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工农兵银行及其钞票纵览

2021-07-19 10:47罗词安
东方收藏 2021年6期
关键词:布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罗词安

苏区革命时期,江西省宜春县是湘鄂赣省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湘赣苏区、中央苏区的重要交通枢纽。1931年8月,宜春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为适应革命斗争和形势的需要,决定成立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发行自己的票币。这对发展苏区经济,巩固人民政权,支持革命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

宜春县今属宜春市袁州区,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东连新余,西临萍乡,南界安福,北接万载、上高和湖南浏阳。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盛产茶油、夏布、漆器、皮蛋、豆豉、花爆等土特产品。宜春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1928年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多次在宜春县等地辗转游击,开展武装斗争,播撒了革命火种,同时也得到宜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1930年6月,在红五军和湖南的平江、浏阳以及万载、安福、莲花等周边地区的革命形势影响下,宜春的“红五月暴动”取得了胜利,中共宜春县委正式成立。8月,在慈化玉山书院召开宜春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宜春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刘领彬担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宜春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面临复杂斗争形势。市场流通的货币非常繁杂,除民间长期使用的银元、铜板和铜钱外,还有国民党政府强制使用的各种纸币以及地方官僚和商人印发的花票。据《宜春市志》记载,仅当年宜春县各商店发行的“花票”就达80余家。金融混乱,通货膨胀,严重地干扰了整个社会经济,影响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摧残了商业贸易。1931年5月,宜春县在慈化冷水召开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决定设立宜春县工农兵银行。8月,在慈化冷水宜春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并颁发布告,广而告之。

宜春县工农兵银行成立后,银行经理由欧阳柏担任(原名杨玉兴,慈化柳亭润山人),还有一名员工。主要任务为发行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银元票,开展兑换票币、储蓄、借贷业务等。为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宜春县委托邻县浏阳县苏石印局设计、代印钞票。浏阳县苏石印局1930年5月成立,设备较为齐全,有石印机数台,职工30余人。平时印刷宣言、布告、传单、列宁课本。11月开始印刷浏阳县工农兵银行钞票。1931年8月,又承担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钞票的印制任务。因此,宜春县工农兵银行贰角、叁角券与浏阳县工农兵银行贰角券、叁角券风格、字体、图案、大小以及布告的内容都非常接近。

隨着斗争形势的变化,1931年10月,萍乡和醴陵的部分苏区划归中共宜春县委领导,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宜春县苏维埃政府,改名为宜萍县苏维埃政府,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同时更名为宜萍县工农兵银行。1931年11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成立后,统一了湘鄂赣苏区货币发行,各县区银行即停止发行票币,在回收的部分县苏银行完好票币上,加盖“此票湘鄂赣工农银行兑换”“此票至各县分行各区经理处一律兑换”两枚印章,继续参与流通使用,以解决省工农银行初期发行货币跟不上实际需要的矛盾。宜春县工农兵银行贰角、叁角券上,加盖“此票湘鄂赣工农银行兑换”“此票至各县分行各区经理处一律兑换”印章后,作为省币继续使用流通。

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银元票发行的史料奇缺,目前所能见到的实物,只有贰角(图1)、叁角(图2)两种面值。宜春市党史工作者认为还发行了壹角券。

(1)有关贰角银元票。该票为横排版式,长136、宽83毫米。正面:淡黄底黑色图文套印,四边花纹边框,边框四角印有“贰角”字样,框内上端左右印“江”“西”二字,中间印“宜春工农兵银行”黑色行名,下方加盖“此票湘鄂赣工农银行兑换”,正中印“银洋贰角”面值,两侧印有“合成壹元”“驳兑现洋”字样,左右边上椭圆形框内有房屋、街道等图景,右侧币边为直书票号“□字第□□□□□号”,左侧币边为“公历一九三一年发行”,并加盖“宜春工农兵银行印”长方章,下端印有“浏阳县苏石印局代印”字样,右边上下角、左边上下角分别为“贰”“角”字样。背面:蓝黑色,花纹边框内印有《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布告》:“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布告,为布告,凡百业之设施,首资财政金融之周转,端赖银行,值此阶级斗争之时,反动派施用镇压革命手段,层见叠出,尤其是对于经济方面封锁之余,加以破坏,以致工人失业、农人荒耕,即苏维埃目前应进行事项亦陷于停顿之中。本府为适应目前需要,挽救群众利益起见,特于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议决组织工农兵银行,实行发展生产,谋创群众利益。银行资本以各生产合作社,各工厂储蓄金作抵,发行各种票币,随时兑换现金,凡属赤色区域,应准一律流通。该行实负责活泼金融、振兴实业,实行低利借贷,办理储蓄事业之任务。本政府为慎重财政起见,除呈请各上级政府备案外,合行布告,仰全县民众一体知悉,遵照使用。此布。公历一九三一年八月”字样,布告正中盖有“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印”篆体红色大方印。

