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经口食管管饲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

2021-07-26 07:21冯建珍张慧敏吴惠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经口胃管食管

冯建珍,张慧敏,吴惠燕

(鹤山市中医院 康复科,广东 江门 529700)

0 引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颇为严重的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发生和吞咽中枢神经受损有一定相关性,导致患者无法经口进食。为了满足患者的进食需求,临床上往往需要采取协助进食的方式来保障机体营养[1-2]。虽然管饲胃肠营养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但会增加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旨在分析和研究间歇经口食管管饲的干预效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5~84岁,平均(62.33±2.08)岁。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3~85岁,平均(62.57±2.22)岁。通过对比,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性经鼻胃管插入法进食:使用14号胃管,取患者坐立位,不能坐立的患者将床头抬高30°。使用润滑剂对胃管前端进行润滑处理,经鼻腔将胃管送入鼻咽部14 cm处,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快速送入胃管,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若患者无呛咳症状,则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以无气泡溢出表示为成功,对胃管固定,避免胃管脱出。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食管管饲法进食:每次进食时插管,插管前评估患者的情况。取患者坐立位,将下颌稍微抬高,清理患者的口腔,放置牙垫。对胃管前端15 cm进行润滑,经口腔向咽后壁缓慢推进。当插入10 cm时则叮嘱患者做吞咽工作,继续插入20 cm左右,确认胃管在食管处,将胃管末端置入治疗碗中,若无气泡溢出,则说明置管位置正确。在球囊内注入4 mL温水,用手妥善固定胃管,在胃管另一端注入20 mL温水,对患者是否有呛咳症状进行观察,确认胃管在胃内,经胃管注入流食,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注入结束后注入少量温水。抽干净球囊中的水,将导尿管缓慢拔出,维持患者卧位,保持0.5~1 h。两组患者注入的食物均由营养师统一配置,每次注食时间为20~30 min,每次注射300~500 mL。

1.3 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评价标准[3]:于入院当天和入院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根据洼田饮水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让患者坐立饮用30 mL温开水,对患者饮水所需的时间和呛咳情况进行观察。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呛咳症状越明显。观察指标:①于入院当天和入院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计算两组的BMI指数,并将两组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处理;②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有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 25.0,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计数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分别是n/%、(±s),检验方法分别是卡方、t,统计学结果P<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入院当天评估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入院当天相比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的吞咽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的吞咽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当天 入院1个月 t P观察组 49 4.26±1.08 1.04±0.15 19.588 0.001对照组 49 4.21±1.16 1.56±0.23 14.864 0.001 t - 0.209 12.562 - -P - 0.834 0.001 - -

2.2 对比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入院当天两组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较入院当天相比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入院1个月后的BMI指数大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比(±s)

表2 入院当天与入院1个月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时间 BMI指数(kg/m2) 血红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血清总蛋白(g/L)观察组 49 治疗前 18.41±1.26 122.45±2.35 24.16±2.03 66.56±2.33治疗后 23.26±2.05 136.62±3.08 34.18±2.11 76.48±2.11对照组 49 治疗前 18.42±1.28 122.23±2.54 24.05±2.85 66.59±2.02治疗后 19.95±1.33 128.74±2.05 30.26±2.07 71.41±2.15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 5.498/0.001 13.229/0.001 8.797/0.001 10.837/0.001 t/P观察组(治疗前后) - 13.269/0.001 24.262/0.001 22.700/0.001 20.933/0.001 t/P组间值(治疗后) - 8.985/0.001 14.128/0.001 8.797/0.001 11.164/0.001

2.3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n(%)]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而吞咽功能障碍会导致机体营养供应不足,影响病情恢复,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4-5]。因此,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选择适宜的营养供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入院当天相比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入院1个月的BMI指数更高,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体现了间歇经口食管管饲的优势。间歇经口食管管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间歇性,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持续性管饲营养法引发的并发症,也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性规律,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食物,可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7]。

综上所述,采用间歇经口食管管饲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机体营养情况,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经口胃管食管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结合体质量生长函数的幼年大鼠毒死蜱经口暴露PBTK/TD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