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鸡出个啥未来

2021-07-17 16:18
党员生活·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鸡娃海淀佳佳

知道“幼儿园不能设学前班”的新政后,来自江苏的宝妈周琼第一感受就是自己的钱包可能要吃紧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

周琼说,佳佳所上的公立幼儿园不允许提前学习,所以佳佳上小班时周琼就给她报了启蒙班和兴趣班,一年投入3万左右。

有许多已经上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家长告诉周琼,幼小衔接一定要上。尤其是拼音,重中之重。英文的话,1-3年级老师不怎么管,3年级开始,一下子变难,马上试卷做题。“孩子基础不扎实,后面再抓也困难。”

5岁孩子一天学10门课

佳佳从5岁上中班开始,就进行兴趣班考级,现在的她舞蹈5级,儿童画3-4级,钢琴和书法由于需要练习,则等到小学,看情况进行考级。

“现代社会需要抢占教育资源,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全面考虑,有个证书,之后升学是加分项;如果成为艺术特长生,也是进好学校的另一条路。”周琼认为,为了以后更高的起点,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周琼最为焦虑的时候是去年,在线教育正值火爆,她给上幼儿园中班的佳佳报了各式各样的在线课程。最多的一天,佳佳要学10门课程,每科大概学10-20分钟。“早上上学途中,读20分钟左右的成语、绘本故事;下午3点半放学回家途中,上在线的语文课和英语课,每科学20分钟;晚上回家,上聪明派的数学课以及写字、画画等课程。但这远远不够,舞蹈、钢琴等线下课程佳佳从小班开始学了,基本安排在周末。”

“主要因为很多在线机构推出了低价课、0元学,看起来性价比很高,就尝试给佳佳报了。课程顾问会建家长群,每天给家长‘打鸡血,发一些‘别人家孩子有多优秀之类的话,催促家长续报课程。”周琼回忆道,那时候她也会加很多鸡娃群,群里的宝妈会每天发自己的鸡娃计划、分享教学资源、晒鸡娃成果,看过“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愈加焦虑。

经历各种踩坑,又考虑到孩子的视力问题,周琼给佳佳退了许多在线课程,也退出了许多鸡娃群。“但在线教育广告太多了,公交站台、地铁、短视频平台,包括网络电视综艺的每个环节都会穿插教育广告,躲都躲不掉。”

周琼并非在说笑。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曾称,在线教育头部10家机构仅仅7、8月的暑期市场广告投放量,就可能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无处不见的教育广告,蔓延家长圈的“鸡娃”教育,周琼已经陷入焦虑的漩涡之中……

有多少父母,当年自己应对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反倒不如今天应付孩子来的压力更大。在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压力之下,很多父母都可能自乱阵脚,继而误把教育投资当成了教育本身。而教育投资的主要做法就是报补习班,便宜的不行换价格高的,没名气的不行换打广告的。钱花出去了,父母就可以获得片刻的喘息——“且看看这次效果如何”。

“鸡娃号”利用焦虑换钞票

“4歲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在美国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这一问一答的对话,不仅仅是个段子。

在海淀娃学业表现神乎其神的背后,一些育儿公众号“海淀XX爸”“海淀XX妈”也备受推崇,被奉为育儿界的“大神”。

当牛娃只存在于个别公众号里时,家长们还甘心承认自己的孩子并非神童,当网络中满是铺天盖地的牛娃时,家长的焦虑炸弹被彻底引爆了。

大火的“鸡娃号”往往具有几种特征。作者会为自己贴上“海淀”、高学历家长等标签,文章内容常以牛娃事迹展开,讲述“我怎么鸡出牛娃”的心路历程,而培养出牛娃的最终秘籍免不了要上课、要买书、要买几样文具。

家长们对“鸡娃号”的经验乐此不疲地转发收藏,生怕漏掉这些“育儿宝藏”。“马术、奥数、编程,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没有虚度过一天!”来自海淀的全职妈妈孙女士说。

