美,成为汝艺瓷板画取之不尽的素材,不仅可制成用于城市大型艺术工程的巨幅长卷,还能制成室内背景墙、地板、桌面等,为装修艺术涂抹令人惊艳的缕缕亮色。

为城市文化添光增色

走进平顶山西站候车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卷长42米、高2.35米的尧山风光长卷,春季鸟语花香、夏季云海仙岛、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林海雪原,尧山之美尽现眼前。尧山风光长卷之下,8根精美的汝瓷冰裂纹“雨过天青”色立柱可谓美轮美奂。远可观似玉非玉、温润淡雅之色泽,近可观开片“纹如蝉翼”,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汝瓷之美。

欣赏之后,记者心中不由得留下了疑问,长42米、高2.35米的尧山风光长卷如何生产,又如何运输安装呢?

在大博瓷画博物馆,记者的疑问等到了解答。原来,尧山风光长卷为钛板烧制而成的汝艺钛瓷画,厚度不超过1毫米,卷起来就能运输,铺开就能迅速恢复平整,还能切割打孔,运输安装都能做到安全高效。

瓷器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传奇瑰宝,高温烧制后的瓷器,能够穿越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而完好如初,色泽更胜往昔。瓷板画以瓷为基础,自然拥有着此等优点,但另一方面,瓷器的脆弱乃材质特性,无法克服,这给生产运输大幅瓷板画带来了不少困难。

金属“钛”便成为瓷板画的“稳定剂”。“大型公共建筑的高空悬挂,以及公共场所人员多的地方,为了安全我们会采用钛瓷画,因为钛轻便稳定,钛瓷画能做到打眼不掉色,既安全也不影响美观。”大博瓷画副总经理吕彩霞说道。

城市生活需要文化艺术的装点,城市文化也越来越受重视,但与此同时,精致娇美的文创品又难以经受复杂外部环境的侵蚀,在日晒雨淋中难免褪色变形,而钛瓷画则克服了这诸多痼疾。

大博瓷画生产的钛瓷画长卷相继在多个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广场、公园等场所惊艳亮相,给了企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洛阳地铁站上方,采用巨幅牡丹画做跨顶采光天窗,灯光照射下,雍容华贵、璀璨夺目,尽显“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美。

武汉长江边,一幅百米长的钛瓷画山水长卷成为江滩公园的一处绝佳赏景点,长卷甫一装上即遇两次特大洪峰,而洪水退去,毫发未损,依旧愉悦着前来散步休闲的居民。

有了“钛”作载体,瓷板画飞出了汝瓷之乡,为更多的城市增添艺术之光。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

“瓷板画用于普通的装修艺术远远足矣,为什么要生产那么大尺寸的钛瓷画?”记者忍不住询问。

“为了做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张柳松的答案很简单。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家,对毛主席有着超乎想象的深厚感情。“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4.6m×6m的油画像,需要画家们一年一画,甚至一年更换几次,而且使用的是日本的油画布。”张柳松提及此耿耿于怀,“为什么不能用中国的瓷板画呢,陶瓷英译是‘china’,本就是中国形象的最佳代言。”

这个想法催生了如今的一切。

玉瓷画可能会有破裂的风险,因此必须寻找更可靠的材料与瓷结合,才能确保安全稳定。“最初我们尝试用铝板,发现铝板一没有办法做这么大,二是需要焊接,不够美观。”张柳松说道。铝尝试不成,几经辗转又试了不少金属,最终钛取得了胜利。“一是结合率优于铝板,二是不会破损,三是比钢板轻,四是钛为记忆金属,延展性好,五是听起来更高贵。”

当然,“钛”与“瓷”的结合也碰到了层层难关。张柳松拿山水画做了无数实验,就是为了找寻与钛结合的最佳釉色。“最开始发现钛板不上色,反复实验发现钛板上色需要上两到三次,而且对釉面要求也高,否则成品也不够美观。”

钛瓷画

平顶山西站内的“尧山风光长卷”钛瓷画

生产大尺寸钛瓷画也成了难题,在大博瓷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了最初实验使用的钛板,无论张柳松如何尝试,钛板还是留下了明显的焊缝,自然不能用于打印毛主席像。

最终还是专业的活交给专业的人办,张柳松向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说明了他的愿景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宝钛当即决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拨出专人负责钛板生产、研究钛板焊接,并立项长期跟进。车间内,张柳松向记者展示了最新打印出产的大幅毛主席像,并告诉记者该像由两块钛板焊接而成,但记者目之所及,已无法发现焊接痕迹。这幅钛瓷画与车间踩在脚下那块灰扑扑的有着明显焊缝的钛板已有着天壤之别,亦见证了张柳松为做出毛主席像付出的努力正在成为现实。

5000平方米的大博瓷画博物馆,入眼第一幅便是毛主席正面像瓷板画;3万平方米的生产加工车间内,一幅两人多高的毛主席像也被安置在入门便可瞻仰的位置;在特意采购的大型打印机和特制窑炉边,4.6m×6m的毛主席像钛瓷画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张柳松想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将此作为厚礼献给祖国。

从小瓷画,到大瓷画,再到钛瓷画,如钛的初心成就了“钛”上添花的美好梦想。

猜你喜欢
瓷板画汝瓷瓷画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寻找汝瓷
南昌瓷板画的传承与发展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
王清丽瓷画
辽彩新韵
——林声瓷画作品选
柯国强瓷板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