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应用

2021-07-16 06:17康玲会朱丽芬冷升璨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芒市插秧机工厂化

康玲会,朱丽芬,冷升璨

(1.芒市芒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0;2.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种植对全程机械化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育苗插秧环节,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了水稻产业从“传统育秧模式”到“现代育秧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绿色防控,保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1-2]。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有效减少,种稻效率得到不断提升,有效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1 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及其特点

1.1 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

芒市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示范县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9万hm2,总产量12万t以上,在2014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荣誉称号。2009年到现在,芒市被列为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建立了8个核心人员的水稻栽培及推广团队。经过5年的不断建设,建成了农机农艺结合、精确定量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区。2015年引进水稻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并将该技术本土化应用于芒市水稻机械插秧生产。截止2017年,全市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0.35万hm2。2018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引进现代智能育秧设备,建成了云南省首座智能化0.1万hm2级机插稻育秧中心,采用“1+N”的育供秧供式,目前累计完成育秧0.2万hm2。

当前,芒市水稻生产耕耙和收获已实现机械化,但种植的机械化率比较低。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核心是机插秧,机插秧的核心又是育秧。2018年,芒市建立了水稻全程智能机械化育秧中心,为水稻全程机械化提提供了保障,填补了水稻机械化育秧空缺,有效解决了出苗不整齐、秧苗不均匀、根系盘根差、栽插过程中缺穴率高、质量低、产量不稳定等情况。另外,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具有省地、省种、省工、育秧周期短、秧苗生长整齐、易于机械化大田作业、节本增效等优点,促进了水稻机械插秧的推广。为今后水稻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特点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把适龄的秧苗按照种植要求,利用插秧机移栽到大田中种植的技术。插秧机可以实现基本的插秧深度、株距以及每丛取秧量都可以量化调节,每丛的秧苗株数可以通过调整取秧量实现,单位面积栽插的秧苗的丛数可以通过调整株距来实现,一般情况下,插秧机的行距是固定的,不同的插秧机型其株距略有差别,且株距可以进行调整。利用液压仿形系统,在理想状态下插秧机工作时,插秧深度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实际上秧田里高低不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液压仿形系统在田面凸起上升时,上升的浮板带动液压油控制阀关闭,液压油进入活塞缸使插秧机机身上升,减少秧苗插入的深度;反之,液压仿形系统在地面低陷时,插秧机浮板下沉带动液压油控制阀开启,油流回油箱插秧机身下沉,增加了秧苗插入的深度,从而保证秧苗的入土深度保持一致。

2 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

2.1 清水浅插

要求田面平整,整块大田高差不大于3 cm,表土软硬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大田耕整后需视土质情况沉实,砂质土的沉实时间为1 d,壤土沉实2~3 d,粘土沉实的时间还要更长。机插时田面水深1~2 cm,整田放置1 d后移栽,田里保持浅水层,移栽深度2 cm左右,以不漂秧为原则,漏插率5%以内,栽插后及时补漏。

2.2 扩行

行距为30 cm,株距19~22 cm,每公顷为16.5~18.0万丛。

2.3 控水晒田

机插后1~2 d如遇阴雨天可以不用灌水,如果遇上晴天,应浅水灌溉。活棵分蘖期为促进秧苗早分蘖,宜建立浅水层,在分蘖达到够苗期(机插后25~30 d)后,需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较多的时期,应采用水层灌溉,但不宜过深。灌浆结实期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后期断水不宜过早,否则影响产量。

2.4 调肥

采取前氮后移的措施,前期不施基蘖肥,拔节期看长势适当施用穗肥,氮肥不超过120 kg·hm-2,穗肥分为促花肥、保花肥,二者施用比例为6∶4,促花肥在倒4叶刚刚抽出叶尖时施入,保花肥在倒2叶刚抽出叶尖时施入。

2.5 病虫害绿色防控

发生病虫害时,有针对性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进行飞防等统防统治,重点提前做好除草和预防福寿螺。

2.5.1 除草

移栽后应保持浅水,保证秧苗快速返青,5~7 d后用野老除草剂(20 g·袋-1)进行除草,用量为22.5袋·hm-2,撒施,使用除草剂时必须保持3~5 cm的水层。

2.5.2 病虫害的防治

预防福寿螺:机插水稻的秧苗小,很容易被福寿螺蚕食,有福寿螺的田块,应在插秧前采取措施用灭螺敌先灭福寿螺(45 g·袋-1,用量为30袋·hm-2,撒施)。

2.6 起秧运输

进行秧块准备插秧的前期过程中应保证秧块床土大约含水量在40%左右,在进行秧块运输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此时应有效避免将秧块的卷秧以及变形和破裂等现象的发生,在运输秧块的时候可以将其每10盘以筐放运输或者以重叠方式或方法处理,确保不损伤秧苗,但更加注意的是在进行重叠运输过程中,应确保重叠层数在3层之内。因为在向大田运输秧块过程中,到达指定地点的时候需要将秧块放入栽插机并立即进行栽插,可避免秧苗出现被压坏。

2.7 机械插秧

使用机械插秧机设备进行机械化插秧过程中,需要全面的检查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反复调试,确保插秧机良好运行,进而使得其能够在良好工作状态中发挥最大化的功能作用。在装置秧块的过程中,应注意秧块接头处应处于紧密对齐的状态,要保证秧块盘根土含有一定的含水量,从而为秧块能够顺畅下滑提供便利。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的过程中,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水稻种植需求,科学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在这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有效地避免飘秧和伤苗等问题的发生,充分保障机械化插秧的质量(图1)。

图1 田间作业图

3 推进水稻机械技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1 农机农艺结合

今后一段时间里,农机农艺要更加紧密结合,利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水稻机械,加强节本增效试验示范,积极学习、逐步引进更加先进的机械和技术,通过机械装备更新换代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工厂化育秧及水稻机械化种植。

3.2 开展技术提升

一是联合农技部门选育、筛选适合机插的水稻品种,如考虑其抗倒能力、低氧发芽能力及顶土能力等;二是加强试验,集成机械种植模式下的水稻生产种植管理技术。针对地区种植习惯及地理气候等特点,开展从播种期、播种量、机播方式、肥水调控、除草、防倒、高产栽培等方面的试验验证,一步一步优化制订适应本地区的水稻种植栽培技术的规程。

3.3 插秧机操作手技能要求

插秧机操作手的高技术素质和高操作技能可能使得水稻插秧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操作手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机械插秧效率和作业的质量。通常情况下,插秧机性能优越,结构较复杂,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要保证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就要求操作手熟知插秧机的正确操作要领和使用注意事项,充分了解插秧机的结构和特点,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插秧作业前后需要全面检查、调试插秧机,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作业完成后要妥善放置插秧机;作业前需要进行试插,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栽插深度和取苗量;确定合适的行走路线,作业中还要使用划印器保证插秧的直线度,使用侧对行器保证行距,保持直线行驶,行距均匀一致,要随时查看插秧效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停机调试,要保证机插作业质量。

4 结论

在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各环节高效科学合理应用的模式下,不仅能够确保工作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使得劳动力工作压力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缓解,为工厂化育秧及水稻机械化育插高产栽培给予充分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应保证技术应用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从而为机械化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以及作业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进而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芒市插秧机工厂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工厂化、小棚、大汪子…… 400精英齐聚山东,探讨北方养虾新思路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繁育性能比较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浅谈水稻插秧机的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
超智能插秧机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稻田
美国珍珠鳖工厂化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