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差异 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

2021-07-14 02:14孟健郑合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衔接

孟健 郑合江

摘要:初中进入高中后,教学目标、知识体系、重点难点等均出现了结构性差异,形成了同一知识框架内的“衔接台阶”,特别是“核心素养”提出后,高中物理形成了更完善、全面、严谨的育人价值要求,使得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不太好直接融入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之内。本文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差异形成原因的剖析,提出跨越“衔接台阶”的有效性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差异;衔接;跨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009

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的形成,主要源自高中物理延续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教学层面的深度、广度、难度等出现了明显转变。[1]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差异的归纳

首先,“深度”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初中物理教学目标下知识结构独立且简单,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不大,且筛选最能够体现出物理特性的内容,如“速度”概念定义差异,初中阶段对于“速度”的认知是基于“物体运动快慢”的(V=s/t),而高中物理框架下的“速度”则用来描述“位移量与位移发生时间的比值”(v=Δx/Δt),脱离了“匀速运动”和非匀速运动状态的“平均速度”表征约束。[2]

其次,“广度”转变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上,高中物理强调整合,如沪科版第一册关于“力”的研究,突出了“力的相互作用”(合成、分解、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三大定律),而初中物理关于“力”的研究围绕具体知识点展开,如“弹力”“摩擦力”“重力”等。

再次,“难度”转变主要表现在初高中物理研究侧重点上,简单说“初中物理侧重定性、高中物理侧重定量”,故此初中物理学习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对象较少、计算较为简单,进入高中之后难度会陡然提升,如初中物理“摩擦力”部分教学只关注摩擦力方向、增大或减小、二力平衡等判断性问题,进入高中后则要学会计算摩擦力。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形成的原因

综合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差异表象,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思维发生“断层”,即初中物理学习阶段积累的思维方法、模型、方式等不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具体原因有三。

其一,初中具象物理思维与高中抽象物理思维形成的“衔接台阶”。初中物理教学主要依据可观察、可接触、可设计的物理现象及实验展开,如“大于摩擦力的拉力促使小木块运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静摩擦力方向”等概念,因为这些现象无法直观地获取,如果无法跨越这一“思维隔阂”,自然就难以跨越衔接台阶。

其二,初中简单物理思维与高中复杂物理思维形成的“衔接台阶”。受限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狭隘性,学生往往从已知条件着手去判断结果。而高中物理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更接近真实的“物理世界”,学生必须以复杂思维看待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加透彻、考虑得更加全面。例如沪科版关于“速度”部分的教学中,跳出了匀速运动范围,提出了“加速度”的新概念,其本质是从简单的“标量运算”进入复杂的“矢量运算”层次,这就需要学生区分“某段时间”和“某时刻”的限定条件。

其三,初中定性物理思维与高中定量物理思维形成的“衔接台阶”。所谓“定性思维”,本文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对物理知识、现象、问题等“验证性思维”,教学时可基于一个物理事实展开;而进入高中后,物理学习具有探究性特征,这一状态下“既定结论”只是作为前提,需要学生据此提出假设、着手测量、全面分析,通过计算来验证假设。

三、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的策略

要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一方面要从教师角度出发,理清初高中物理学习进阶的关键节点(起点、中间层次、重点),另一方面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出發,理清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思维层级发展关键点”(经验、关联、整合等)。[3]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直观演示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高一是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的“关键期”,教师在“起点位置”要顺应初中物理思维习惯,侧重直观演示方法的应用,以此实现“具象思维”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沪科版高一物理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大量实验及生活现象的演示达成目标——以书中“追尾撞车”实验为基础,可以直观地发现后车运动速度快慢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直观演示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打破初中物理思维中“理想化模型”的干扰,将真实的物理现象细节化展现出来。

2.思维导图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差异容易造成学生畏惧、挫败心理。[4]这两种负面情绪是相互影响的,以“物理成绩”为参考,畏惧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物理成绩下滑,挫败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物理成绩迟迟得不到改善,负面情绪不断强化必然会影响高中物理学习积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心理层面着手,并将策略落实到教学方法上。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以此开发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归纳的形式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整个过程会更加清晰明了。

3.搭建支架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

通过搭建初高中物理知识支架,可以有效实现统一主题下物理知识的整合,其基本原理是“从简单到复杂”,是简单物理思维不断“做加法”的过程。例如,在沪科版高一物理第二章、第三章涉及“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初中物理力学基础之上搭建支架,逐渐引入一些高中物理提出的新概念、新定义,如从初中所学“杠杆”引申出“力矩”概念,或利用“力是矢量”的定义,进行同一个物体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等“力的合成”分析,这样可以达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曹慧慧.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探析[J].求学,2020(43).

[2]陈允娟.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

[3]郭本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物理之友,2020,36(9).

[4]陈达春.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衔接的探究[J].广西教育,2019(2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34101)

猜你喜欢
衔接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构建桥梁,走进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