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思维能力

2021-07-14 02:12方红郭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方红 郭莉

摘要:整本书阅读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整本书阅读过程可视化,提高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阅读的收获会更大。对于缺乏思维基础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从使用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开始,用不同的图示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简化使用方法的学习,让思维工具更好地为阅读内容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传统阅读教学以课文为例学习语文,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零散的,能力建构是无序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模糊,实施困难。而整本书阅读,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搭建能力提升台阶,清晰成长路径,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持续起作用。

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整本书阅读,符合正常的阅读习惯,为学习经验的获得提供了真实的环境;鼓励学生和文本展开积极对话,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供素材;就文本展开持续探究讨论,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大脑对信息、内容进行发散联想、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综合判断等,需要一系列加工处理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效果通常是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展示。阅读中学生没有明确目的,缺乏思维参与,没有主动研究,没有及时生成,往往很快遗忘所看内容,更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在将阅读所得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输出”时,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成就感增强,同时,表达“输出”的过程本身也能提高阅读实效性。

三、思维导图使整本书阅读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大卫·海勒于1988年发明的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具。它以脑神经科学为基础,把人类思考问题时的八种基本思维过程用八种图示来表达,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括号图、树形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因果图和桥形图。

思维与图示一一对应的特点,让这种思维导图非常适用于儿童的思维启蒙,

对于缺乏思维基础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从使用Thinking Maps开始,用不同的图示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简化使用方法的学习,让思维工具更好地为阅读内容服务。

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叫作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思维”被可视化后,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传递的效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引导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让阅读的收获最大化。

四、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的应用

(一)快速阅读,用圆圈图抓住关键信息

圆圈图,可以表示联想和定义的思维过程。圆圈图用于表达“相关关系”,只要与主题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画在里面。圆圈图由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组成,中间的小圆用于填写主题;外面大圆代表无边的联想,可以在里面写下关键词或者画下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简单图片。

教学中,学生拿到书后先简单快速浏览,在圆圈图中写下自己的第一印象,可以让阅读更有目标和针对性,避免盲目和过于随意造成的消遣性阅读,同时也为系统整体地了解书籍内容奠定了基础。

例如:《草房子》这本书给一位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二)系统阅读,用流程图(或树形图)梳理行文线索

作者为了实现写作意图,会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将文字呈现出来。在阅读中,读者对文字的组织结构把握得越充分,对文字的理解就越完整,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整理信息的组织结构。

依据不同书籍的内容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思维图示呈现结构,常用的有树形图和流程图。

树形图,可以展示分类的思维过程。树形图的样子像一棵倒挂的大树,最上面是树根,用来填写整张图的主题;延伸出主干、枝干,每一个枝干代表一个类别或者一个分组;每一个枝干都可以分出更细的枝干,也可以直接在下面列举类别成员。

在树形图里,所有的竖线都用来表达分类或分组关系,所有的横线用来填写分类或成员。在代表类别或分组的横线下面增加一条短竖线,使它变成“T”字形,借以区分代表成员的短横线。

文集类型的书籍,比较适合用树形图整理各选文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流程图,可以呈现顺序排列的思维过程。流程图中,方框代表阶段或步骤,填写阶段名称或者步骤内容;带箭头的短线表示流向,箭头指向下一个阶段或者下一个步骤。如果某一阶段比较复杂,或者本身由许多步骤组成,可以在表示这个阶段的方框下面添加子流程。大小不同的方框可以用来区分流程的主次关系。

书籍中按一定顺序组织的内容,适合用流程图整理结构。例如:《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一书中,校车载着孩子们在阿诺德的身体里旅行,用流程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三)理解阅读,用气泡图外显阅读价值

气泡图,可以描述事物特征的思维过程。使用中,需要先在中间大圆内写上中心词或者画上中心图,然后在周围的小圆圈内写上可以描述中心词的相关词汇(一般用形容词),每一个气泡用一条线连接主题圆。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经常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主要角色性格特点或景物特征,用气泡图表示非常合适。例如《亲爱的汉修先生》中,主要人物鲍雷伊的特点如下气泡图:

(四)联结类比,用桥形图实现学以致用

桥形图,可以体现事物之间类比、类推关系的思维过程。桥形图里,横线上方、下方的空白处用来填写一对事物;而像桥一样隆起的部分用来表达近似、相似的关系,这也是单词“as”的含义。“桥”寓意两端的事物关系相同或相似,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够用“桥”将它们相连。

类比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找到关系中的规律。桥形图可以帮助比较分析内容、角色之间的相关性,在阅读拓展活动中,经常会链接到同主题或者同一作者的相关书籍,这时候用桥形图也可以直观展现其阅读价值。

例如《中国民间故事》中,一些故事与传统节日或习俗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比较、发散、联想等思维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让阅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轻松实现从阅读到表达、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让阅读不再盲目和低效。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可视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路径清晰可见。

参考文献:

[1]杨瑜君,万玲.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

[2]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法布爾.昆虫记[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4]乔安娜·柯尔.神奇的校车[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5]克利林.亲爱的汉修先生[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6]李建树.中国民间故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