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参·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控试验

2021-07-16 06:17刘丁予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喇叭口虫口苦参

李 昂,刘丁予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农业农村局,云南 阳宗海 652100)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在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之后迅速扩散蔓延,现全省129个县(区)均有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大、迁飞快、发生危害隐蔽,是目前云南省玉米生产中重大的迁飞性害虫,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制剂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苦参·印楝素是植物源的复配生物农药,具有触杀、胃毒、拒食与趋避作用。叶水娟等研究表明,苦参·印楝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好,对茶橙瘦蜡和假眼小绿叶蝉有良好的防效[1]。张权炳等研究表明,苦参碱对柑桔红蜘蛛和蚜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田梅金等研究表明,苦参·印楝素乳油可以在桑园及周边使用,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3]。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不同剂量的1%苦参·印楝素制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控研究,筛选该药剂对草地贪夜蛾最佳的防控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阳宗海汤池草甸社区李永田地内,试验小区统一进行水肥管理,不施用除苦参·印楝素乳油外的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为路单16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

处理A,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施用1%苦参·印楝素乳油600 g·hm-2;处理B,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施用1%苦参·印楝素乳油900 g·hm-2;处理C,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施用1%苦参·印楝素乳油1200 g·hm-2;处理D(CK):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施用清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测定玉米的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施药前统计草地贪夜蛾的虫口数量,每个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标记100株玉米,小区面积为35 m2,每次调查标记玉米植株上的存活虫口数。分别于施药后3 d、7 d、10 d调查1%苦参·印楝素乳油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并按下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Excel 2016、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处理D(CK)相比,施用1%苦参·印楝素能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的株高、千粒重。处理A、处理B、处理C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处理D(CK);处理C的行粒数显著高于处理D(CK);处理B、处理C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处理D(CK)。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

由表2可知,不同剂量的苦参·印楝素处理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施药后3 d,各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均在63%以上,处理B、处理C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均在71%以上,处理C防效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施药后10 d,各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均在80%以上,其中处理C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最好,防效为86.85%,防控效果极显著高于处理A。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处理D(CK)相比,不同剂量的苦参·印楝素玉米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5956.5 kg·hm-2,增产997.8 kg·hm-2,增产率为20.12%;其次,处理B产量较高,产量为5845.2 kg·hm-2,增 产886.50 kg·hm-2,增 产 率 为17.88%;处理A产量最低,为5785.4 kg·hm-2,增产826.70 kg·hm-2,增产率为16.67%。

表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文章研究发现,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施用1%苦参·印楝素乳油1200 g·hm-210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最好,防效为86.85%,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优于药后3 d、药后7 d,这说明1%苦参·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施用效果虽然见效慢,但防控效果显著、持效期长,可以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

猜你喜欢
喇叭口虫口苦参
不同夏玉米品种大喇叭口期耐热性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基于改善水流特性的超声波热量表设计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的RD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