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性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2021-07-26 07:20董宗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营养液脑出血营养

董宗磊

(山南市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西藏 山南 856000)

0 引言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1],典型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2]。由于脑出血患者伴有意识障碍,不能以进食的方法摄取营养,其机体的营养状态较差。因此为患者选择科学的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山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并进行数字随机法分组。实验组患者人数为27例,女17例,男10例,平均年龄(63.52±3.96)岁。对照组患者人数为27例,女16例,男11例,平均年龄(63.66±4.37)岁。针对此次研究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患者个人资料及病例完整;②经过临床及病例的诊断,符合临床重症脑出血的实验标准[3];③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肝肾功能不全、对试验药物可能过敏、有其他重大疾病等;②在治疗期间转院或死亡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予以等热卡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厂家: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136)。具体操作如下:①辅助检查: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②输液: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输注不超过200 mL/h,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实验组患者使用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SEN)。具体操作如下:①合理喂养,控制“三度”:即速度、浓度、温度。起始浓度为6%,40~60 mL/h。30 min后按照10~15 mL/h递增。到达了预期的液量之后,再逐渐增加浓度。最终浓度可达25%,速度可达100 mL/h。如使用营养泵(厂家:北京科力建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NB-XY1),要按计划调节设置各项参数。作好营养液的加温和保温,一般温度为54℃~40℃。过热致黏膜损伤,过冷致腹泻;②体位:进行肠内营养时,把床头抬高30°~40°,头高足低位,侧卧位;鼻饲前30 min吸痰,鼻饲后禁止吸痰、翻动病人,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灌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60 min,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返流发生误吸;③输液控制:肠内营养液输入速度的控制:使用肠内营养液的量,浓度需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肠内营养液的温度:用恒温增温仪(厂家: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型号:FYL-YS-150L150)将温度控制在40℃~54℃;营养液的量: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④回抽胃内残余:每次餐前都要回抽胃内残余,胃内残余量应小于150~200 mL,(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持续输注者应每4 h回抽胃残余量。疗程均为15 d。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营养指标情况。临床疗效依据《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评价患者的疗效,显效: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正常,相应的临床症状消失,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的减分率≥80%。有效: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NIHSS评分的减分率50%~79%。无效:应用相关医疗措施后,病情无好转的迹象,NIHSS评分的减分率<50%。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呕吐、反流、肺部感染。营养指标:体重、血红蛋白(比色法,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厂家:北京中西华大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YZ-HF-3600)、转铁蛋白(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的数据,均纳入到了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版本:SPSS 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数据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营养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重(kg) 血红蛋白(g/L) 转铁蛋白(g/L)治疗前 第15 d 治疗前 第15 d 治疗前 第15 d实验组 27 50.65±2.32 59.33±5.28 103.22±1.11 125.16±13.37 1.61±0.11 2.41±0.45对照组 27 50.21±2.22 54.82±4.53 103.13±1.09 117.44±12.79 1.62±0.12 2.01±0.39 t-0.712 3.400 0.301 2.192 0.319 3.490 P-0.480 0.001 0.765 0.032 0.0751 0.001

3 讨论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其中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服或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5]。其中,当患者在非自然饮食条件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称为口服营养补充;当患者存在上消化道通过障碍时,经鼻胃(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则称为肠内管道喂养。

为提升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营养支持,本院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的各项指标和效果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不止对患者的肠道有营养的作用,它还可以起到一个免疫刺激的作用,促进患者机体的健康,是产生肠黏膜的燃料和其他重要的生长因子。肠内细菌基因组对于控制患者的病原物和体内的废物和毒物的排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各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预后良好,优势性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序贯性肠内营养进行干预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是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干预方案。

猜你喜欢
营养液脑出血营养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