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律动训练联合系统化护理在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中的作用

2021-07-21 03:00曹涧敏白文芳胡育萍李珊珊陈雄芬杨慧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排石律动输尿管

曹涧敏 白文芳 胡育萍 李珊珊 陈雄芬 杨慧姬

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的结石病,我地区处于石灰岩山区,受饮水、饮食的影响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目前我院对小体积(直径≤6 mm)输尿管结石首选保守排石法,效果不佳或结石体积继续增加者再进行手术干预。邵轶群等[1]报道通过增加饮水、运动等系统性护理后直径1~4 cm、4~6 cm排石率达到80%、59%。有报道认为,肌筋膜紧张,筋膜间滑动障碍是引发输尿管结石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康复医学中运用大量物理干预缓解肌筋膜紧张,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降低结石急促移动、突发嵌顿,缓解肌筋膜紧张有助于加快小体积结石排出[2]。全身垂直振动是律动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为通过机械力发出一种对抗地心引力往上的推力,结合下拉的地心引力作用,形成一种快速上下来回的冲击力量,既往在脑卒中、帕金森的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运用前景[3]。我院将垂直律动训练用于保守输尿管结石排石治疗的系统化护理中,旨在促进排石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0月医院98例小体积(直径≤6 mm)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经多普勒超声或腹部CT确诊为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单侧、单发结石;小体积结石,直径≤6 mm,形态相对光滑;初次就诊,建议保守方法排石;输尿管无狭窄或畸形;无输尿管手术史或肿瘤、囊肿等疾病史。排除条件: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骨折等不适宜开展垂直律动训练者;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低于18岁或>60岁。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2~57岁,平均40.55±6.43岁;结石最大径4~5.8 mm,平均4.96±0.62 mm;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21~56岁,平均41.04±6.40岁;结石最大径3.6~5.7 mm,平均4.87±0.66 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系统化护理。嘱咐患者应用抗炎、解痉药物, 口服尿石通颗粒、尿石通丸等排石药物;肾绞痛严重者给予药物镇痛或渐进性肌肉放松;每日饮水2000~3000 ml,增加排尿量, 减少晶体沉积;严密观察排石情况,注意碎石颗粒排除,保留标本;注意调节饮食, 避免高钙食物,少饮酒,晚餐宜早吃, 预防复发;增加日常跳动、慢跑等促进结石排出,连续干预1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垂直律动训练,包括3个步骤[4]:

(1)站立振动:采用广州嘀嗒科技SONIX全身垂直律动机-型号:VM-10,保持正立位,频率设置为7~30 Hz,腹部振动强度以患者自感腹部节段振动为宜,且不引起胸部明显振动,每次治疗时间20 min,每天2次。

(2)坐位振动:患者坐于全身垂直律动机机板上,双手抓扶手,频率设置为7~30 Hz,每次时间20 min,每天2次。

(3)垂直律动操:①摇摆运动:两臂下垂,重心先向左下方,伸直左膝、左髋上提,屈右膝,右足尖触地,自然摆动;②屈膝提髋运动:两臂下垂,左足原地小跳1次,右膝屈曲90°,同时左臂并上举,右臂自然向后摆动,右足相同方式摆动;③左右蹬腿运动:取仰坐位,左右腿膝关节屈曲90°后交替向前蹬;④左右踏点跳运动:膝关节屈曲约120°,左右交替点跳。每天30 min以上,居家完成。连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镇痛药物使用率、首次排石时间;1个月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结石排尽率,并记录结石排净时间;比较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共计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石排尽率、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结石排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石排尽率、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首次排石时间、结石排净时间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排石时间、结石排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VAS评分、首次排石时间、结石排净时间比较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患者因其血尿、突发性肾绞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输尿管结石导致的肾积水会引起肾小囊内、肾盂、肾小管压力上升,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流量下降,最终可能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目前激光碎石、内镜手术取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小体积结石通过经济、简单、有效的物理方法进行排石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7]。本研究对照组通过药物促排石、增加饮水、加强运动、饮食干预等系统化护理后结石排净率达到77.55%,与既往报道小体积结石物理干预结果相一致。但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排石时间、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垂直律动训练能够促进结石排出,缩短排石时间。

本研究所采用的垂直律动训练是全身垂直振动以及律动训练的结合,通过物理振动的方式促进小体积结石排除。前者分为站立振动训练以及坐位振动训练两个步骤,其原理为利用全身律动机所发出的机械力产生一种与地心引力对抗的往上推力,再结合地心引力作用对输尿管结石形成一种上下快速来回的冲击力量[8-10];垂直律动操包括摇摆运动、屈膝提髋运动、左右蹬腿运动、左右踏点跳运动等,起到了对输尿管结石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振动作用。最终配合大量饮水、饮食干预等系统化护理促进结石排出[11-12]。疼痛是物理排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输尿管结石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观点[13-14]:即结石在排出过程中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引起疼痛;输尿管壁水肿和平滑肌缺血使炎症递质增加,激活了更多疼痛感受器,进一步加重疼痛;输尿管周围肌筋膜的紧张、牵拉疼痛。全身垂直律动训练在人体透过肌肉、骨骼与脊椎来传导推力,因此会对全身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其在不增加心肺负荷的状况下,将垂直律动刺激力透过盘面直接以正弦波的速度与加速带动人体上下律动,当垂直律动波转移到患者腹部时,可引发肌肉筋膜等频收缩、舒张,达到缓解结石疼痛的目的,对神经系统及肌肉放松与疲劳恢复等都具一定的效果[15-16]。因此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垂直律动训练能够缓解输尿管结石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 垂直律动训练联合系统化护理有助于促进小体积输尿管结石排出,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缓解治疗期间疼痛症状。

猜你喜欢
排石律动输尿管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4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临床处理及疗效观察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教你一套排石操
律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