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血管球瘤的影像表现特点

2021-07-22 08:33陈晓艳王国平邵国庆
中医正骨 2021年4期
关键词:球瘤腱鞘扇贝

陈晓艳,王国平,邵国庆

(宁波市第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

血管球瘤又名Popoff或Barre-Masson综合征,由输入动脉、吻合血管腔、集合静脉及输出静脉组成,其结缔组织包膜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1],好发于手指、足趾甲床区,也可见于腕部掌侧面及前臂[2],指(趾)部病灶多见于女性[3]。甲下血管球瘤的典型表现是甲板下圆形蓝色小结节,疼痛、局部有压痛,对冷刺激敏感,但颜色改变不明显或疼痛不明显者难以发现,易被漏诊、误诊[4-5]。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1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像表现特点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甲下血管球瘤患者11例,均为宁波市第六医院住院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26~57岁,中位数44岁;均有局部疼痛不适症状。病灶位于拇指5例、食指3例、中指1例、环指1例、小指1例。病程5个月至12年,中位数5年。患者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1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

2 方 法

2.1 检查方法

2.1.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Philips EPIQ7、Philips EPIQ7C、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4~18 MHz、6~18 MHz。

2.1.2X线检查 采用Philips Digital Daignost TH型数字化X线机拍摄手指正侧位片,曝光条件40~46 kV、5~8 mAs。

2.1.3MRI检查 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syngo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手部专用线圈。扫描视野200 mm×200 mm,矩阵256×256,层厚3 mm,层距0.3 mm。平扫矢状位和冠状位自旋回波序列T1W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回波时间(echo time,TE)=550 ms/11 ms;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at 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FS-PDWI),TR/TE=3000 ms/44 ms。

2.2 影像分析方法1名高年资超声科医师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后方回声及病灶内部血流情况。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X线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独立阅片,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病灶内部密度及邻近骨质破坏情况,结果不一致时通过讨论统一。

3 结 果

11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4例、行X线和MRI检查5例、单行MRI检查2例,病灶最大径1~10 mm,中位数4 mm。超声检查见甲床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3例,其中2例血流成像显示血流丰富;未见异常征象1例。X线检查见指骨背侧扇贝样缺损2例,指骨背侧软组织肿胀1例,未见异常2例。MRI检查T1WI均呈均匀等信号;FS-PDWI呈均匀高信号7例,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邻近骨质可见扇贝样侵蚀8例。见表2、图1。

图1 甲下血管球瘤影像图片

表2 11例血管球瘤患者影像检查结果

4 讨 论

血管球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外伤、局部受到长期挤压或摩擦、温度变化等均可诱发。因位于甲下的病变含有大量神经纤维,少许刺激即可出现难忍性疼痛,故甲下血管球瘤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夜间及遇冷疼痛、按压刺激后疼痛明显“三联症”。甲下血管球瘤最大径通常小于10 mm[6],因部分瘤体微小,X线检查常为阴性,当瘤体较大时可见邻近指骨背侧弧形压迹,呈扇贝样改变,相应软组织增厚。超声检查甲下血管球瘤可表现为类圆形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信号,肿块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晰,邻近骨质的凹陷具有特征性;血流成像可见血流信号丰富,亦有少数血流信号稀少,可能与瘤内扩张的血管伴血栓形成有关[7]。但超声检查难以发现扁平及过小的瘤体,且对超声医生的要求较高[8]。血管球瘤系小动静脉间的一种神经平滑肌结构[9],MRI检查可表现为T1WI呈与肌肉和相邻甲床一致的均匀等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也有部分因瘤内血栓形成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甲下血管球瘤在MRI上可见边界清晰的包膜,在T2WI上包膜呈线状低信号影[10]。王锟等[11]认为,高分辨率MRI在显示直径小于3.0 mm的甲下血管球瘤方面有很大优势。

甲下间隙有多种实性病变,甲下血管球瘤需与腱鞘巨细胞瘤、甲下骨疣等进行鉴别。腱鞘巨细胞瘤85%发生于手指,大多局限在腱鞘内,沿纵面延伸,外形呈分叶状[12]。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多为T1WI及T2WI不均匀中低信号肿块,伴有低信号纤维分隔及骨骼侵蚀,且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灶在T2梯度回波呈“开花样”[13];超声检查则多表现为肌腱旁或包绕肌腱、形态分叶状或不规则的不均匀回声,有液化及钙化,血流0~3级[14]。甲下骨疣是指(趾)甲远端孤立外生性肿块,质硬[15], 趾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偶见于手指[16]。甲下骨疣X线片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致密影,外侧为薄层皮质骨,内有松质骨,病变与骨皮质之间有低密度间隙,部分附着于骨皮质[17];超声则表现为趾骨背侧甲床内与趾骨相连的线样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可伴甲床增厚及甲板异常[18]。

本组病例的影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甲下血管球瘤,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血流丰富的结节影;X线检查可见邻近骨质扇贝样缺损;MRI检查可显示较小病灶,主要表现为T1WI均匀等信号、FS-PDWI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周围骨质可见扇贝样侵蚀。

猜你喜欢
球瘤腱鞘扇贝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请您诊断》病例156答案:左主支气管血管球瘤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原发性肺恶性血管球瘤1例并文献复习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手术治疗手部血管球瘤的临床疗效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胃血管球瘤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