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2021-07-16 20:46林惠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2期
关键词:数感创设小学生

林惠新

【摘要】从小注重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数感,对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激发学生兴趣中提高学生的数感,在强化学生体验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从心理学上来讲,数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它是一个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大脑进行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是人对数学思维的内在潜意识。数感好的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主动地,甚至是自动化地理解数学的概念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很快地选择合适的算法和估计运算的结果,等等。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数学素养,更是一种数学天赋。因此,数感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若从小培养起数感,即是为以后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形成数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数感

日常生活中充满数学,它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了一个天然的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思维的发展规律等,教师需要善于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以问题的方式,牵引思维,融合成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感受数感,培养数感,从而有效解决出现在身边的问题,掌握和巩固新知。

比如,在二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分清东、西、南、北等方位,我们要根据这年龄段小学生方向感不理想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早晨数学课,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早晨的太阳在哪个方向?”学生们很快就说出:“在东方!”那么,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现在我们面对的方向正是东方。”接着,让学生伸开两臂,问:“你们背后的方位是什么?”一下子,学生脱口而出地回答道:“是西方。”再接着告诉学生:“我们左手所指的方向是北面,右手所指是方向是南面。”最后,我们让学生再来说说学校外面这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在生活中真实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的情境中感受数学,获取了数感。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学习了周长之后,可以结合学校绿化带,准备给花坛围上篱笆,询问学生:“篱笆需要多长最合适?”再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无法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来,对时间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写10个字、唱一首歌、眨眼睛、跳绳等活动亲身感受、体验1分钟、1秒钟的时间长短等等。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开放时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的數学知识并加以应用,同时能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感受数感,获取数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提高数感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学生一旦对数学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注意的倾向,激起学习的热情,产生内在的动力,就会去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形成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可以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多方法,比如,竞赛活动,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契机,通过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消除数学课堂中的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数感。例如,在教学口算时,我们可以开展“争夺冠军”“开小火车”“接龙比赛”等比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消除因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又能在紧张的竞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计算的运算速度,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三、强化体验,发展数感

大部分小学生有着好奇好动特点,他们更乐于动手实践,从动手实践操作中获取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印象更为深刻,并会有效地运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从大量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感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数感。小学生数感的实践体验,一开始要简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体验式的实践活动。

比如,一年级有个“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它就是用“虎口脱险”的游戏,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愉悦的童话世界。这种游戏式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充当了一回小白兔,亲自走一走,按1到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老虎口的危险。再如,学习了“认识图形”知识后进行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间亲身设计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用益智钉板和橡皮筋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找出小汽车、小机器人、小步枪等玩具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自己布置活动的场地,自已准备活动的道具,最后活动结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收获,并评选最佳的选手。这种自主式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体验中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总而言之,培养、提高并发展小学生的数感,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以问题激发,以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必强.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J].福建教育,2002(11).

[2]滕发祥.数感及其教育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

猜你喜欢
数感创设小学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创设未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