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强:打通东盟健康丝路

2021-07-13 07:27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东盟国家跨境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陈俊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医院将继续围绕建设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及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奋斗目标,打造区域临床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化医学合作交流平台,以推进医教研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实现优质优绩、人民满意、国际知名。

2018年5月8日,陈俊强院长在就职首场演讲《以战略思维推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指出,医院的战略方向为:要建设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还要建设成“中国—东盟”的区域国际化医疗中心。

陈俊强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与东盟开展跨境医疗合作,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能够在广西建立国际医学开放实验区,并为“健康丝绸之路”培养医学人才;其次是通过跨境医疗合作,提升医院乃至中国医疗界的影响力;再次是地理因素,从南宁到中越边境东兴仅有180公里,广西和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可谓山水相连,更为重要的是,东盟的疾病谱和广西的差不多,开展医疗合作可谓近水楼台、占尽先机。

不过,打铁必须自身硬,正如陈俊强院长就职演讲的内容,医院战略引领学科发展,而学科发展反过来却又推动战略落地。因此,人才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打通中国到东盟“健康丝绸之路”的金字招牌。

人才学科双轮驱动

“广西医科大学的博士招生分数线居然比中山大学的还高,真不可思议!”近年来,广西教育界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这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攻读博士计划”,要求临床40岁以下的医生,必须攻读博士,这样一来,无形中拉高了广西医科大学的博士分数线。据悉,2020年,该院就有80人考取博士。

陈俊强对记者说,作为西部地区医院,人才引进相对困难,因此医院的人才建设以“自培”为主,除了攻读博士计划外,医院还制定了学科带头人国际交流计划,支持医生到欧美日韩等医疗发达国家参观考察、交流学习;优秀医学英才计划,专项经费支持出国进修深造,2017—2020年遴选四批共53人;优秀护理英才计划,2020年遴选28名护理人员外出区外进修,其中2人成功考取博士。同时,医院制定了人才柔性引进办法,自2017年起,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优秀博士18人。

人才建设推动着科研进步。近年来,医院获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立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7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实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共获广西科技进步奖32项,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2项;发表SCI论文1608篇,中文核心961篇;创新技术成果逐年攀升,获授权专利198项。医院成为广西唯一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100位的医院。

在学科建设方面,2019年医院出台了《学科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以“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分子化”为指导,结合医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分别制定品牌、优势和培育三类学科的建设规划,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从学术队伍、科研水平、业务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排名等六个方面细化考核,有计划有目标地扶持不同层次学科的发展,打造特色专科、发掘优势病种、树立医院品牌。

陈俊强说道,医院基于社会需要逻辑、历史传统逻辑及学术逻辑,开展学科建设,打造了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在本地域发病率较高疾病的特色专科。尤其是地中海贫血防治的“广西模式”被推广到全国,201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2020年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

2020年9月7日,医院举办了一场品牌学科授牌仪式,经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评审专家组评审,最终遴选出6个品牌学科、6个优势学科和7个培育学科。这是医院在实施“学科强院”战略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也为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跨国医疗中心

2018年9月,在陈俊强担任院长4个月后,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并在联盟框架下成立了地中海贫血治疗专科、肝胆胰外科专科、器官移植专科等合作平台。首批联盟成员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的200余家医疗机构,陈俊强担任首届中方轮值主席。成立仪式上,医院获颁老挝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奖,这是广西医疗机构目前所获东盟国家颁发的最高荣誉。

陈俊强说道,联盟成立以来,医院与东盟国家驻南宁总领馆、中国驻东盟国家大使馆、总领馆联系密切。2019年6月,医院成为“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同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约,成为唯一的“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自此,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官员和医生时常来院学习交流,医院也派出医疗队去东盟国家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医院不仅和越南最大的外科中心越德友谊医院签署战略合作,而且还打通了中国—东盟首条跨境转运陆路通道,开辟了“南宁—东兴—芒街—广宁—河内”跨国救治转运通道,延伸东兴口岸“1369”生命直通车服务,6个小时就可以将越南河内的患者经托管的边境医院——东兴市人民医院转运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年10月9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了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平台依托医院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综合实力,面向东盟国家民众高品质健康需求,提供涵盖院前、院中、院后整体式的高端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包括建档、预约挂号、体检预约、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缴费支付、康复指导等在线服务,并提供多语言服务平台、线下跨境转运通道、国际结算支付等服务,真正为东盟国家患者全线打通跨境就诊的堵点。同时,借助该平台的远程协作云服务,医院将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地与东盟合作医院开展活动,为各合作医院提供包含远程会诊、患者转诊、学习交流等功能的跨境一体化协作平台,进而实现跨境医院之间的无缝信息共享和患者一体化服务。

陈俊强表示,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围绕建设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及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奋斗目标,实施“科技创新、学科建设、运营提效、区域性国际化、人文强院”五大战略,坚持“开放融合、守正创新、赶超一流、行稳致远”的工作基调,以“拓建平台、完善机制、优化结构、激活动力”为改革主线,着力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区域高发病常见病医学研究高地、区域临床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化医学合作交流平台,以推进医教研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实现优质优绩、人民满意、国际知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景。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东盟国家跨境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