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社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11 05:14斯燕
中国市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微信平台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逐渐提升,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们的学习和个人素养提升,文章利用SPSS软件基于因子分析理论,抽取186名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信度良好。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迭代后将九个因子降维成两个主因子,针对数据分析提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微信平台;社区移动学习;社区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6.194

1 旺庄街道社区教育现状

社区教育由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五级社区教育体系构成,社区教育资源要依托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整合基层社区教育特色资源,以社区内的相关机构作为教学基础,通过场所、师资、设施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多层级、跨行业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体系。做得比较成熟的社区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如北京学网、山东终身学习在线、重庆学习网和广西学习网,拥有职业、学历、非学历、领导管理等多方面课程,也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社区教育是融合了社区、学校和家庭三类教育的统一体,形成社区居民的学习和生活的社会环境,确保每位社区成员都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学习,促使社区成员的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由于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这些居民有职业、层次、年龄、需求等差别,社区教育移动学习方式及内容也应该灵活多样,不能局限于以往传统教育中的集中式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远程网络教学模式。

目前社区教育存在较普遍的“三大问题”:一是学习者与社区学校的信息沟通不便;二是教师无法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教学;三是学习者的时间与课程安排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

2 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我国大部分家庭,智能手机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携带和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微信社交软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在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教育背景下,人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尤其对于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往往是通过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因此如何将微信社交平台应用于社区居民的学习中,建构终身学习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以旺庄街道为例在社区推广微信平台上的移动学习调查,目前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而且呈现移动电商、社区电商等细分,微信使用得越来越普遍,想通过微信平台,了解社区居民们学习的目的,利用好碎片时间来提升自己,因此编制了《关于在社区推广微信平台上的移动学习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此次调查结果有效。从以下三个方面基于微信平台对社区居民开展移动学习调查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主要从被调研者性别和年龄、微信使用情况、是否愿意参与以及需要哪些学习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 性别和年龄

本次参与调研有186人,其中男士52人,女士134人,72.04%为女性,27.96%为男性,说明女性对于移动学习的兴趣程度及参与度高于男性。年龄结构20~40岁有89人参加调查,其次是20岁以下和40~60岁年龄段分别为47人和46人,60岁以上的老人使用微信较少,对微信的业务功能較为生疏。20~40岁的社区居民比重很大,说明他们对于微信平台移动学习的需求远远高于年长者,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态度。

2.1.2 微信使用情况

社区居民中使用微信的人数占到87.2%,说明微信在居民中的使用占比非常高,拥有较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可以将其作为移动学习的载体。社区居民中女性微信使用的人数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女性更愿意使用微信。

2.1.3 是否会使用微信平台学习

被调研者中有159人曾在微信平台上学习过,说明微信平台学习的人群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有51.61%的人喜欢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微信信息,33.87%的人会接受朋友推荐,27%的人愿意接受社区活动时获得微信信息。通常被调研者喜欢学习的方式以上网学习为主,其次是自主阅读课外书,最后是参加线下课程,说明网络学习的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针对如果开通基于微信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选择会使用的人占60.75%,试试看的人占34.41%,仅有4.84%的人表示不会使用,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移动学习平台非常期待。

2.1.4 微信平台提供学习服务

社区居民对于性格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最为强烈,其次是老年养生和学龄后教育需要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通过这些调研,为后续学习的内容作为参考依据。

2.2 信效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或量表工具所测得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量表的信度越大,其测量标准误差越小。克隆巴赫 Alpha(Cronbach α)指的是内在信度系数,它代表量表题项的内在一致性程度,其值越高,则量表越有高的信度。在一般探索性研究中,信度系数的最低要求标准是信度系数在0.5以上,0.6以上较佳。根据数据可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776,说明信度较好。

2.3 因子分析

有研究指出,因子分析样本数与观察变量数的比例至少为10∶1至15∶1。因此,本研究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8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3%。当因素个数不明,维度名称也未知时,应采用探索式因子分析,大多数用于问卷开发。验证式因子分析是先由研究者根据专业理论和经验提出若干个假设的公共因子,根据样本数据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并估计有关参数,本问卷已事先设定多个维度,因此宜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KMO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统计量的取值在0~1。KMO值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值越接近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aiser给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

由上表的数据可知,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809,在0.8以上,且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统计量值为593.559,对应的概率P=0.000<0.05,因此拒绝原假设,由此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指定按照第1个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后的因子载荷,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主因子F1在学龄前婴幼儿早教、学龄后课程学习、老年健康养生、亲子教育和父母大学这5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该因子主要描述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开设的培训,可以把F1视作一类因子。方差贡献中,主因子F1最大,可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培养对社区居民非常重要。主因子F2在性格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这3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最大,均超过70%左右。该因子主要针对社区居民知识和技能等能力的提升,方差贡献中,主因子F2位居第2位,因此对社区居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主因子F3在其他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归为一个因子。

3 结论

被调研者对移动学习平台还是很期待,他们对自己的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也通过此次调研印证了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继续坚持加快推进社区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步伐,让更多的居民从中受益。下面谈三点建议。

3.1 基于微信平台的社区移动学习模块开发设计

要想学习平台运行得好,移动学习模块的设计界面一定要方便用户使用,而且要尽可能最高效的利用微信功能。微信的运行平台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常见移动终端,目前还推出网页版,在PC 端也可以使用。微信的基本功能主要集中体现在平台化、通信、社交、游戏以及支付5 个方面。其中,平台化功能包含开放平台与公众平台,通信功能包含即时通信与群聊,社交功能包含朋友圈与好友添加。社区移动学习可以由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社区教育微信讨论群,直接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移动学习模块,间接基于微信平台推送的视频学习模块及音频移动学习模块构成。用户体验感觉好了,自然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学习爱好者。

3.2 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社区移动学习课程资源不应该是各学科课程简单的罗列,应当根据调研结果形成完善的体系。只有在系统、标准的课程体系引导下,推进课程资源库建设,社区教育课程服务社区的功能才能发挥得更好,社区教育才能更上台阶。社区移动学习的资源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来设计不同的课程或学习内容,例如老年人比较关注的健康类、养生类的课程;上班族比较关注的专业类课程;学生比较关注的学习类课程;还有亲子教育以及父母課堂等。可以与高校合作,或者通过众筹的方式聘请好的老师,共同建设较为全面的课程资源库。社区移动课程资源库建设也可以加入比较成熟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如爱课程、SPOC及喜马拉雅FM或荔枝FM的基础上来完善。通过此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可以先从中青年人入手,围绕性格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婴幼儿早教和老年健康养生等主题为主。

3.3 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移动学习的新模式,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加强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可以加强社区教育的政策导向宣传。其次宣传过程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突出品牌,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名师、社区教育课程特色、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宣传。最后要组建社区教育宣传团队进行宣传。社区移动学习模式推广主要围绕着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发布学习信息,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学习中来,互帮互助,发挥社区居民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好的、高效的学习成果就是好的宣传名片,当居民们通过社区教育获得了提升,带动效应就会明显体现。另外社区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习努力或对社区教育有贡献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由婧涵.基于“互联网+”的成人教育微信平台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8(2).

[2]范文翔,马燕.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新模式——以微信平台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4).

[3]赵小娟.移动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天津电大学报,2016(20).

[4]斯燕.基于因子分析的菜鸟驿站顾客满意度研究[Z].2020(10).

[5] 贾金玺.移动终端“深阅读”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社区教育移动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SS-L-2018008)。

[作者简介]斯燕(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物流。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微信平台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