贰角银洋券目前发现两个发行冠字,“宜”(图3)和“春”(图4)字。存世稀少,从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搜寻,笔者统计到18枚。考虑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个人收藏未曾公开等因素,如浏阳市档案馆收藏有1000余枚苏区钞票,其中就有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钞票。因此,贰角券存世量估计在30—50枚之间。

(2)有关叁角银元票。该票为横排版式,长136、宽85毫米。正面黄色底上套印蓝黑色图文和红色行名,四边花纹边框,边框四角印有“叁角”字样,框内上端左右印红色的“江”“西”二字,中间印有“宜春工农兵银行”红色行名,下方加盖“此票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兑换”印章,正中印“银洋叁角”面值,两侧印有“合成壹元”“驳兑现洋”字样,边上椭圆形框内有房屋、街道等图景,右侧币边为直书票号“□字第□□□□□号”,左侧币边为“公历一九三一年发行 ”,并押盖“宜春工农兵银行印”长方章,下端印有“浏阳县苏石印局代印”字样,右边上下角、左边上下角分别为“叁”“角”字样。背面:蓝黑色,花纹边框内印有《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布告》全文(与贰角券相同),布告正中盖有“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印”篆体红色大方印。

叁角银洋券目前发现两个发行冠字,“湘”(图5)和“赣”(图6)字。从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搜寻,笔者统计到14枚。考虑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个人等公私机构的收藏,未曾公开等因素,叁角券的存世量要少于贰角券,估计可能在25—40枚之间。

(3)有关壹角券是否印制发行的问题。由于没有可靠资料,证明发行了壹角券。仅凭一面之词,难以让人信服。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省对苏区票币进行了兑换,只有宜春工农兵银行贰角、叁角券,未发现壹角券。最具权威的1982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也没有收录到壹角券。近些年,笔者曾多次咨询过几位对湘鄂赣苏区钱币研究非常有造诣的收藏家,对壹角券,他们也都言明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假如壹角券真的发行流通,那么按贰角券、叁角券现有的存世量来推测,壹角券存世是大概率的,会有少量存在,但直到今天没有壹角券现身。这的确让人疑惑不解。从钞票发行的常理推测,可以不发行贰角券或者叁角券,但没有理由不发行壹角券。这种违背常规之事,让很多研究者和钱币收藏者感到纠结。笔者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这或许与浏阳县苏石印局代印有关。浏阳县苏石印局1931年1月就承担浏阳县工农兵银行钞票印制任务,有丰富的制版、印钞经验。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委托浏阳县苏石印局设计、代印钞票。石印局則轻车熟路,采用浏阳工农兵银行钞票样式,贰角券仿浏阳的贰角券,叁角券仿浏阳的叁角券,以此类推,壹角券自然仿浏阳的壹角券。而浏阳工农兵银行壹角券主图案是古代家庭生活场景图(图7),与苏区革命形势这样的时代大背景感觉不是很协调。因此,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壹角券印制发行过程中,就出现两种可能:一是浏阳县苏石印局代印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壹角券成品审批不过关,或许另谋印制,但来不及了。还有一种可能,浏阳县苏石印局代印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壹角券样式审查不过关,而需要重新设计、制作钞版,这些都需要时间。仅仅两个月,10月,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就更名为宜萍县工农兵银行。11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又“统一货币”。形势一变再变,要求一再改变,计划赶不上变化,壹角券可能来不及印制,就“胎死腹中”。这些情况在当时是非常秘密的,不可能为外人所知。随着亲历者逝去,永远成为一个不解之谜。除此之外,似乎找不出其他的理由,来解释这种反常的现象。

(4)分析存世的宜春县工农兵银行贰角、叁角券,我们还发现正面均加盖了“此票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兑换”印章,背面左侧(图8)、或上方(图9)加盖“此票至各县分行各区经理处一律兑换”印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与万载工农兵银行壹元券、浏阳工农兵银行壹角券上加盖印章的做法是一致的。同时,也从侧面证实,宜春工农兵银行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统一货币”的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停止发行票币,并在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钞票上,认真落实加盖“此票湘鄂赣工农银行兑换”“此票至各县分行各区经理处一律兑换”印章的要求和措施。

总之,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存在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但宜春县工农兵银行发行的贰角券、叁角券,加盖“此票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兑换”“此票至各县分行各区经理处一律兑换”印章后,成为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纸币后,流通的时间长达4年。宜春县工农兵银行银元票的传世,或多或少让我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目睹其难得的真容。

猜你喜欢
布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论中央苏区的选举机制及其成效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公主的猫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读了更聪明的故事
“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
玛拉拉·尤萨法扎伊的日记
揭开王洪文“工农兵”的伪装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