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校园创建促进育人效果提升

2021-07-11 10:49杨晓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杨晓春

[摘 要]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明校园是一所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成果的最高荣誉称号。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文化建设;德育课程;习惯;实践活动;疫情

兰州市第十中学从2018年开始通过抓促学生日常习惯养成,关注学生优良品质培育,注重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等多角度立体式的教学、育人方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养习育品”德育活动。“养习育品”德育活动经过两年的实践、推广,已成规模化,系统化。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涵盖热爱祖国、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助人为乐、孝亲敬老、实现自我等“六个方面”德育内容。让全校师生浸润在“思行至善”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快乐工作。

一、以文化建设为主线,浸润学生思想素养

学校以“思行”文化建设为主线,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以“和而不同,修己育人”的教师文化,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出“阳光工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拜师结对,名师视导,推动教师队伍在专业和全员育人方面的快速提升;以“身教第一,修己安人”的家长文化为指导,组织家长学校,传递家庭教育正确理念,携手家校共创育人氛围;以“思行至善,学以成人”的学生文化,创设多个学生组织,组织多样德育学生工作,确立学校的德育总目标,通过三个教育主体之间的文化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声地浸润学生的成长,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以德育课程为平台,培育学生优良品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以培育家国情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甘肃、热爱兰州。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特色晨跑课程着手学生“为什么扣扣子”“扣怎样的扣子”“怎样扣扣子”的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建立缓冲区,顺利渡过小升初或初升高的衔接,从学习上尽快适应中学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和人生理想。

通过升降国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同时,这也成为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切入口。

通过晨诵、午读课程的展开,不同年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教育、背诵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七善(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性善渊、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唱校歌和经典咏流传歌曲、学科教育等,让每一天的习惯成就个人优秀素养,让优秀素质奠基精彩人生。

以“校园级部文明监督岗”为载体,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温馨提示为途径,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人人学习文明礼仪、人人宣传文明礼仪、人人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开展向“新时代好少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抗疫英雄”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汲取榜样的力量,同时,学校通过进行“思行学子”“文明之星”“美德少年”“文明红旗班”等评选活动,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发现身边的优秀同伴,树立先进典型,从文明之行、文明之举激发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自我完善的人,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

学校通过“诚信伴我行”“朋辈教育”“创建文明城市”等主题班会课的开展,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设计,由学生执行”的组织形式,改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实施,不仅在参与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感情,而且让班会课成为文明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校园文明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有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课程。重阳节“孝亲敬老”、端午节“我为家人包粽子”、教师节“为老师送祝福”、国庆节“追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等,这些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感恩的行动和爱国的情怀,同时这一系列课程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秉承新教育理念,在缔造完美教室过程中,结合国家社会热点,以“创建文明城市”“学习强国学习强己”“共克时艰下的家国情怀”等为主题安排学习园地布置,让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力,呈现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班级文化建设,以此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圍,强化学生文明意识,引领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国情感。

“毕业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以“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为主题的毕业典礼课程,已成为校园经典活动之一。通过“朝花夕拾”“校长寄语”“诉说心语”“温馨祝福”“扬帆远航”不同环节的设计实施,带领学生回顾学习之旅,品味青春酸甜,在充满仪式感的教育中,让学生感悟成长滋味、学会感恩、珍惜情缘,为师生构建生命共同体发展的文明之花。

三、以习惯九则为抓手,抓促学生习惯养成

基于国家关于中学生的德育纲要和好习惯造就幸福人生的理念。以养习育品为目标,以《学生良好习惯九则》为抓手,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良好习惯九则》《学习习惯九则》,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培养他们具有自尊爱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宽容合作、爱护环境等现代公民意识。用实际的教育行为践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优秀就是一种习惯的教育理念。树立好的分数、好的成绩仅仅是拥有好习惯的学生的附属产品观念,激发不同学生培养好习惯的想法,强化习惯养成,淡化学生的成绩与分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习惯的养成、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身体力行,我校围绕“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情”先后开展了“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的保护母亲河活动、“保护树木,走向绿色文明”实践体验活动、“崇尚科学热爱生活”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参观活动,“让我们一起守护斑马线”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秉承弘扬“学雷锋,促文明”精神,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志愿者走进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处处播散文明之花,营造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以“越秦岭,读万卷书;出函谷,行万里路”为主题的读行华东和“看古景念古情品古人”为主题的读行敦煌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明,触碰历史,深入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文明研学意识,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较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与校园管理中提升能力,激发对校园的热爱。高一新生在军事训练中培養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了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学生社团以点带线、带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特色校园活动,较好地丰富了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们学在校园,乐在校园,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每学年进行的读书节、田径运动会、艺术节、歌咏比赛等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学生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团队意识,为文明校园建设提供原动力。

五、以抗击疫情为契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在众志成城,全民抗疫期间,学校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育”“停课不停研”的要求,老师、学生、家长通过诗歌、书信、美术、书法、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向“抗疫”英雄们致敬;通过“共克时艰下的家国情怀——学习强国、学习强己”为主题云端班会课的召开,关怀特殊时期下学生们的心理建设;通过线上家长会的沟通交流,指明疫情防控下家庭教育的新方向等,以抗击疫情为契机,不仅指导学生了解疫情相关知识、感受抗疫典型事迹、交流感悟想法,也帮助学生在特殊时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教会学生面对困难时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精神和可贵品质。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朱瑞成.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J].吉林教育,2017(8).

[3]吕其林.抓好五个要素构建学校德育体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7):40.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