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内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临床分析

2021-07-26 07:21孟柏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入路

孟柏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三踝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其主要由外力所致,该种疾病的致病因众多,主要包含交通事故、其他外部暴力等,使得患者三踝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情况,而且由于受伤时足所处位置、致伤暴力作用特点等多重因素影响,患者三踝骨折类型均有所不同[1-2]。踝关节具有特殊性,为负重关节,一旦患病后未得到及时高效的治疗,患者预后则会出现创伤性踝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长期忍受疼痛感。由于三踝关节的特殊性质,应为患者选择手术复位治疗,骨折位置、受伤程度不同,使得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需依据骨折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临床多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后内侧手术入路进行治疗,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价值有所不同,也成为当前学者所研究的热点内容[3-4]。鉴于此,本项研究以40例三踝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并且选取患者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罹患三踝骨折的40例(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平均年龄、随访时间依次(33.58±2.41)岁、(17.53±1.52)个月;男15例,女5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IV度16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IV度4例;Haruguchi Ⅰ型18例,Haruguchi Ⅱ型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随访时间依次(33.69±2.38)岁、(17.58±1.49)个月;男16例,女4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IV度17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IV度3例;Haruguchi Ⅰ型19例,Haruguchi Ⅱ型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消肿处理,麻醉方式选择全麻或者腰麻。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入路):于患者患肢大腿根部确定术区,并消毒铺单,扎上止血带,为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开展手术;切口选择于腓骨内缘与跟腱外缘中间,确保切口将肌肉层充分暴露,利用向外侧牵拉的力度将骨折位置充分暴露,给予复位处理,并且选择合适钢板予以固定。将后踝骨折部位从腓骨短肌、拇长屈肌间隙充分暴露,术者直视下复位,使得关节面恢复平整,并利用钢板予以固定。观察组(后内侧入路):患者取平卧位,将止血带于患者患肢中间位置使用,术前对患者整个小腿、足部进行碘伏消毒处理;于患者腓骨外侧进行备皮处理,随后对患者外踝进行固定复位,观察患者外踝固定情况,随后调整手术床位置,于患者内踝内侧进行弧形切口,术者应观察患者内踝、外踝暴露情况,将后踝充分的暴露在术者视野内,有助于其确定患者骨折情况;将后踝充分暴露过程中,术者应重视自身肌群推开力度,避免损伤周围神经组织、血管;针对内踝、外踝、后踝等骨折部位的复位固定,其方式均有所不同,以解剖钢板固定外踝,以松质骨螺钉固定内踝,以加压螺钉固定后踝;在三踝骨折固定时,需要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待运用上述固定方式固定后,将克氏针取出。随后利用X线检查患者骨折位置固定情况,确保患者骨折复位固定达标,最后冲洗手术部位,并予以缝合,松解止血带,放置引流条。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并观察患者引流量性质。叮嘱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复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患者近期临床效果、远期临床效果,确定后内侧入路的治疗价值[5]。近期临床效果主要以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进行评估;远期临床治疗指标主要以Olerud-Molander评分、Baird评分进行评估,其中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实现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状态的评估,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95分以上)、良好(91~95分)、中等(81~90分)、差评(90分以下);Baird评分对患者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即轻度(75分以上)、中度(65~74分)、重度(65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χ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近期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近期临床指标对比(±s)

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20 64.58±3.87 357.41±23.57 18.63±2.41观察组 20 53.26±2.32 312.87±20.47 18.24±2.36 t - 11.2197 6.3806 0.5171 P - 0.0001 0.0001 0.608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远期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远期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远期临床指标对比[n(%)]

3 讨论

三踝骨折疾病较为多见,外部暴力为致病主要因素,而脚踝的功能性十分重要,为了实现脚踝的负重功能,要求踝关节具有较强的稳固性,而且也可在相关肌群的辅助下完成各项活动功能。一旦患者三踝关节出现骨折情况,则会对患者踝关节的稳固性、负重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若患者三踝骨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患者踝关节部位则会出现肿胀情况,甚至是坏死,造成不可逆的损伤[6]。在三踝骨折疾病治疗中,应借助X线进行骨折部位的影像检查,确定骨折类型与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恰当合适的治疗方案,即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若患者三踝骨折部位未出现位移、关节分离等情况,可为患者提供保守治疗方案,即利用石膏固定治疗。但临床上,多数三踝骨折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均出现了关节位移的情况,因此多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促使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降低其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三踝骨折患者实际治疗中,后外侧手术入路、后内侧手术入路均对三踝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不同,在为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大小、位置、踝关节损伤机制等因素,为患者选择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提高患者整体手术治疗效果[7]。针对内踝、后踝骨折来说,后内侧手术入路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外踝骨折可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需依据患者骨折部位不同制定手术方案,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在三踝骨折患者接受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时,应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降低了手术过程中改变患者体位频率,最大限度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以及降低了患者术中出血量。而且后内侧手术入路对骨折情况复杂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脚趾功能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8-9]。此外,为患者选择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时,应重视对患者踝关节内侧解剖结构的详细观察,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周围神经血管,造成二次伤害。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后外侧手术入路还是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随访20个月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差异(P>0.05),确定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价值较高;但区别在于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的近期疗效,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手术耗时较短,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于后外侧入路治疗患者,三踝骨折患者接受后内侧入路治疗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