攀比之风弥漫在家长圈中,很多父母直言自己压力比孩子还大。“公众号里的海淀孩子二三年级,小学数学都学完了,更不用说各种比赛获奖。”家长韩女士说,“我的孩子资质平平,英语学不好,数学也不进脑子,都三年级了,什么竞赛也没参加过,我能不急吗?”每天下班,韩女士都要陪着儿子一起学到12点,再看上几篇“鸡娃号”里的教育经验,团购几节课、买上几套书才疲惫地瘫在床上。

本以为碰到了“良心分享”,结果这些公众号的认证主体,却指向数家公司。最近有网友解密,这些公司都由同一家公司投资或控制,提到19个“鸡娃号”简介中认证的公司均由一家名为三旬相见的公司投资控股。由于备受质疑,昨天下午,不少“海淀XX爸”“海淀XX妈”已将公众号名称中的“海淀”二字删去了。

调查发现,网友所列的19个“鸡娃号”分别隶属于13家不同的公司,但的确都被同一家公司投资或控股。“鸡娃号”不断被资本收编,形成矩阵化运作模式。在打着“分享经验”旗号的文章中,“干货”越来越少,只剩下炫耀牛娃、营销焦虑和商品交易。

悬崖边上的补习班

5月22日,中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五份文件,其中就包括《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会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并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不久前,酝酿已久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终于发布。然而,文中删除了涉及课外培训机构的内容。“我估计后面针对培训机构的政策会单独出来。如果不单独出的话,行业就没办法往下走了。”北京一家教培机构负责人林文麟说,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等待着政策明确。

如今政策终于明确,但经历了疫情和教培机构大整顿,北京绝大多数的线下培训机构目前还没有复课,苦日子还将继续。精锐教育2021财年二季度净亏损1.7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约950.73%。高思教育在北京的校区从2019年底的50个,减少到今年的47个。

“教委每周都会派人过来检查走访。”林文麟说,不管有没有复课,都会有人过来检查,他在教培行业干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到监管风暴来得如此凶猛。

电视剧《小舍得》里,佟大为饰演的家长说了一个剧场效应,“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另一位家长接过话茬,“关键是没人敢坐下来”。

官方的出发点是好的,疯狂的校外培训班已经让家长孩子不堪重负,尤其是提前超纲教学和培训机构渲染的焦虑情绪,让大环境陷入严重的内卷。但家长们对补习的诉求依然强烈。

“总有一些家庭可以用经济实力在校外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去是学区房,现在是教培机构。”乔海洋是典型的鸡娃家长。他发现身边很多孩子的课外辅导课依然被排得满满当当,要不要报班的问题似乎并不存在,只有多与少的区别。

勿忘教育初心

但校外培训机构就应该一棒子打死吗?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但为了利益夸大其辞、虚假宣传,或者只为让家长掏钱而不顾教学质量等乱象值得警惕。

要改变“鸡娃”的“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现象,更主要的还是家长要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意愿。

虽然孙琳琳的女儿遇到了暂时困难,但她决定不再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以求她快速提高成绩。“还是要多鼓励她,调节她的心理,等适应了初中的节奏之后,她就能慢慢跟上来。”

不过,孙琳琳的女儿上了很多兴趣班,网球、花样滑冰、冲浪等等,“这些她都感兴趣,也学得快,我就很支持。”

现在许多家长都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为理由,代替孩子做选择,逼着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如果孩子感兴趣,那就皆大欢喜;而一旦孩子不喜欢,就会产生抗拒感,结果适得其反。

在教育中,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

中国一直讲究因材施教。科学养育,沈奕斐给出了“密切关注,谨慎出手,优势累积,快乐为首”的16字方针。“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要以你的想法强烈地去干涉他,因为你越焦虑,情绪越不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孩子需要学会自己去面对不確定性,去学习自己怎么做决策。80%的问题,孩子可以自己解决,他好像效率慢一点点,但实际上能力起来了以后,很多后面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这就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不是培养“鸡娃”那么简单,也不是由获得多少奖项而决定,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来共同思考和努力。

猜你喜欢
鸡娃海淀佳佳
欢乐的歌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南瓜灯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我的校园
香山名字的由来
选择
别把孩子变成“鸡娃”
制造鸡娃
坐地铁 游北京(十四)16号线(北段)穿梭海淀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