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焦虑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对职业选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2021-07-21 03:00刘萍刘婧潘长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护患医患量表

刘萍 刘婧 潘长玲

焦虑是个体主观预测可能会面临的危机和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不安、恐惧、紧张等复合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的决策[1]。焦虑可以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指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暂时性的不安情绪。特质焦虑是指在面对在多种情境中普发性的不安,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人格倾向,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个事件[2]。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和择业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择业效能感越低[3],个体更难做出职业选择[4]。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大学生焦虑水平和职业效能感的关系,然而在全球疫情的压力下,全国护理人员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而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即将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其状态以及特质焦虑水平仍不清楚。另外,在该特殊时期下,护理专业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是否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如何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仍不清楚。

护士是卫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生(护生)的职业选择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护理人力的有效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面临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5]。因此,了解高等职业学校医护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具有必要性。本研究考察焦虑水平对护生选择从事护理专业相关工作坚定程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 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东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71份,剔除反向问题答案冲突以及不完整的问卷209份,剩余有效问卷862份,862名护生中男37名,女825名。本研究数据分析均基于有效问卷的数据。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在全球疫情爆发阶段(2020年3—4月)采集完成。该问卷共包含3个量表,分别为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未来职业焦虑量表以及职业目标量表,以及两个开放式问题,具体信息如下。

(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由Spielberger和Gorsuch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Form Y)[6],其中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用来评价人们“这一刻”的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评估人们“通常”的感受,采用Likert 式5点评分。针对反向问题,在计分过程中采用反向计分方法,总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

(2)未来职业焦虑量表:该量表主要根据Linden等[7]编制的职业焦虑量表改编而成,本研究选择了该职业焦虑量表中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焦虑最相关的子量表2和8。这两个子量表测量的内容分别是期望焦虑和疑病性焦虑。其中期望焦虑是指想象在未来工作场所,并评价在该过程中的焦虑程度。疑病性焦虑是指未来工作场所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产生的焦虑。在改编后的问卷中,我们将未来工作场所改为护理工作场所。该量表共有11个项目,采用Likert 式5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对未来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的焦虑程度越高。

(3)职业目标量表:该量表是根据李璐良等[8]编制的专科护生职业成熟度量表改编而成。该量表共有8个项目,采用Likert式5点评分考察护生对于护理相关职业选择的不确定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护生越不确定未来是否选择本专业相关的职业。

(4)开放式问题:近三个月来,我的职业规划发生了动摇;在职业规划上,我希望得到帮助。这两个开放式问题用于探究未来职业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MATLAB2017b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计算不同维度的焦虑分数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考察未来职业焦虑是否在状态-特质焦虑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中产生中介作用。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分析

将高职护生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9],结果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状态焦虑分数及特质焦虑分数都明显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分数与大学生常模比较

2.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状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862名高职护生中,有92名护生职业选择已经发生动摇。进一步分析职业选择不变和动摇的学生,在职业目标量表中其他7项问题中的分数发现,动摇的护生职业选择不确定程度评分(18.90±5.56分)高于选择不变组(12.16±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4,P<0.001)。

2.3 状态-特质焦虑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为了考察状态-特质焦虑是否和职业选择存在关联,本研究将状态-特质焦虑和职业选择不确定性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状态-特质焦虑和职业选择不确定之间存在正相关(图1),r=0.797,P< 0.001。

图1 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选择不确定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2.4 未来职业焦虑在状态-特质焦虑预测职业选择不确定性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分析的三步骤模型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未来职业焦虑在状态-特质焦虑预测未来职业不确定性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图2)。

图2 中介效应结果示意图

表2 中介效应模型及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的焦虑水平对其选择从事护理相关工作的确定性的影响,发现未来职业焦虑在状态-特质焦虑预测未来职业不确定性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表明护生的状态-特质焦虑程度越高,其未来职业焦虑程度就越高,进而导致其选择护理职业的不确定性越高。导致护生产生未来职业焦虑的主要原因包括紧张的医患、护患关系,医患、护患纠纷,近期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家庭社会支持缺乏等。有研究表明,暴力伤医事件不仅影响护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和职业认同度,还会造成对专业信心、职业信心、从医决心的动摇[10]。突发的公共卫生疫情对医学生心理、学医态度、对医疗工作的看法及就业选择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11]。针对本研究发现的未来职业焦虑将影响护生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及护生希望得到的职业选择相关的帮助,为防止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失,就今后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3.1 理性认识当前的医患、护患关系,提升学生医患关系处理的能力

本研究发现护生未来职业焦虑直接预测未来职业不确定性,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应鼓励学生充分了解网络报道的医患、护患纠纷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做到理性认识当前的医患、护患关系,不被网络上的不实或者夸大性的报道影响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另外,邀请已从事护理相关工作的前辈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让护生了解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医患关系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维系健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可以通过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对护生进行引导,帮助护生了解护理学科的科学发展动态,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提高对护理专业的承诺水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从而降低护生对未来职业的焦虑程度,最终达到提高护生择业的稳定性。

3.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已有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可以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12]。学校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针对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心理访谈,教会他们缓解焦虑的方法,针对引起未来职业焦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咨询。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困难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与护生家庭建立良好的联系,联合为护生提供良性有效的支持。学校与家庭应统一战线,共同为护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改善其心理素质,减少诱发未来职业焦虑的因素,降低护生对未来职业的焦虑。

3.4 创新职业教育形式

除了日常的理论课程及专题讲座以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心理访谈、团体辅导、各类职业相关测试以及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行业前景介绍等方式,帮助护生合理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加信心。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否坚定从事护理专业相关工作是关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充沛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心理辅导中心和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分析了焦虑对高职护生职业选择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导致未来职业焦虑的原因,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护患医患量表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