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方式

2021-07-12 20:05王德春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7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匠精神教学效果

摘  要:工匠精神是全面实现2025制造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该项精神培养也属于各院校教学的关键责任。而通过立足于工匠精神有针对性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对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有极大促进。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工匠精神,对机电一体化教学意义、目标以及当前教学问题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该专业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

引言:

从专业角度分析,机电一体化这一专业实践学习环节所面临的皆是极为精密且复杂的电子元件、机械零件以及各种电路和电气系统,所以该专业工作中技术人员需具备超强职业精神且要做到对本职工作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钻研动力,如此才能促使其在组装各类零件时,时刻做到以严谨、细致为前提。而职业精神属于工匠精神的构成部分,也可视为工匠精神基础所在,所以应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合,这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以及纠正学生学习态度极为有利。

一、基于工匠精神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工匠精神从其本质上讲可看作追求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良好品质,同时也代表着用户至上的主体服务精神。立足于工匠精神实施机电一体化教学对该专业学生成长来讲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工匠精神自其被提出后则一直受到众多企业人员及职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也可以说,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即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所在。所以将该精神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无论对其实践能力还是理论知识强化皆有极大作用。此外,只有各院校与教师做到充分融合工匠精神开展教学,才能确保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可更为迅速的适应社会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才成长与新时代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同时也可使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能有明显提升。这也有利于后续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做到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职业技能,并且当期遇到困难时也可将工作质量时刻放在首要位置,而这也正是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根本所在,更是时代发展所赋予学生群体的重要使命。

二、基于工匠精神机电一体化教学全新育人目标

素质教育下基于工匠精神开展教学,机电一体化专业首先应将尊师重道作为重要基础,并以品学兼优作为学生主体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育人目标制定环节教师可将品学兼优及综合素养一流作为院校教育的重点构成部分,同时也可将其视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前提。近年来,中国的生产制造业不断进步,该背景下对机电一体化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其需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应能够做到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但现阶段部分院校皆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实现订单化人才培养,该方式确实能够做到与企业岗位全面衔接,但各企业内部学徒制模式是其教学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情况,院校教师身份有极大改变,而其与学生主体间情感也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情感状态极易导致师生两大主体有矛盾发生。而从学习层面分析,尊师重道、品行素质优良是当前社会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专业化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所以各院应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同时将工匠精神教育充分体现。其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也是育人目标构成之一,在以往教育环节应试教育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但随着社会发展该项教育缺陷愈发凸显。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其在高等教育中影响也极为深远,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目前有大部分院校在教学模式与风格皆受到该项教育理念影响。所以,这一教育前提下在培养学生主体实践能力上会有极大欠缺,但机电一体化的学习,一切皆是以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并且无论哪一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都是为让学生更为有效的参与实践,而基于工匠精神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不仅可有效辅助学生主体对实践工作能力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可促使各院校不断探索更多实践机会,并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1]。最后,育人目标中创新精神培养是基础所在,新时代发展下创新是主要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热点所在,并且创新精神也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追求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以工匠精神为前提,突出创新精神培养是机电一体化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前提。

三、当前机电一体化教学现存问题

(一)理论实践结合尚不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各院校较常应用的模式之一,但因各院校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条件上有极大差异,所以该模式运用现状也有一定區别。尽管已有大部分院校通过理实一体教学获取良好教学效果,但其具体实践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化。例如,部分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理实结合仅是体现在基础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专业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并未完全将理实转化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有部分院校对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有所忽略,实际教学中应用较少,甚至其形式化教学问题严重,传统的理论灌输仍是课堂首选。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院校已经全面实现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也能够将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学生主体成长的根本所在,但从整体角度分析,面对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各院校依然需要深入探索,并让学生真正在理论、实践结合下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就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

工匠精神影响下尽管各院校能够针对性强化学生主体实践能力,但其并不意味着学生可形成较高的工作与就业能力。其原因是,新时期下社会各行业面对机电人才除基本的专业技术要求外,同时对其综合素养也有超高要求。但现阶段仍有部分院校会将技能培养作为主要育人方向,从而导致学生主体综合素质与其职业素养皆有一定不足,如此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呈现出技术能力过硬,但其个体职业素养不高的成长弊端,这一教育趋势对其后续工作与发展有严重影响[2]。此外,有极少数院校对工匠精神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其机电一体化教学开展并未立足于该项精神培养,所以学生个体就业能力提高所受限制极大。

(三)评价方式改革不够完善

专业课程考试仍是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主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其具体构成也通常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通过该模式可对学生个体理论知识了解情况和基础设备的操作情况有效评价。但其实际作用较为有限,尽管其能够对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综合测评,但学生研究、创新和设计能力却无法给予正确评估。除此之外,部分院校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其鼓励作用并未发挥。以设备操作评价为例,其主要是为考察机电专业学生是否能够对各种设备熟练掌握,所以实际环节教师多是将其操作失误点指出,极少会根据失误之处引导学生对错误出现原因加以分析,由此即可看出传统评价方式更为注重表面成绩,反而是对成绩内在原因和评价激励作用有极大忽视。

