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观察

2021-07-21 13:15李华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咪酯血氧饱和度

关 清 李华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麻醉科 平顶山 467000)

无痛肠镜是一种新型麻醉肠胃镜检查术,采用局部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患者在接受肠胃镜检查过程中进入麻醉状态,免受疼痛等不适感的医疗技术[1]。这种新型肠胃镜检查技术具有诊断率高、耗时短、患者不适感少等特点,因此该项技术对麻醉药物的选取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为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临床检查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在肠胃镜检查中,主要采用芬太尼类物质作为麻醉剂,其中,最常用的配方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等。本研究采用比较观察法,分析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两种镇痛麻醉配方在无痛肠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找出镇痛麻醉效果更佳的配方,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不适感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实施的所有无痛肠镜病例中,随机选择70例使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病例作为样本组,其中男42例(60.0%),女28例(40.0%);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8.23±8.45)岁;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方面,Ⅰ级37例(52.86%),Ⅱ级33例(47.14%)。选出70例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病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58.57%),女29例(41.43%);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9.03±8.62)岁;在ASA分级方面,Ⅰ级36例(51.43%),Ⅱ级34例(48.57%)。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8h内禁食,术前6h内禁饮,并做好清肠准备。术中采用可视化设备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血管收缩压、血管舒张压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同时,采用面罩供氧。以患者体重计算,按每千克体重用0.1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88,规格为10m1∶0.5mg)的剂量,对样本组患者实施静脉注射,1min后再按每千克体重用2mg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5,200mg∶20ml)的剂量,实施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按每千克体重用0.1μg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工业集团,国药准字H20123422,2ml∶0.1mg)的剂量,混合每千克体重用0.1 μl依托咪酯(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59,10ml∶20mg)的剂量,实施静脉注射。用药后待患者呼吸平稳时,进行肠胃镜检查,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血管收缩压、血管舒张压;同时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在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长及注射部位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用药后,样本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为(96.73%±2.14)%;心率为(71.58±13.27)次/min;血管收缩压为(107.46±15.21)mmHg;血管舒张压为(57.35±4.57)mmHg。对照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为(83.31%±2.07)%;心率为(83.23±5.32)次/min;血管收缩压为(125.91±12.48)mmHg;血管舒张压为(66.58±7.59)mmHg,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用药后,样本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呼吸困难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率为7.15%。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2例;恶心4例,呼吸困难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70)

2.3 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长及术中体动状况比较

术后样本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长为(105.36±23.45)s,对照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长为(90.62±15.56)s。此外,样本组患者在术后出现7例注射部位疼痛,对照组出现13例疼痛,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长及术中体动状况比较

3 讨论

通过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麻醉药物组合后,样本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对照组低(P<0.05)。这是因为舒芬太尼的亲脂性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的亲脂性,因而前者更容易突破血液屏障,能够迅速溶于血浆蛋白中,其分布容积小于后者,所以半衰期较长,其麻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使得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能够处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中[2]。而瑞芬太尼的麻醉时间较短,使得使用该药物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这些生理指标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且血压波动范围较大。

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样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依托咪酯的使用。相关研究证实,依托咪酯引起恶心、呕吐的概率高达40%[3],与芬太尼类药物联合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会更高。同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能够引起用药者胸肌僵直的现象,进而使气道阻力上升,造成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因此,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这种不良反应的概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意识的时间较短,是因为瑞芬太尼的麻醉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的麻醉时间。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代谢途径不同,前者的分解过程无需肝脏的参与;而后者的分解过程需要肝脏的参与,因此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其半衰期比后者短,且其镇痛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关系[4]。也正是因为对照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较短,从而出现体动的病例较高,患者在术中恢复意识快,就意味着所承受的不适感较为强烈。由此说明,在镇痛麻醉稳定性方面,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配方优于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配方。

从表1~3的数据来看,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理、血管收缩压、血管舒张压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样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样本组,术后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样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接受上述药物注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的问题,是因为针头在刺穿肌肉组织及血管过程中,对神经末梢形成了一定的破坏,药物在被挤压进入静脉的过程也会对神经末梢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有相关研究表明,非生理性渗透浓度以及pH值偏高均会对神经纤维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引发痛感。此外,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均为乳状物,这两种药物的密度与患者体液的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被注入静脉过程,受到的压力越大,药物对静脉形成的扩张力越大,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痛觉。当药物发挥出麻醉镇静的作用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了暂时的麻痹,大脑接收不到痛觉,等到患者恢复意识后,部分患者仍会感觉注射部位伴有疼痛感。尽管这种因注射引发的疼痛属于正常用药的反应,但对于患者而言,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进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这类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给药速度的控制,尽可能降低注射时产生的不适感;同时,对痛觉存在强烈恐惧感的患者,不宜让其看到整个注射过程,应一边注射,一边安抚其情绪,转移其注意力。

从麻醉镇痛的角度来讲,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作用明显优于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代谢过程都需经过肝脏,且药物的麻醉作用时间较长,会增加患者肝肾脏的工作负荷;瑞芬太尼的代谢过程不需经过肝脏,依托咪酯的代谢过程则需要经过肝脏。从身体代谢负荷方面来看,则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优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5]。

但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因体质较差,极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现象,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此,这些患者在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时,应做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另外,瑞芬太尼被在人体中发生代谢后,会导致患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发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不良症状[6];且瑞芬太尼还可轻易突破胎盘屏障,若孕、产妇使用,容易导致胎儿、婴儿呼吸抑制的问题;药物水溶性较强,能够通过血液、尿液、母乳等体液排出体外,哺乳期妇女使用后,药物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7~8],在用药时,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尽量不要让患者对麻醉注射过程产生恐惧心理[9~10]。

综上所述,在选择无痛胃镜麻醉镇痛药物过程中,与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配方相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发挥出更加的药用效果,更能有效避免患者受到过多的不适感,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咪酯血氧饱和度
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对骨科高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糖臬之吻
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致患者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