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与艺术混合模式创新分析

2021-07-12 20:05郭新华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7期
关键词:混合模式

摘  要: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向着高效、科学的方向转变,基于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增强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技术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新文科背景下针对英语与艺术教育开展混合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混合模式的具体创新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学习思路。

关键词:英语与艺术;混合模式;创新模式分析

引言:

在新文科背景下,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拓宽知识应用的范围,培养适合我国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此类学生在英语科目的学习质量方面不够明显,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英语不论在分值方面还是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方面都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若始终依据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则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利于培养艺术生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可充分结合艺术课的特点创建具有混合属性且高效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英语与艺术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必要性

在新文科背景下,为研究英语科目与艺术专业之间的关联和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以此结合我国艺术院校在英语科目方面的教学情况,可在全国范围内抽选艺术院校,并对该校中的英语上课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热情较足,并在很大程度上期待自身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这些学生普遍对院校的英语传统教学模式表示不够认同,认为此类模式的真实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并且教师方面在控制教学进度方面无法考虑到小部分人,这十分不利于增加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于攻克英语难题的决心。相关人员表示专业内容的深度需遵循一定的建立原则,并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通过科学的方式增加艺术生对于英语科目的兴趣认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为关键出发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学生的课堂感受为主。

从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中能够看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需保证一定的综合性,切忌以笔试表面的考核成绩为主,需尤其注重学生的听、读、拼写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和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英语科目中的学习过程感受到充分的兴趣,对于艺术生而言,艺术专业相关的资料、文献是英文内容的几率非常大,所以,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高效应用,可以为学生艺术专业课的吸收提供便捷路径。

从当前教育模式的运作情况能够看出,需将英语科目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同时,而阅读、翻译等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学生在国际场合进行交流的时候提供辅助。在英语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需从多方面角度出发,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此进行综合且全面的分析。例如,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不同程度英语水平的人,其中,可对英语水平、成绩较好的学生增设具有一定拔高属性的选修课或教材内容,全面增强对英语工具的驾驭能力;而对一些英语水平较低,暂时无法形成符合自己英语学习节奏的学生而言,可增设基础课,巩固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其英语专业性。不论是对哪种学习情况的学生而言,对于英语科目而言,最为关键且有效的部分仍是兴趣,只有具有足够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未知问题的探索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1]。

二、英语与艺术混合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结合调查结果与现阶段艺术生对于英语科目的学习情况来看,相关人员可充分结合新文科背景的基本特征,开展英语与艺术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可充分围绕艺术生的专业特长以及专业课程的主要特点,与英语科目的教学互相融合,以激發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主,其以专业标准为教学基础,逐步拓展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知识量,在保证学生在英语基础掌握牢固后,可以拓展相应的英语知识点,例如阅读难度较大的新闻内容、或知识沙龙等,逐步提高阅读难度。相关英语教师也可在正式上课前充分围绕相关平台,对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以便教师教学相长,在课堂中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具体到学生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上课前的预习时间以及课后的线上复习对课堂中的内容进行穿线,将课前、课后的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省时省力。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线下教学,并科学建立符合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特征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语言环境。基于此,笔者整理了以下几种路径,以提高英语与艺术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质量:

(一)线上预习

从上课的几个环节来看,对于一门科目的学习而言,通常可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考试四个阶段,首先是课前的预习阶段。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等互联网平台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在课前预习方面便充分体现了网络优势。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提前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筛选最为合适、难度适中的知识点作为预习时间的作业,另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围绕校园平台或院校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进行预习,需注意预习的时间不必过长,控制在科学时间内,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方面来看,其共享性体现的非常必要且关键,例如微课、慕课等渠道。资源、知识的共享代表着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学生能够通过经教师筛选的网络资源巩固学习成效,在有效搜索过程中,学生也可充分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避免线下课次数有限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真实水平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在英语科目方面差异性过大,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而言,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直接与老师讨论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建立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基于此,为改善此类情况,相关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有关知识点难度的匿名投票。一段时间后,英语教师可根据反馈结果,将投票数量最多的英语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确保解开学生心结。在预习环节,教师的主要作用应是引导,以及对英语教学科目的统筹计划与科学安排[2]。

(二)构建专业的英语知识课堂

专业的英语课堂是混合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基础,只有在学生达到对英语知识点的基础水平后,才能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创新特征,否则在验证教学效果方面不具有相应的参照物。在上述线上课前预习环节结束后,可进入构建专业英语知识课堂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可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验和巩固,并将预习环节中的英语知识重点、难点予以融会贯通,并重新巩固该节课中的知识点预习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预习的真正作用,并以此加深预习环节的认可。

在线下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保障英语课堂在知识点方面的全面性,将听力、口语等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充分的训练,并围绕艺术专业知识对英语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以此产生科目之间的联系,与自身学习能力之间的化学反应。例如,在第一单元的首节课程中,英语教师可设置英文介绍自己的环节,对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有一个潜在的了解,便于展开后续因材施教的教学环节。具体到艺术专业课程方面,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审美特征等方面,相关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收集相关的英文资料或文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在该科目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可充分围绕此方面开展相应的知识与文化历史的讨论。与此同时,相关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答疑,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开展并设计讨论内容,确保该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和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及在英语方面的学习热情,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该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进行表达或阐述,将知识点的理论化转化为实践,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和水平[3]。

(三)充分利用校园平台进行课后巩固

在英语与艺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校园平台的应用非常关键和必要,它是能够促使学生将这两种科目进行融合的重要媒介。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后,若不进行及时的巩固,记忆曲线的趋势下也会造成学生对于部分知识点的遗忘,而在校园网络的平台辅助下,可针对英语听力、在线英语知识库的内容,对学生的听力、阅读水平进行巩固,充分吸收课堂中所学知识点。英语课后的学习主要包括对所学知识点的复习以及完成作业两个方面,学校方面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确保学生将作业进行上传,并在批阅功能方面进行全面校准,学生能够及时明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准确度;教师方面也能在该平台中观察到學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并以此调节下节课的教学进度和内容。

对于混合模式而言,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便是其高效性,线上网络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充分集中并利用,减少学习时间的碎片化,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英语与艺术的知识拓展

从艺术生的学习角度出发,教师方面可充分围绕艺术课堂的“灵活性”与发散思维的特征,科学规划并实际英语课堂内容,例如对自身的艺术课作品附上英文讲解的范围,包括艺术绘本等。在开展拓展英语知识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可适当寻求艺术科目相关教师的配合与帮助,将专业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词汇进行汇总。在混合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院校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开展画展的方式,吸引学生参赛,最好画展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国际性质,英语的应用占比也会大大增加,这种双重作用的方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院校方面的支持,以此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

结论:总的来看,艺术院校在开展英语与艺术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充分围绕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特征,尊重其个人差异,将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激发主观能动性这一目的全面实现,在混合教育模式的应用下,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收获学习兴趣和爱好,将专业课与英语水平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帆.后疫情时代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04):374-378.

[2]赵晓茹,张勤,范丽萍.“大学艺术英语2”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295-297.

[3]朱卉,蒋晓娟,李欣.基于优慕课的大学艺术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科技风,2020(16):50+53.

[4]盛桂兰.“微课+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3):66-69.

作者简介:

郭新华,1985.11,女,汉族,硕士学位,高校讲师,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混合模式
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Layer—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法宝
公安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模式教学探索
军队院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分析
MOOC+SPOC+CDIO混合模式教学在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整合突破,奋勇前进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