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16排CT诊断急腹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2021-07-26 07:21杨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误诊率医务人员腹部

杨伟

(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7)

0 引言

近年来,急腹症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该疾病属于综合征类疾病,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剧烈腹痛。急腹症患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的特点,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1]。在发病后,患者如果治疗不够及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实施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积极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将整体有效率提高,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诊断期间,实施常规诊断方法,不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需对诊断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腹症的检出率,且符合率较高,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急腹症患者,观察腹部16排CT诊断急腹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急腹症患者进行分析,共计100例,将其分为实施超声诊断的对照组50例和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的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23~67岁,平均(45.62±0.98)岁。观察组中女22例,男28例,年龄24~66岁,平均(45.59±0.97)岁。两组急腹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急腹症;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③检查配合度较高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排除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肿瘤疾病患者;④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⑤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施行超声诊断方式,相关医务人员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将探头频率控制在3.5~7 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并在急腹症患者的腹部涂抹上耦合剂,全面检查患者的疼痛部位[2]。观察组施行腹部16排CT诊断急腹症,相关医务人员使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首先调整仪器的各项参数,电压控制在120 kv,电流调整为300 mA,扫描层厚控制在5 mm,并对层间距进行调整,一般为5 mm,重建层间隔为2.0 mm,重建层厚为3.75 mm,螺距控制在0.75∶1,相关医务人员扫描患者的腹部,在检查30 min之前,医务人员嘱咐患者服用复方泛影葡胺,浓度为1%~2%,通常剂量控制在1000 mL,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胃部和小肠在充盈状态,然后实施16排CT诊断方法。如果患者疑似为胰腺炎,需要在禁食之后实施检查,如果患者疑似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应该在扫描30 min前指导患者和1000 mL水,然后在实施16排CT检查方法。在检查期间,相关医务人员从患者的膈顶扫描至耻骨[3]。如果患者疑似为消化道出血,需实施增强扫描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检出率,包括: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4];②分析误诊率、误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检验急腹症患者在本文中的所有数据,急腹症患者的持续性定性资料通过(±s)表述开展t检验,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等定量资料通过[n(%)]进行表述开展χ2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检出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检出率[n(%)]

2.2 分析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显示:和对照组误诊率(10.00%)、漏诊率(8.00%)相比,观察组误诊率(2.00%)、误诊率(2.00%)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误诊率、漏诊率[n(%)]

3 讨论

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该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腹腔内或者脏器出现的病理改变现象,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全身性反应[5]。急腹症患者根据不同的腹痛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内脏痛,二是腹膜刺激痛,三是牵扯痛。患者的病程特点为变化多、发展快等。一旦患病,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比如:呕吐、腹胀、腹痛等,患者最先出现的腹痛症状,然后出现的症状为发热。通常情况下,腹痛部位的症状比较明显,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观察患者的疼痛转移情况和放射性疼痛情况,患者的疼痛转移可能性较小,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感,患者中上腹、脐周也会出现疼痛现象,部分患者的疼痛局限在病变位置。在检查期间,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有效辨别患者的疾病,且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如果患者为胆道疾病,患者出现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胰腺炎患者出现左腰部放射疼痛。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急性水肿型阑尾炎患者出现阑尾肿大症状,且患者周围脂肪比较模糊,相关医务人员通过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观察到阑尾结石。如果患者急性坏死性阑尾炎,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可以检查到患者出现明显的气体,且周围脂肪的范围不断扩大,能够对渗出液进行观察。在患者出现阑尾穿孔现象的时候,不但存在阑尾坏死症状,还存在明显的包裹,部分患者腹腔内存在明显的游离气体。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国,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提高了整体诊断水平。分析误诊率、漏诊率,和对照组误诊率(10.00%)、漏诊率(8.00%)相比,观察组误诊率(2.00%)、误诊率(2.00%)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在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胆石症均具有较高的应价值,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快速发展,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该注意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治夯实基础,并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急腹症患者的漏诊例数和误诊例数,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受性比较高。实施超声诊断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确诊疾病,但是患者在气体的干扰下,严重影响超声检查效果。因此,实施超声诊断方法,患者的疾病确诊率不高。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使用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清晰显示出急腹症患者的病灶状况,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实施准确的评估,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在检查期间内,剧烈疼痛、蜷缩位等都会影响超声的检查效果,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相关医务人员能够获得患者清晰的诊断图像,且检查时间比较短,腹部气体对检查结果无影响,从而明确患者的病变位置。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本次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为了进一步分析诊断效果,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患者受到剧烈的疼痛感,自身的心理状态比较差,直接影响诊断配合度,相关医务人员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检查操作流程,促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提高检查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实施腹部16排CT诊断方法,对急腹症患者具有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

猜你喜欢
误诊率医务人员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