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美”:幼儿美育的园本探索

2021-07-16 04:17盛贝贝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项目美育幼儿园

盛贝贝

【摘   要】追求美是幼儿的天性。“玩美”项目从幼儿出发,以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发展幼儿创作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价值依托。幼儿园关注“玩美”的价值取向,注重內容的多元整合,强调过程的自主发展,以浸润式的环境支持、菜单型的选择方式、大数据的评价方式为推进策略,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玩美”项目;美育;大数据评价

追求美是幼儿的天性,听见音乐时的手舞足蹈、涂鸦时的全神贯注和愉悦时不由自主的歌唱,无不体现了幼儿对于美的需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玩美”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创作能力。幼儿园尊重幼儿的天性,以活动为载体,强调活动的环境美、作品美和幼儿美,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因此,“玩美”项目深受幼儿喜爱。

一、“玩美”项目的价值内涵

(一)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玩美”项目给幼儿提供了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活动平台。幼儿在“玩美”活动中,感知美的要素,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作品的美、行为的美和情感的美。

(二)发展幼儿的创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确实,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玩美”活动中,美术作品、建构作品、音乐的肢体表现都离不开幼儿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创造。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帮助下,幼儿的创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玩美”活动打破了班级、年龄界限,为幼儿与更多同伴互动、合作和交流创造了广阔的平台。在“玩美”活动中,幼儿会接触到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在游戏中合作互助,建立友爱的关系。可以说,“玩美”活动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玩美”项目的设计理念

基于“环境美、作品美和幼儿美”的三美价值取向,幼儿园设计了符合幼儿兴趣、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玩美”活动项目,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玩美”项目涉及音乐、美术、建构、文学、科学和运动等多个领域,覆盖了小班到大班的全学段。

(一)关注“玩美”的价值取向

“玩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体现着“玩美”的价值取向,强调活动的环境美、作品美和幼儿美。教师要创设环境美,包括“玩美”活动载体的指示牌、“玩美”活动室的环境等,让幼儿感受环境之美。同时要带领幼儿参与创作,与幼儿共赏作品之美。最后还要引导幼儿体验同伴间的友爱关系,感受人文之美,由此为幼儿提供追求美、发现美的活动平台。“三美”式玩美活动价值取向如表1。

(二)注重内容的多元整合

“玩美”活动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建构、运动、游戏、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且活动载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的兴趣需求进行更新、调整的。教师通过环境的渲染、材料的支持、隐性的指导,帮助幼儿感知、体验美,同时主动建构知识。

(三)强调过程的自主发展

幼儿园依据幼儿的兴趣,设置“玩美”活动的若干载体,开展全园自主式、混龄式的“玩美”活动,并以菜单的形式供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载体共同强调活动内容的游戏性和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结伴,充分表现美、创造美。

三、“玩美”项目的操作过程

“玩美”项目遵循感受与学习并重、体验与操作链接、自主与规则融合的三大原则,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幼儿的美感、审美情趣和智慧为宗旨,旨在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理论架构上,幼儿园注重体现“感受、体验、自主”,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体验中建构学习经验;在“玩美”规划中,幼儿园设计多元化的“玩美”活动载体,建构自主式“玩美”组织模式,充分关注幼儿的需求;在“玩美”活动中,幼儿园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主选择、表达的机会。具体推进策略如图2所示。

(一)浸润式环境支持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因此,“玩美”活动采用了浸润式的环境,支持幼儿的发展。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通过多感官、多渠道,潜移默化地体验美、创造美。

【案例1】“创意工坊”之环境浸润

在创意工坊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美丽舒适的环境,如在活动室内悬挂师幼合作完成的艺术作品,在墙面上张贴艺术家的作品等。幼儿走进活动室就如同走进艺术大厅,能够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作品美、色彩美、构造美,活动兴趣油然而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幼儿边听教师的讲解,边欣赏作品,心情愉悦,收获颇丰。

通过创设美丽的环境,营造美好的氛围,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玩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幼儿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菜单型自主选择

菜单型自主选择指的是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设置多样的“玩美”活动项目,将活动设置为“菜单”,供幼儿自主“点餐”,鼓励幼儿自主表达、自主创造。菜单型自主选择的活动方式不论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自主性特点,幼儿自主结伴,自主选择,个性需求得以满足。

【案例2】“小班幼儿玩美游戏卡”之自主菜单

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菜单式玩美游戏卡,挂在幼儿的脖子上。活动前,小班幼儿自主“点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美”活动项目,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颜色的游戏卡(如图3)。活动之后,教师在幼儿选择的游戏卡对应处粘贴卡通黏纸,代表已经玩过此游戏,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时选择其他内容。

自主菜单式选择活动项目不仅能满足幼儿的个性需要,还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玩美”活动的积极性。中、大班的幼儿自主报名喜欢的活动,并以一个学期为时间周期,让幼儿参与一个系统性的游戏过程。

(三)大数据评价推进

大数据评价是指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在“玩美”活动中实践“大数据评价”。这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具有真实性、多样性等特点。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积累,教师采集与幼儿“玩美”活动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的活动跟进提供数据支持。教师在学期初收集幼儿的原始数据,并在“玩美”活动持续的过程中多次收集数据,积累与幼儿“玩美”活动相关的数据资源,到期末时再次收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数据。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智能手机、摄像机、录音机等,结合“玩美”活动记录表(如表2),通过大量、多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幼儿在“玩美”活动中的身心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的學习与发展。

在“玩美”活动组织中,两位教师分工合作,一位教师组织活动,一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记录幼儿在“玩美”活动中的精彩时刻。一方面,教师要用智慧的眼光捕捉幼儿“美”的时刻,并用相机和笔进行记录,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专业素养,进行互动分享,推进幼儿智慧成长。

【案例3】 “玩美”时刻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这样记录孩子的“探究之美”:小A(大班)用手电筒照射光盘,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光盘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当小A照出彩虹的一刹那,他激动不已:“快看,我照出彩虹啦!好美的彩虹!”在管子乐园中,教师这样记录孩子的“合作之美”:亮亮(大班)想把一个大管子套在自己的大炮上,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在其他几个小伙伴的帮助下,亮亮终于把管子架上去了。他们一起惊呼:“太好了!”……

这样的“玩美”时刻比比皆是,教师用自己的慧眼捕捉到了幼儿的“玩美”时刻,发现幼儿在“玩美”活动中的亮点,并将这些时刻记录在活动的数据库中。积累数据、分析数据能够促进教师反思,推动后续活动的进行。

总体而言,“玩美”活动立足幼儿,践行美育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吸引幼儿,激励幼儿。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探究、表达,其审美表达能力和智慧水平都得到了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东方郡幼儿园   310051)

猜你喜欢
项目美育幼儿园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爱“上”幼儿园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美育教师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