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百年胶济的红色基因

2021-07-20 10:42陈宇舟刘翠霞
旅游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胶济工人青岛

陈宇舟 刘翠霞

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是一条串联起无数红色记忆的纽带。百多年来,裹挟着千年变局下的不安与躁动,与中国历史接轨,一战的硝烟,五四的呐喊,路权的收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沧桑变化。

在胶济铁路,在青岛四方机厂,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王尽美、邓恩铭……他们炯炯有神的目光,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在二七大罢工后的革命低潮期,胶济铁路成为中国工人运动新的策源地,见证了党组织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渐成燎原之势的发展历程。

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一年来到中国

1899年,德国14家银行出资5400万马克组建成立了山东铁路公司,在山东胶州湾畔铺下了胶济铁路的第一条钢轨,这条铁路从此带着深刻的殖民烙印向西延展。

胶济铁路建设之初,山东铁路公司就雇佣了不少中国劳工,他们大多是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农民。原本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直到一种能喷火的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打破了这块土地上的沉寂,把他们从原有生活方式中连根拔起。他们或由于连年灾荒、或为生活所迫、或为补贴家用,纷纷加入到筑路大军的行列,每日达到2.5万人。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近代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堪称“西学新知之总荟”的《万国公报》,连载了李提摩太、蔡尔康合译的英国基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其中指出“以百工领袖著名者”为“马客偲”,这是马克思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公开出版的期刊上。

参加胶济铁路修筑的中国劳工们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胶济铁路修筑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一年从德国来到中国,但当时谁也不清楚两者会发生什么关系。参与胶济铁路修筑的红色之路中国劳工绝不会意识到,当他们选择放下手中的锄头,离开自己的土地,走到那两条钢轨之间的时候,他们的身份正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农民成为了工人。

当时,德方还开办了艺工养成所培养中国学徒,随着胶济铁路的全线通车,这些中国学徒被分配到胶济铁路沿线车站,担任助理、秘书、电报员、扳道岔工、调车长、机车司机、列车员等职位,其中优秀的还会成为小站站长,或大站副手。虽然他们还不认识那位大胡子外国人,更不知晓以工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有什么与众不同,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但马克思的学说已经悄然在铁路产业工人中开始发酵、酝酿。

胶济铁路工人爱国意识逐渐萌醒

1919年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企图把德国在山东包括胶济铁路在內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长期受到压迫的胶济铁路工人,爱国意识逐渐萌醒,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由于工作关系,眼界较为开阔,尤其是长期受到乘坐火车的爱国学生影响,也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之中。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之后,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和邓恩铭回山东开展工作,产业工人密集、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胶济铁路自然成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首选。

青岛市城阳区中车四方机厂的前身,即负责胶济铁路机车组装和修配的四方机厂,在山东铁路工人运动的历史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1923年,胶济铁路由中国政府从日本手中赎回,四方机厂以工人郭恒祥为首的铁工组织了“老君会”。随后与木工组织的“鲁班会”、油工组织的“葛仙翁会”合并,成立“圣诞会”。在胶澳商埠警察厅及胶济铁路管理局备案后,“圣诞会”成为一个可以公开活动的工人行会团体,影响逐渐扩大,也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注。

1923年4月,一个名叫满玉纲的中年人秘密来到四方机厂。他的真名叫王荷波,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来是津浦铁路工人,因组织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被厂方开除,遭当局通缉,被迫转入地下。王荷波对四方机厂的工友说,“你们组织的‘圣诞会,有铁匠、木匠、油匠等,行不同可心同,好比三兄四弟应抱成一团,拧成一股绳,这就叫团结。你们制订会章、戴徽章、唱戏都可以,这能壮大工人的声势。可是一千条一万条,别忘了为工人兄弟办事情是头条。”郭恒祥等人听了心悦诚服,请王荷波介绍参加了“五路联合会”。此后,在王荷波的指导下,“圣诞会”办起了工人俱乐部,制订了《四方机厂工人俱乐部简章》,建起了工人图书室,组织工人自己演戏,还准备筹办工人夜校。