四、基于工匠精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一)专业德育教育中有意识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其内涵极为丰富,所代表的不仅是工作态度,更是价值观取向,将其作为机电一体化教学开展前提不仅能够辅助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树立认真且负责的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主体三观形成也有极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各行业已逐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也将成为制造行业的主流方向,同时该项技术能力与个体品质也即将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以往各院校在对机电人才进行德育教育时会将重点放在道德素养培育层面,而其与职业教育间缺少一个连接桥梁,而工匠精神刚好可承担这一作用,通过突出工匠精神培养重要性将德育和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教育有效结合[3]。例如,单片机控制原理及其操作讲解(见图1),教师可将工匠精神引入,首先应让学生对单片机作用有基本了解,明确其由32位构成,并且其能够完成简单编程,主要应用于一些便携式设备的生产与控制,具体学习时学生应不断对其加以训练,并对不同代码所代表的指令加以尝试,操作完成后也应及时做好记录。单片的具体操作过程可视为工匠研发过程,而学生通过自行编程写出不同指令,这一实践过程教师应深入利用,要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工匠精神重要性有充足了解,并促使其能够时刻以工匠精神为目标进行研发和记录,以此将其自身职业素养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确奉献精神同样属于工匠精神的一种,有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皆是企业内一线技术岗位,尽管该岗位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平凡,但其仍需时刻秉持精益求精态度,不断进行创新,如此也是对该行业进步深入贡献,所以教师应引导其树立良好职业奉献精神,并在优化教学质量同时将其主体觉悟提升。

(二)对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加强实践培育

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依托于机械、计算机、控制以及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之上,因其所涉及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精准掌握每一教学板块,并将课程优势全面突出。教师应将自身工匠精神强化作为基础,对待课程教学应将其视为工艺品,严格要求各处教学过程、做到精益求精,以自身为榜样感染学生个体,促使其对工匠精神理解更为深入。以传感器安装和检测技术教学指导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烟雾传感器、热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具体安装、调试过程进行亲自演示,如传感器型号、敏感度以及其实际使用范围都应逐一检查,随后再实施具体安装,整个流程教师一定要做到对每一条线路和螺丝进行精准连接,同时也应对最终设备调试及检测给予高度重视,以此确保机电设备与传感器能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4]。专业课教师通过发挥主体榜样作用,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所应具备的基础要求与态度充分展示,以此引导学生实践训练环节可以工匠精神最高标准对自身加以约束,并彻底实现学习态度纠正和实践能力提升的育人目标。

(三)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针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大部分院校皆成立了专业实训室(见图2),但是少数院校因其自身原因导致相关设备并不健全,而教师对于该类实训基地应用也极为有限,如此也使这一专业教学效果一直无明显提升。鑒于此为改善当前机电专业实训室应用现状,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并对电工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以及电子技术实训室等结合应用,以此促使学生个体实践能力有极大提升。例如,PLC系统程序编程教学与训练,教师可立足于数控机床应用,通过其对编程指令的具体操作要领加以体验,同时也可将机械加工和电气控制等充分结合,并以此有效培养机电学生群体对数控设备的实操控制力和机械设备的编程熟悉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利用电工实训室,为学生演示各类型电路布线设计,并带领学生一同围绕各种电气设备所适合的电路加以研究。而学生通过相关演示与实践能够将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并且教师通过实训环节可有针对性将工匠精神与教学内容深入结合,而这对加强学生主体素养有极大帮助。

(四)构建“工作过程化”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各院校及教师首先可对双元制教育形式深入借鉴,并以此打造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对本院校内该专业课程特点全面了解后,院校教师可选择与技术人员合作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共同分析,并且可针对具体工作过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将企业工作程序化现象加以体现,由此建设更为全面的理实结合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基于工匠精神也应明确要求校企合作协同构建生产实训、实操基地,并将各种配套设施采办齐全,彻底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无论是基础设备选型、实训工具摆放还是平面布置、职业环境氛围皆能与企业高度契合,且具体实践中也应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以此促进其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能够持续提升[5]。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讲,立足工匠精神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对提高人才素养有极大推动作用。所以,该专业课程教师应对工匠精神充分了解,并时刻做到以该项精神为教学前提加强德育教育,安排专业课程,构建全新教学模式等多种途径,以此促使该专业学生能够养成较高的职业品质,同时也可使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在工匠精神影响下有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敏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J].时代汽车,2021(19):69-70.

[2]毛现艳,赵秋玲,吕英杰.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和实践研究——以工科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02):145- 146.

[3]孔祥宏.基于工匠精神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方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38.

[4]谷玉玲.工匠精神在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17):172-173+176.

[5]单强.基于工匠精神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方式[J].天工,2019(02):64.

作者简介:

王德春,男,汉族,籍贯:重庆大渡口,生于:1986-11,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与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工匠精神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