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21-07-26 07:21宫晓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尿素氮病因肝硬化

宫晓影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扬州 225800)

0 引言

肝硬化是一种由于持续肝功能损害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引起的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1]。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出现原因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主要包括消化溃疡、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等引起的出血[2]。为了观察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本文选取了100例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100例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对照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100例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组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46.5±8.6)岁;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为30~73岁,平均(46.2±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临床症状、输血量、实验室指标等。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χ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观察组在肝硬化病因、合并慢性病与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的差异。观察组输血量、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的差异(±s)

表2 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的差异(±s)

组别 例数 输血量(U)血肌酐(umol/L)观察组 100 11.2±2.1 8.3±2.1 114.6±12.8 74.3±12.4对照组 100 7.5±1.6 6.3±1.2 113.7±12.4 75.2±13.0 t - 5.231 5.365 1.556 1.745 P - 0.042 0.043 0.146 0.165血尿素氮(mg/L)血小板计数(×109/L)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由于持续肝功能损害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存在形成的弥漫性肝功能损害,我国多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少部分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病理学特征为广泛性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肝脏组织弹性下降,最终发展为肝硬化[3]。早期肝脏代偿功能较好无明显症状,后期由于肝功能损害以及门脉高压,可引起多系统受累,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4]。

上消化道出现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症状为呕血和黑便,且伴随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如出血量较大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5]。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可分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高压性胃病是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不同出血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需要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见诱因,其中门静脉高压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门静脉高压会影响静脉回流,胃黏膜以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液外渗,从而导致黏膜的抵御功能下降,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导致屏障功能受损。同时肝硬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使得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升高。有研究指出乙肝病毒性肝硬化是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肝硬化病因、合并慢性病与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黑便发生率较高,且发病原因主要为乙肝病毒性肝硬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量分别为(11.2±2.1)U和(7.5±1.6)U,血尿素氮分别为(8.3±2.1)mg/L和(6.3±1.2)mg/L,观察组输血量、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4.6±12.8)×109/L和(113.7±12.4)×109/L,血肌酐分别为(74.3±12.4)umol/L和(75.2±13.0)umol/L,两组在血小板计数与血肌酐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较多有关,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内镜检查,明确患者的病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发现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慢性病发生率较高,在治疗期间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抗凝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其中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在慢性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频率较高,这些药物具有较好地消炎、抗血小板聚集、抗风湿、镇痛等作用,但是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以及出血症状,因此此类患者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由此推断非甾体消炎药物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会引起肝硬化患者发生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指导。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为乙肝引起的肝硬化,且黑便与呕血发生率较高,出血量多且血尿素氮高,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加强临床治疗与观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尿素氮病因肝硬化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