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制度根基

2021-07-14 02:11高越风张留财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中国梦

高越风 张留财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反复比较作出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与强大活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支撑。当前,我们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底气,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提高助推中国梦的制度意识,以科学的制度建设筑牢中国梦的制度根基。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逻辑;制度根基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4-000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研究”(20ZDA012)。

作者简介:高越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环境与生态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博士;张留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具有坚强的制度依托。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制度探索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彰显了制度探索带动梦想追逐的生动逻辑。当下,夯实实现中国梦的制度支撑,应该从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自觉、提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等方面着手。

一、制度探索与梦想追逐的历史逻辑

有学者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2]。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梦想追逐史也是一部制度变迁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这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反复比较作出的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

1.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逐梦过程中的制度难题

《周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社会制度是指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包含宏观层面的社会形态、中观层面的不同领域制度、微观层面的具体体制三个层次。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文明的崛起离不开昌明制度的支撑;中国古代正是有一套领先于他国的完备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才得以呈现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景象。封建社会后期,国力日渐式微,西方则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大踏步赶超了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屡遭西方的践踏和凌辱。

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族的境遇,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之良方屡踣屡起,并逐步将探索的重点转向了制度的变革。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4]。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5]。历史证明,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梦想,必须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以先进理论为指导进行革命与改革。

2.中国共产党逐梦实践中的制度探索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義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逐步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支撑实现中国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措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如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等,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动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7]。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8]。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9],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制度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不断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1]。从根本上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生动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三大阶段、三种状态,构成了一幅制度探索与梦想追逐的历史画卷,并以清晰的历史脉络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历史逻辑: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依托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二、独具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

梦想催生制度,制度保障梦想。中国梦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但它的实现同样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以及强大生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1.调动主体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拥有者、实现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过程,必然是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调动人民力量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我们党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回应人民诉求,体现人民意志,使民众意愿及时转化为制度政策。人民代表阶层的广泛性和审议工作的开展,使群众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另外,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表明,由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将群众的意愿及时反馈给政府,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群众更好地表达诉求、参政议政,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是民主政治最广泛、最有效的实现途径。相比之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社会的主宰,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本来就是资本家的代言人。正如恩格斯所言:“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13]有学者指出,治理美国的是精英,不是民众。精英们大多出身于上层阶级,在不同领域拥有巨大能量,构成了经济上的垄断财团,操控一切,决定着美国社会政策构成和人民命运[14]。

2.夯实物质基础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攀升、社会问题突出。2016年,美国前财长劳伦茨·萨默斯在分析经济走势时认为,未来前景的最好可能是陷入长期停滞。更糟的是,由于经济复苏如此乏力和无望,人们普遍认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可能已经走来[15]。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发展问题始终是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这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在制度设计中,我们始终将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激发全体公民参与经济建设的创造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既发挥了政府在保证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16]这些成就的取得,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引领前进方向

近年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导,西方社会过度强调放松管制和嫌贫爱富的税收制度等,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2016年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近年来,欧盟成员国的社会不公正状况不断加剧、贫富差距悬殊、南北欧差距拉大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映出当前欧洲各国的政策制度陷入困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和复兴信贷银行的调查显示,德国最富有的1%的人均拥有净资产超过80万欧元,而25%的德国人不拥有资产甚至负债累累[17]。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克服了传统单一地按计划分配的制度缺陷,能有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九大针对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的压力,再次重申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18],这对实现共同富裕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为人民幸福之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4.提供绩效保证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要实现后发追赶,必须以较高的制度绩效为前提。所谓制度绩效,主要是指制度实施后所发挥的作用、效果。《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指出:“制度优势可以使得中国迅速凝聚力量解决议题,而这些议题在西方国家的讨论和执行,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19]

