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2021-07-12 08:29李明政侯静云
科技视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础计算机

赵 静 李明政 侯静云

(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0 引言

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应用型的特点[2]。作为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地基,需要从基础上做到教育内容新颖,与时俱进,将最新科技与工程前沿引入课堂教学,向学生输送创新意识,教授学生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完成为学科教育服务的使命[3];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及应用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4]。

1 存在的问题

得益于大数据更新的高效率,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应立足大数据的优势,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丰富和实时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目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统筹规划。由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大量教育工作者难以适应这种改革形成的新局面,存在对大数据理解偏差和掌握分析不足的情况,合理学习目标的树立仍在摸索阶段[5]。(2)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累计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高校计算机相关教师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束缚严重,难以将大数据合理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完善教学工作[6]。(3)教学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落后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门更新速度最快的教育学科,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完全依照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方法模式,导致内容时常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甚至部分教材中的内容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淘汰,只根据提前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能做到及时跟进最新技术和知识的发展速度[7]。(4)授课对象基础水平、专业需求和学习需求各异。首先本科新生入学前接触计算机的情况不同,甚至仍然有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导致每个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其次,学科类型的差异使得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差距较大;最后,新手学生和已经有认知基础的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学习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教学的侧重点需要调整[8]。

根据上述分析,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教学班级的专业分类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及时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授课知识侧重点。因此,寻找调整教学方法和选择授课知识侧重点的科学方法是此次教学研究的关键。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数据与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于指导开展教学。对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而言,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征,调整教学方法和选择授课知识侧重点,不断对教学进行完善与改革。

2 教学方法探讨

2.1 更新知识内容,分规划教学

计算机作为一门知识点日新月异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教学应立足于大数据更新的效率性、实时性优势,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授课内容及时拓展更新,吸收最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内容,始终确保知识内容的前沿性。授课教师需要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对大数据充分理解,及时拓展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进行统筹性规划。授课过程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全面、丰富、前沿和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具有正确使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和技能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思考和自我学习。

2.2 完善教学理念,分专业教学

从授课专科来看,不同专业的知识点有较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大多课程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并没有专门针对不同专业出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难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授课,使得学生实际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泛而不精。授课过程需要基于授课专业的差异,结合专业特征更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大数据为基础提高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完善教学工作。例如,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考虑学生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引入、例题讲解和操作练习等内容与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提高知识点的实用性;着重学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交叉领域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具体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丰富教学资源,分层次教学

首先,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接触程度不同,因此基础能力高低不同;其次,随着学生自身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接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目前教学大纲的制定并没有区别对待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每位存在个体水平差异的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资源是单一的。因此,需要针对计算机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挑选和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典型教学案例分层次教学,在完成基础知识传授之余,使计算机水平呈阶梯式分布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符合自身水平的练习,使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查缺补漏迎头赶上,使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在课堂中汲取更丰富的知识。

2.4 拓展教学手段,分需求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涵盖范围广,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高,每位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需求不同,在现有的学时安排情况下,需要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交叉进行,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做到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鉴于课程实践性较强,仅仅依靠理论课的讲解和实验课程上短暂的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足以使学生实现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熟练操作和应用。因此,需要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基本需求调查,借助其他平台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的拓展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充分练习操作,并在基本操作熟练的基础上,向学生感兴趣、有需求的方向进行拓展讲授,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指明了崭新的发展方向。目前高等学校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改革,在充分考虑教学受众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实际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清律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