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坊子站,因铁路而生的繁华

2021-07-20 10:42文雨
旅游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胶济火车站车站

文雨

原坊子站候车室。摄影丨刘赟

因煤炭而建的车站

《胶澳租界条约》不仅允许德国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还享有铁路沿线两侧30里以内的开矿权。

1900年,一支德国探矿队在这里钻探,发现总储量为300至350万吨的煤层。1901年,德国组建的华德山东矿业公司在这里开凿出了第一口煤井。因为附近有一家生意十分兴隆的店铺名叫坊子,煤井故被命名为“坊子竖坑”。其时,胶济铁路正由青岛向潍县(现在的潍坊)推进,为了掠夺煤炭资源,德国侵略者让一路西行的铁路向东南方向拐了一个弯儿,在距煤井2公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火车站。这座高10.8米,占地面积527.87平方米的德国二级标准建筑便是坊子火车站。

那时的坊子火车站所在地还是一片荒野,与这里相近的只有前后张路院、南北宁家沟几座村庄。1902年6月,坊子站开通运营,10月30日,有10列各载15吨石煤的列车抵达青岛。自此,德国侵略者开始了对坊子煤炭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为了方便煤炭运输,德国侵略者将坊子站建为二等车站,成为胶济铁路沿线56个车站中的4个高级车站之一(另外3个为青岛、济南、张店站)。它不仅设有售票室、候车室、站台、货场,还设有手摇转盘、机车库、机车修理厂、检车段、给水所、电报大楼、警务段等,形成一个集旅客和货物运输、蒸汽机车与车辆检修、蒸汽机车上水上煤、电报接收发送以及警务警备于一体的综合性车站。

其时,列车在坊子站的停留时间为15分钟,而在与它相邻的潍县站仅停留3分钟。车站在装运煤炭、运载旅客的同时,还承担给蒸汽机车加煤、加水的任务。煤炭从地下开采,水则取自东河。给水所就建在东河边上,一个磨盘形的取水口由河岸伸入河里,它将东河水抽进蓄水池、蓄水井,几经过滤后供蒸汽机车使用。为了守护这套给水装置,德国人还建造了炮楼。加完煤、水的蒸汽機车有时需要驶上手摇转盘,调头后,再驶往青岛、济南。

一个世纪以来,在胶济铁路这条运输大动脉中,坊子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铁路而生的繁华

坊子站建立后,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两侧发展,是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

煤炭的开采、铁路的建设、车站的开通运营,吸引来了德国铁路工程师、铁路技术员、矿长、矿工等。他们在火车站的西部、文化街西侧,设置德国驻坊子行政、军事机构,建造供官员和职员居住的别墅,修建医院、学校、教堂、邮电局、领事馆等公共设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区。

坊茨小镇。摄影丨丁霖

与此相对,中国百姓则聚集、定居在坊子站南侧。他们最初生活在火车站旁边的茂林街,拥挤在低矮、密集的木屋之中。茂林街原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被辟为生活区后,人们就地取材,将街道命名为茂林街。这里的居民多为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从胶州、高密等地来的从事铁路工作的劳工,还有一部分德国人从全国各地招募的矿工,仅“坊子竖坑”,德国就雇佣劳工3000余人。还有一些则是到火车站开煤栈、商号,从事商品贸易的生意人以及进行货物人力运输的劳动者。

车站的开通运营,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商业活动的繁荣促进了旅店、饭店等服务业的发展。坊子日渐繁荣起来,人口不断增加,市街规模不断扩大,茂林街改名一马路,与它相邻的街道则为二马路、三马路。坊子形成了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华人生活、商业区。1904年,清政府在此设立行政管理机构,辟为商埠,称为坊子镇,造就了坊子“东西十里洋场、南北三条马路”的繁荣景象。

沧桑岁月中的红色印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德开战,日本以战胜国的身份强行接管了德国在坊子的一切权力。为了满足大量输出煤炭及输入工业产品的要求,日本侵略者在沿用德国建造的铁路设施的基础上,又在坊子站增修了股道,设立了调车厂机务段,建造了铁路区仓库。1922年,中日两国签订《解决山东悬案》二十八条和《附约》五条,规定日本将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归还中国。1923年1月1日,坊子站被中国收回。1937年七七事变半年后,胶济铁路全线沦陷,坊子站又重新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直至抗战结束。

依靠铁路运输,日本帝国主义对坊子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掠夺,同时通过铁路运输兵力,实施对中国的侵略。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坊子地区掀起了英勇的抗日行动。

曾经的火车检修室。摄影丨金志远 作用

由于坊子火车站特殊的位置,特殊的工人阶级群体,加上附近坊子炭矿同样集中相当多产业工人,是发展工人运动理想的发轫之地。1925年1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首先来到坊子,点燃坊子革命之火。1925年8月,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又来坊子一带活动,革命之火再一次被燃起。1925年秋,中共山东省执委会专门派邹光忠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开展工作,建立坊子铁路工会,为开辟坊子党的工作奠定基础。1926年春,中共坊子铁路支部成立,这是坊子的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由青岛向济南运兵,抗日英雄怀着满腔仇恨,在坊子站以东扒毁了铁路,阻止了日寇西上的兵车。

抗战结束,遭受半个世纪蹂躏的坊子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然而,由于德日的掠夺,坊子煤矿已被大量开采。随着煤炭产量越来越低,坊子站承担的煤炭运输任务越来越少。1948年4月,在解放潍县战役中,坊子的接收没动一枪一炮,这一栋栋洋房完整地被解放军接收过来。1984年,胶济铁路复线改造,不再承担煤炭运输重任的坊子站退出正线,那个拐了82年的“弯”被拉直了,火车一路向西,经过潍坊,直抵济南。

百年老站的活力与新生

时光流逝,岁月流转,1990年以后,坊子站从一个正线车站变为支线终点车站,由一个二等区段站降为三等站,又降为一个四等小站,几乎已经废弃,火车站变得非常荒凉,只有废弃的机车库、机车修理厂、上煤台等设施还能看出其曾经辉煌的历史。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坊子火车站又被注入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使命。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坊子历史的重新认知,坊子区政府借着“坊茨”的历史遗存,打造了欧式风情生态小镇——坊茨小镇。依托这些古建筑资源,原来的生活区被打造成一处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欧式风情小镇。进入其中,有一种时空倒流、恍然隔世的感觉。举目四望,几百座保留完好、风格各异的德式、日式古建筑,一律黄墙红瓦,木门小窗,墙体斑驳,造型充满了欧洲风情,原始中透着岁月的沧桑。透过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房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小镇的繁华。

几乎废弃的铁轨。摄影丨李永财

而不远处的车站候车楼,与散落在车站所在地以及坊茨小鎮上的座座欧式建筑一起,让这个质朴小镇,透着欧陆韵味。同时,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一寸山河一寸血,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百年胶济·红色车站展馆,计划近期开馆投入使用,主要展陈“沧桑齐鲁,风云胶济”、“红色车站,使命担当”、“百年车站,初心永恒”等三大篇章。围绕铁路和车站,利用红色车站展览馆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讲好坊子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发挥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曾经的火车检修室。摄影丨金志远作用,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胶济火车站车站
触摸胶济风云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胶济铁路 走过百年
百年史话 胶济铁路回归始末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