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冠留根法在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有效性研究

2021-07-26 07:21韦祖印沈明罗群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牙冠智齿下颌

韦祖印,沈明,罗群娣

(云浮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东 云浮 5273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日常所摄入的粮食过于精细,对于颌骨的运用频率和程度不充分,使颌骨偏小,牙齿无多余的空间萌出,最终产生阻生齿[1]。临床治疗多选择直接拔除,由于阻生位置的偏差和交错,手术难度大,目前微创拔牙技术及器械不断改善,利用微创牙挺、涡轮机去骨等,以解除骨组织覆盖和牙根部变异,然而对于下颌水平阻生智齿,该术施术时间仍比较长,手术创口大,甚至会损伤下牙槽神经;为减轻手术对周边组织的损伤,临床上通过改进传统术式,研发出了截冠留根法,该术式通过截除牙冠而保留根部,可减少对牙槽窝的无端损害,保护下牙槽神经不受损伤,在去除病理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健康牙周组织,牙根即使上移暴露,二次手术拔除也很简单,手术效果明显提升,不良反应明显减少[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 筛选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47岁,平均(35.26±3.12)岁。观察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3~47岁,平均(36.47±3.34)岁。基线数据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②术前张口度基本正常;③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无法单纯采用牙挺和牙钳拔除;③符合《下颌阻生智齿第2版》[3]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颞下颌关节紊乱;②邻牙松动且合并有牙周组织疾病;③拔除牙冠组织前患有急性炎症。

1.2 方法。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截冠留根法:采取相应区域消毒后,以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磨牙后区和颊侧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牙龈切开,暴露牙冠,以45°高速涡轮机在水平阻生齿近端去骨至釉牙骨质界,将牙冠横向和纵向切割,完成T形切割后,以牙冠颊舌侧互为支点挺松并取出,待取出全部牙冠后,清理破碎牙体和肉芽组织,生理盐水冲洗缝合伤口。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去骨截冠拔除法:麻醉方法同上,先采用45°高速涡轮机去除下颌阻生牙周围的骨质,然后陆续开展截冠和增隙,挺松后分段拔除牙齿。术后处理: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对拔牙窝内的残留碎骨片、炎性肉芽组织和牙体碎片进行清除,冲洗,放置碘仿明胶海绵,缝合创口,术后服用抗炎止痛药物,如有不适反应,就医随诊。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拔牙情况(包括拔牙时间、牙槽窝受损程度和张口受限度)、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10分满分,分数越高疼痛情况越重)和局部肿胀程度(术后肿胀程度共计3分,0分无肿胀,1分轻微肿胀,不影响饮食,2分明显肿胀,需服用药物缓解,3分肿胀严重,服药后无缓解)、下牙槽神经和邻牙损伤以及不良反应(干槽症、感染和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综合拔牙情况对比。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牙所需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牙槽窝受损显著轻于对照组,张口受限度更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综合拔牙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综合拔牙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拔牙时间(min)牙槽窝受损程度 张口受限度观察组 48 18.44±7.62 1.03±0.44 1.00±0.42对照组 48 26.47±8.67 2.20±0.87 1.99±0.75 t - 4.798 8.297 7.960 P -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局部肿胀情况对比。术后24 h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观察组的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局部肿胀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局部肿胀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牙龈疼痛 牙龈局部肿胀术后24 h 术后72 h 术后24 h 术后72 h观察组 48 5.34±3.22 1.11±1.00 2.62±1.87 1.06±0.50对照组 48 5.25±3.16 2.78±1.37 2.54±1.75 2.29±0.69 t - 0.137 6.797 0.215 9.965 P - 0.891 0.001 0.830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对比。术后观察组的下牙槽神经、第二磨牙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牙槽神经、第二磨牙损伤情况对比[n(%)]

2.4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术后,观察组(4.17%)的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阻生齿指的是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会自行萌出的牙齿,这种萌出异常是由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引起。病灶部位多为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以及上颌尖牙,由于阻生齿无法萌出与生长,牙体普遍会为邻牙所阻隔,甚至由骨组织覆盖,致使牙体与牙龈的缝隙中极容易渗入各种污垢,长期下去,很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引发龋齿、口臭和牙槽骨吸收等损害现象,除此以外,还容易引起冠周炎,导致牙龈肿痛严重,情况严重时,还会发展成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等情况,因此积极地对阻生齿开展对症治疗尤为关键[4]。

临床治疗阻生齿,多倡议选择手术拔除,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的不同阻生齿的位置有着不小的偏差和错位,如何能够有效地拔除阻生齿,而不对牙床组织产生额外的损害,是目前口腔科医师和学者正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的临床难题[5]。在此之前,临床拔除阻生齿,多选择去骨劈冠法,但此病灶部位多在口腔后方,很难细腻地控制骨凿的走力方向和程度,仅通过术前X线是很难鉴别与判断牙根变异情况的,容易出现滑脱,导致阻生齿周围组织大面积挫伤,即使现在微创拔牙技术及工具的不断改善,对于下颌水平阻生齿,仍会出现拔牙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的情况[6]。

而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截冠留根法却获得了满意的预期效果,其手术综合效果及对下牙槽神经的保护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在于截冠留根法主要在牙齿冠部施展术式,通过对牙冠切割来削除周围阻力,拔除冠部,保留根部,在手术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牙槽窝不受到超出必要的损伤,尽可能地不改变原有的高度和形态,以最小损伤获得最好效果,这不但能够保护牙龈组织、牙槽骨的形态,保护下牙槽神经不受损伤,还能减少术后不适情况,即使后期出现牙根上移暴露,二次手术拔除也比较简单。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轻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在于对照组在拔除过程中形成创伤过大,低位阻生齿根部和下牙槽神经邻近,神经损伤风险加大,还会引起术后牙龈退缩、邻牙敏感和叩痛等不良症状,而截冠留根法由于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周边软硬组织,故而没有这种隐患。

综上所述,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多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良反应,而采取截冠留根法可有效弥补上述不足,且拔牙所需时间短,可保护牙槽窝不被过度损伤,保护下牙槽神经,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医师推广。

猜你喜欢
牙冠智齿下颌
无论智齿疼痛与否应尽早拔除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智齿痛起来苦不堪言,究竟该不该拔?
智齿到底该不该拔?
智齿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