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

2021-07-22 10:54孟江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数字技术

孟江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普惠金融逐渐进入数字化转型时代,与传统普惠金融相比具有更多相对优势。如今,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不仅可以实现覆盖面更广,还能够触达更深层次,逐渐缩小在地域发展上的差异,对于个人、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既带来机遇和创新的动力,也同时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信贷机构以及金融普惠对象共同努力。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技术;互联网;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时代。此前,在2013年11月,普惠金融首次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共中央重要文件中被提出,之后在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发布有关国际普惠金融高级文件,标志着中国普惠金融逐步进入数字普惠金融阶段。

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相比更注重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传统普惠金融网点的依赖,更具有地域穿透性,在数字支付、理财、消费、征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支付模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极大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普惠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普及到偏远地区,让更多弱势群体受益。它的投资和借贷门槛低,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流,另一方面可将资金借贷出去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使得这种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数字普惠金融受到很多客户欢迎。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能够促使其转变商业模式。

挑战和机遇是相伴相随的。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拦路虎,为了更好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从而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本文将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的金融指数相关数据分析其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

1 发展现状

总的来说,在过去几年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很快,由图1 2011-2018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和中位值可以看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直快速增长的。

1.1 数字普惠金融客户触达能力更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有差异,但这些差异在不断缩小。根据焦瑾璞提供的2013年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数,最大值上海市是最小值西藏自治区的2.8倍。而根据北大数字金融中心提供的2017年数字金融指数,最大值上海市只有最小值青海省的1.4倍。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和传统普惠金融相比,在地理位置层面的穿透性更好,能更好地触达到客户,缩小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具有更广泛的覆盖度。

1.2 不同层面的普惠金融在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

在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小。由表1,在数字支持服务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多数为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偏远地区,这正是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地区差异小的原因。也证实了上文提到的数字普惠金融客户触达能力强。

在覆盖广度层面,地区间差异较大,在使用深度层面的差异最大。由表1可知,在覆盖深度和使用广度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多数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数字支持服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瓶颈,其发展速度相较于经济落后地区较慢,所以更多的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

2 挑战

数字普惠金融以传统普惠金融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供需效率,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2.1 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完整性受限,阻碍数字普惠金融的良好应用

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贷决策的关键是核心数据的质量,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搜集到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多为行为社交等数据,这对于判断其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反应财务价值方面十分有限。我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信息建设不成熟,无法向信贷机构提供有效、及时、全面的财务数据。信贷机构无法掌握准确信息,普惠群体的融资许可受到约束。

2.2 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物不足,商业银行盈利不确定性较大

中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都只具备轻资产的特征,无法达到商业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同时由于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技术风险、违约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商业银行的收益缺乏稳定安全保证,因此,中小企业从数字普惠金融中收益有限。

2.3 中小银行要面对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带来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及时适应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而中小银行却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数字化普惠金融要求转变传统银行的商业和思维模式,不再局限于风险定价、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求以客户为本位替换以价值链为本位的思维模式。

2.4 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问题亟待解决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为基础。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条例比较碎片化,判断标准不一致。另外,社会信用基础设施不健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覆盖中小企业还不完备,动态信息披露受到部门之间界限的阻碍,对企业多头借贷的信息也很难囊括,同时缺乏专业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

3 机遇

3.1 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大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给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数字技术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