事实正是如此。有境外记者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后表示,西方政党还在搞“拳击赛”,中共却在跑“接力赛”!这样的比喻,道出了很多国家对发展道路探索的焦虑。与西方国家政府“一届对着一届干”相比,中国共产党强调干部政绩要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的检验,对攸关长远的事情,“一届接着一届干”。党以自身强大的社会政治动员能力,将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能够迅速整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从抗击非典到汶川抗震救灾,从“两弹一星”到航母下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验,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中国奇迹”。英国著名学者馬丁·雅克评价道,就效率、管辖权以及开展大型公共工程的能力而言,中国的政府机构无可匹敌[20]。

5.凝聚多元合力

包容性制度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探讨的热点。有学者指出,包容性制度能为公民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全的制度结构,从而能够释放并保护每个公民进行创新、投资与发展的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民众福祉不断增加[21]。从这方面来看,西方社会近期表现不佳。随着不同国家之间发展越来越不均衡,西方国家内部矛盾增多,利益冲突不断,在贸易、关税、移民等问题上政策倾向出现了严重分化。例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命令”,即“穆斯林禁令”,揭开了美国种族仇恨的伤疤,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仇恨犯罪愈演愈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存在着包容性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并存优势。例如,中国的政党制度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及时把新生的阶层吸纳到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派的阶级基础,让各党派、民族和团体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提高了整合能力。又如,在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等方面,不断扩展协商民主政治参与的内容,增强协商主体、政治参与和协商信息的包容力,对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进行统合引导,形成包容性的社会共识[22]。再如,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自治机关的设置级别、自治地方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其包容性,全面照顾到少数民族的利益与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民族间的相互扶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际知名学者帕斯夸里·帕斯奎诺评价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展现了其包容性和协调性,这些优点需要更加清晰地加以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强大并且善于学习、调整与吸纳的执政党,力求包容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23]

三、完善制度促进梦想实现的基本路径

当前,制度创新滞后于实践创新导致无制度可循或有制度而不能依的现象屡见不鲜。要以坚定制度自信为前提,增强制度创新的自觉性,提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协同性,合力推进制度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支撑。

1.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底气

制度自信是对自身制度效能和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种储备能量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新篇章。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减贫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为我国的制度自信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4]。坚定制度自信,体现了我们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精神气度。一方面,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了追逐梦想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它的性质和方向规定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路向。另一方面,中国梦的中国特性表明,它必须扎根于中国,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走中国道路。简言之,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唯一正确的制度,没有其他制度能够取代。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25]。

2.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提高助推中国梦的制度意识

古人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自觉就是对制度作用、演进规律、完善创新的准确把握和责任担当。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有效,但它并非尽善尽美,成熟定型依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27]例如,针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8],“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29]。这充分表现了党中央治理生态环境、健全有关制度的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面,明确提出制度改革创新的要求,也正是从不同领域为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而展开的新的制度设计。

3.以科学的制度建设筑牢中国梦的制度根基

制度的科学性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内涵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宏观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會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就是要符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社会领域的规律。当前,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应从两个方面着力。其一,要巩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形成推动制度完善和梦想实现的合力。其二,要增强制度建设的协同性。一项制度安排的变动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打破整个制度系统的平衡。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要避免纯粹的“单打一”,打出漂亮的“组合拳”,以制度间的协调为导向,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等其他方面改革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头羊”作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协力推进行政、司法、人事制度改革等。简言之,要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有力、更牢固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19.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3.

[4]余发良.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9.

[5]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3.

[6][8][9][10][11][18][24][25][28][2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13,14,14,3-4,10,46-47,17,15,24,51.

[7]张艳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0-92.

[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14]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1-6.

[15]马丁·雅克.新自由主义的死亡与西方政治危机[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1).

[1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

[17]管克江,敬宜,张放.贫困人口增加折射欧盟社会不公[N].人民日报,2016-11-16.

[19]宁骚.比较中西制度,方知中国道路魅力[J].理论导报,2014(5).

[20]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张莉,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37.

[21]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Robinson,Why Nations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Prosperity,andPoverty,NewYork:Crown Press,2012,pp.74-76。

[22]朱益飛、刘诚.论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基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2(6).

[23]王琎.突破西方政体类型学的当今中国政治制度[N].光明日报,2013-08-20.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1.

[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4-105.

责任编辑:马程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中国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