王荷波离开青岛之后,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到青岛继续开展工作。当时四方机厂除“圣诞会”外,还有一个民间行会组织——艺徒养成所同学会,老工人参加的“圣诞会”,新工人参加的“同学会”,一厂两会,各行其是。1923年冬,邓恩铭担任“圣诞会”秘书,新订章程以“互结、互助、互爱、互学”为宗旨,取消对青年工人入会的限制,两会合并,会员增到500余人,在海港码头和胶济铁路沿线车站成立圣诞分会,郭恒祥、傅书堂、纪子瑞等人也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功将具有传统行会团体性质的“圣诞会”改造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

成为中国工人运动新的策源地

1923年8月23日,“圣诞会”发动全厂1200多人举行罢工,抗议厂方串通工贼栽赃陷害并开除了8名工人,迫使路局同意8人复工。1924年1月28日,“圣诞会”发动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路局和厂方借故不发年终双饷和红利。胶济铁路各站段也相继而起,使路局和厂方宣布双饷和红利照发。

1925年2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胶济铁路工人奋起反抗军阀的剥削和压迫,积极争取权益,率先在四方机厂举行了为期九天的全厂大罢工,史称“二八罢工”。这次罢工他们提出了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承认工人有自己的工会、每人每月增加工资、速发年终奖等多项复工条件。当时,铁路工人用枕木和钢轨封锁了铁道线,司机熄灭了炉火,各站段工人全部停止工作,客货列车一律停止运行,胶济铁路全线陷入瘫痪状态。

罢工进行到第七天,铁路管理局警务处处长率路警荷枪实弹来到四方机厂,胁迫工人复工。但工人并不害怕,与警务处处长和路警据理力争,迫使他们退出工厂。罢工进行到第九天,新任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亲自会见四方机厂的工人代表,同意恢复工人们的部分要求。3月,胶济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下设青岛、高密、坊子、张店、济南、四方机厂等6个分会,成为青岛历史上第一个行业总工会,拉开青岛工人运动的序幕。青岛大康、隆兴、钟渊、宝来等日本厂以及水道局、电话局、啤酒厂、铃木丝厂等相继成立了工会。4至5月,胶济铁路总工会积极声援“青岛惨案”和上海“五卅惨案”抗议活动。7月,以胶济铁路总工会等行业工会为基础,成立了“青岛工界援助各地惨案联合会”,成为青岛第一个全市性工人联合组织,翻开青岛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在这次罢工中,党组织广泛动员工人参加工会,对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使广大工人团结一致、坚持斗争。随后,中共党组织逐渐遍布胶济铁路全线,在曲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百年鐵路线上奏出新的乐章

胶济铁路通车后,一批现代化城市在沿线崛起,山东经济重心也从运河两岸转向铁路沿线,火车站、银行、俱乐部、影剧院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济南、淄博、潍坊等地的商品货物借助胶济铁路运往青岛港,出口到欧美市场,助推青岛成为与世界联通的贸易大港。

新中国成立后,胶济铁路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海陆运输大通道的重任,把青岛出海口变成内陆城市的家门口,带动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胶济铁路完成了双线改造,铺设无缝钢轨,结束了胶济铁路单线行车的历史。迈进新时代,以胶济通道为主干,胶州、即墨、潍坊、黄岛、周村、娄山等铁路物流园区遍布沿线,中欧、中亚班列串起亚欧大陆东西两端,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往来、互利互惠的黄金纽带。

2008年胶济客运专线投产运营,胶济铁路真正实现客货分线。2018年12月,我国第一条以地方投资为主的济青高铁通车,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加速,济青两地铁路连通实现胶济铁路、胶济客专、济青高铁“三线并行”。

近年来,红色旅游深受游客追捧,很多乘客沿着胶济铁路从济南解放阁到潍坊的王尽美故居,再到青岛的中国海军博物馆,大家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在休闲游玩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百年胶济这条铁路线,不仅见证了百年沧桑,也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传承着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胶济工人青岛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触摸胶济风云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胶济铁路 走过百年
百年史话 胶济铁路回归始末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