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观海赏美景记游散文览名胜

2021-07-14 02:09孙秀云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1年5期
关键词:游览游记写景

孙秀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内容是“学写游记”,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游览的路线来写,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哟!

【游记导航】

师:我曾到过这么一个地方,扭曲变形的火车铁轨,树冠长歪的法国泡桐,在一片明晃晃的水中,谁熟悉这三张图片上的景物,知道这是哪儿吗?

生:老师,我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哦,想起来了,这是唐山地震博物馆的一部分。

师:是啊,老师去年曾到过唐山,游览了它的全貌,也曾写过一篇游览此地的文章,同学们请欣赏下面的片段:

一座座黑色纪念墙矗立在纪念馆的正东侧,纪念墙的南面有一方长长的池塘,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而池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远或近,形态各异的石头,静静卧在那里,似欲言又止。

池中有一小块陆地,几根白色的有长有短、粗细不一的石柱,随意斜斜地倚靠在一起,仿佛刚刚被挤倒一般。池子西面一条变了形的火车铁轨似乎在诉说着往事的不堪。而铁轨西面有一株长歪了树冠的泡桐树,更像在哭诉往日的震颤。

生:老师,我去过玉龙雪山,夏天还观赏过黄河瀑布……我只是没记录过文字。

师:是有点儿遗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写几篇文,很有意义的。

生:老师,我不会写这类文章,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类文章怎么写吗?

师:好哇,同学们现在经常跟父母家人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在游览中记下美好文字,就是给人生留下永远的回忆。

【游记路上】

★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游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它的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知识,广大其见闻,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难怪作家徐迟要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游记三要素:

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它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它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好的游记,大多循游踪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受与思考。

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内容思维图如下:

【游记写法】

阿尔卑斯山谷中,在一条风景迷人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曾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无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那么如何写游记呢?

妙招儿一:交代游踪结构清

写游记前,学会仔细观察,方能积累原始的生活素材。多角度观察,一般采用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游记要根据游览的行踪和自己的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结构。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作者依据游踪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抓住作者游踪,理清文章的脉络,才能欣赏作者在各拉丹冬真切的所见、所感。

妙招儿二:游记内容更要精

1.写景描摹主次明。

游记重在写景,但不是景景入文,而是要选择表现得最集中、最典型的“点”,细加描写,作家郁达夫说:“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如《登勃朗峰》一文按照游踪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登山,重在写景。作者从自己徒步登山写起,简笔勾勒黑首道上的风景,接下来描写远观勃朗峰的情景,不做过细的描写;继而描写周边的群峰,只是突出其陡峭之状。第4、5段详细描写景物,抒发感慨,却不孤立地写山峰,而是写峰巅的云霞。作者以充满动感的文笔,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峰、云彩在阳光和山风中的无穷变幻,令人读之不禁神往。主次分明,详略得當。

2.多种写法显特征。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节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节选自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节选自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天地间浩浩苍苍。

(节选自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从上述这些句段来看,游记中写景采用多修辞、多角度、多感官、多手法等会使景物多姿多彩的特征栩栩如生。

3.感受人文更要丰。

梁衡说:“如果山水风物是它的外美,那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内秀。”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妙招儿三:抒情议论多表达

除了写景,在游记中阐发议论,可以使全文获得凝重深沉的审美意境,感悟人生之真谛,追求意蕴深厚的哲理美的抒发,是把山水间孕育的诗情,与人生的感悟,一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使之迸射出哲理美的光辉。情由景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也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在描写的基础上,夹杂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熠熠生辉。

【佳作赏析】

盘山游记

张博枨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跟旅游团一同前往天津蓟县的盘山,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登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巴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下了车。来到山脚下,一座座大山高耸入云,矗立在我面前的是一座雄伟的牌楼。再往前走,就看见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记载了乾隆皇帝曾32次游历盘山以及“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山路旁有一条湍急的溪流,溪水凉丝丝的。继续向上走,一块大元宝似的巨石倒在溪流中央,旁边有块牌上介绍说,这是元宝石,上面刻着一些深红的字: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再往上走,有座“仙人桥”,桥前有座寺庙,叫“天成寺”。寺门边有两棵8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又高又粗,树上的银杏果像一颗颗金黄的小灯笼,可望却不可及。

才爬了一半,我和爸爸就已是大汗淋漓。吃了些东西,又喝了很多水,再擦一擦汗,接着向上爬。山里长着众多奇松怪柏,但是最多的,还要属橡树。橡树几乎到处都是,满地的橡子也没有人捡,这可是松鼠的最爱。橡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它头上戴的那顶青灰色的“小毡帽”。

老天爷好像在鼓励我们,在我们又累又热的时候,下了一阵清凉的细雨,我们满身的疲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们到达了顶峰——挂月峰。挂月峰上有座舍利塔,简单又不失庄重。在这种海拔高些的地方,空气十分清爽,呼吸也异常通畅。在顶峰向下望去,层峦叠嶂,翠色欲流,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就这样,我和爸爸成功征服了盘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对自己充满信心,珍惜当下,把握機遇,相信坚持不懈终会登上人生顶峰。

名师微点评:

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父子俩的游踪为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盘山一游,让作者体会到了第一次爬山的欣喜、疲累、快乐,而给作者最独特的感受则是登上顶峰之后的人生感悟。文章结尾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画龙点睛,表明了文章中心,又抒发了自己深刻的登山启示,一举两得,意犹未尽,独具匠心。

【妙笔生花】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或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游览游记写景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超市游记
写景成语连线
游览路线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