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淡意浓

2021-07-09 02:06陈群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湖心亭栗子刀片

陈群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朴素的叙述、描写性语句,看似平淡,细品其情感、意境、意味,却蕴含着浓浓的深意,寄托着深远的情思,在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导入】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老王》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技法讲解】

第一个片段中,作者描绘了最后见到老王的情景,一个“直僵僵”,一个“镶嵌”,准确地写出了人之将死的悲惨状态,“像棺材里倒出来的”“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样的语句,看似平淡,细思却有巨大的表现力。这样一个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写出了作者对行将就木之人浓烈的怜悯及愧疚。

第二个片段中,作者独自一人到湖心亭看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以眼前景物之渺小,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大境界。

要想达到语淡意浓的写作境界,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简省笔墨,描摹景物

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心情。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却蕴含深意。

2.简单客观,叙述事件

看似不冗杂的叙事,却凝聚着作者的深情,寄寓着作者的厚意。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叙述家中惨淡的光景,叙述父亲没有时间去车站送行,再三嘱咐茶房照顾,最终还是去送的事情,无不是在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无不是在表现作者对父爱的深切体会。

3.三言两语,描摹人物

用三言两语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进行描写,就像绘画中的白描手法一样,抓住人物特征,寥寥数语就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最能够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也是记叙文最大的看点与亮点。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写作时,不必总是搜肠刮肚地寻找与堆砌太多华美词语,也不必一味地绞尽脑汁去使用太多修辞手法,只要实实在在地写景、叙事与描写,在淡淡的文字中一定会将你深厚的情感、情绪、情理融入其中,你的作文自然会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般撼动读者内心。

【作文一】

糖炒栗子

◎曹梦琪

这世间有一种爱,可以让一个浑身满是烟酒味儿的男人,衣襟上沾染上炊火之气。

夜微凉,课桌上伏案书写的我笔尖一颤,眼皮不自觉地开始打架,头也晕乎乎的。我托住下巴,尽量让自己清醒一点,起来走动走动,喝口水或许会好些吧?我拄着桌子费力地站起来,朝厨房走去。

“闺女,怎么到这儿来了,饿了还是渴了?”一声温柔的询问叫醒了我。“爸,我渴了,找口水。还没睡?”抬眼,只见粗壮的大手正向一个红色塑料袋内掏去,一边将一把把棕红色的板栗放在瓷盘里,一边说:“哦,我准备给你做糖炒栗子,白天没空。”明亮的灯光下,他额头上的沟壑清晰可见,满是血丝的眼里此时却放射着光彩。

依稀记得,他也曾下过厨房,只是做出的菜屡屡不合我胃口。我心想着,脚步挪往水壶处,身后传来他的声音:“水还烫着,你坐这儿等会儿吧。”我应了一声,坐下,静观他的忙碌——

他着深紫色围裙,微弯着腰,将褐色的栗子放在一个瓷盆中清洗,再放入另一个瓷盆中,控干水,应该开始炒了吧。

我心中这样想着,却见他掏出个小刀片,明晃晃的,拿起一个栗子,快速在上面划了一下,再拿起一个划一下……这是在干什么?我终于忍不住问道:“干嘛呢,爸?”“这样好剥。”他并未作过多回答,而是继续手中的动作,我亦认真观察:他用的是双面刀片,三根粗拙的手指捏住刀片中央,其他两根向后翘起,颇像戏剧中的“兰花指”,刀片一端在栗子外壳上一遍遍划着,使其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口子,且不伤害栗子的内里,一个,两个,三个……他大概是累了,甩了甩手,看看我又看看水壶,道:“回屋吧,水快凉了,趁热喝啊。”他给我倒了一杯水,放在我两手间,“栗子炒熟了,我端给你。”

笔尖在纸上不知舞动了多久,爸爸走了进来,轻轻将一小盘热气腾腾的栗子放在桌上,默默退了出去。

我拿起栗子,望著上面划出的小口,想起童年时莽撞地把刚炒好的栗子放在口中咬开,却被烫得满嘴是泡的我;想起因剥栗子浪费太多时间而不停抱怨的我;想起因爸爸剥得不完整而气急败坏不肯吃的我……

轻轻的,我的两根手指在裂开的口子两边一扒,一颗毫无破损的、圆圆的栗子便滚入我手心,放在嘴里,软糯香甜。

深夜的灯光下,我湿了眼眶……

(河北昌黎市第四中学初一·5班)

点评

这是一篇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表达父爱的作文。没有华丽的抒情与议论,有的只是对深夜为女儿做糖炒栗子的父亲的描绘:额头皱纹、眼中放光、紫色围裙、微弯身子、拿刀片的手指、栗子外壳上的小口……字字描写,句句深情,一个深爱女儿的慈父,一个感动至极的女儿,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令人回味无穷。

【作文二】

母亲的一生

◎盛霁宇

金色的麦浪,满是灰的阁楼:风拂过土地,狗尾巴草摇着头;鸡的尖叫,狗的狂吠,还有那泛着淡蓝的天,加起来便是母亲的童年记忆。

母亲出生于一个南方村庄。说好听点,那是个村,说通俗点,就是山区。姥姥家在一座大山脚下,离大路少说也有二三十里。而母亲所上的小学坐落在山的另一边,以至于母亲和舅舅每天都要翻那座土山不下六次。清晨,山上有蛇出没,他们就捡根棍子,绕过它们盘着的身体,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舅舅因小时候被灌过酒,反应有些迟钝,所以母亲就担起了“前锋”的角色。她就这么拽着舅舅,走了五年的土山。

母亲的家庭并不和谐,姥姥姥爷经常吵架。年幼的母亲劝不了,就只能在他们大打出手、乱摔东西时,跑上阁楼,看着发白的天,听着楼下的争执声和东西的碰裂声而小声抽泣。

母亲从小要强,死都不会让他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等过一会儿,楼下消停了,母亲才提起扫把,走下楼去。

“我当时就总想啊,将来一定要嫁一个不和我吵架的人,然后离开那个家,离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了。”

母亲说这话时,脸上总带着苦笑。

那年,姥姥走了,山区的小房从“姥爷家”变成“姥姥家”,最后成了“舅舅家”。那天,我坐在屋顶上,听着楼下断断续续的哭灵声,眼角渐渐湿润。母亲走上阁楼,坐在窗沿上望着对面的山。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我能感知到她的心。

如今,母亲拥有了一切,是她想要的一切:和谐的家庭、美好的生活;但她,却仿佛又失去了一切。

风跑过麦田,金色的穂子随风起舞,狗尾巴草的种子飞向天空,就像母亲一样。

(河北昌黎市第四中学初一·5班)

点评

小作者以淡淡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母亲的童年与梦想,南方的小村庄、阁楼、土山、舅舅、姥姥姥爷的争吵、姥姥姥爷的离去……如画面一样真实,如诗行一样美丽,带着淡淡的忧伤与暖暖的留恋,留在了小作者的记忆深处,也留在了我们心里。

猜你喜欢
湖心亭栗子刀片
湖心亭看雪
“肾之果”——栗子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湖心亭看雪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分栗子
过关
小小会计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