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7-26 07:22黄小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前房角型眼压

黄小云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 五官科,广东 台山 529200)

0 引言

闭角型的青光眼是眼科一类常见同时不能逆转的致盲眼疾,是眼球的前房角处在闭合状态,眼内房水无法顺利排出所致,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于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结合临床过程能划分成为急性、慢性两个亚型,其中前者病情进展速度快,且症状比较严重,多存在显著患眼胀痛、视物模糊和虹视表现,部分患者存在同侧头部疼痛,严重者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误诊成颅脑疾病或胃肠道疾病[1]。发病后未及时开展有效治疗易引发虹膜萎缩、视网膜脱落或者失明等严重后果。当前,临床在该病治疗中多选择手术,以往小梁切除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并发症较多,对视力的改善效果不理想[2]。伴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各类新型治疗方法涌现,其中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属于一类新型疗法,经研究证实对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理想,同时并发症较少[3]。为此,本文就本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合计68例患者(74只眼)开展研究,分析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对该类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计68例患者(74只眼),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34例37只眼,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66.78±5.46)岁;单眼31例,双眼3例,病程3~12个月,平均(7.10±0.85)个月。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52~74岁,平均(66.85±5.32)岁;单眼31例,双眼3例;病程2~12个月,平均(7.26±0.74)个月。两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数据之间可比对分析。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均结合临床症状、视力、眼压、前房角镜、显微镜及裂隙灯检查等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②符合手术有关适应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肾心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病者;②伴认知障碍、精神病者;③处在妊娠或哺乳阶段女性;④伴角膜炎或者其他眼部疾病者;⑤拒绝或者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有关检查,后由相同一组医务人员开展手术操作。对照组选择小梁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如下:术中采取局麻,做高位结膜切口1个,将巩膜瓣扩大。将结膜缘位置当作依据,切除部分小梁组织和周围虹膜,对巩膜瓣进行复位,并将两角瓣缝合,注入平衡液,后进行筋膜和球结膜缝合,手术结束。观察组选择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如下:手术前30 min予以125~250 mL的20%甘露醇静滴,5%的新福林联合0.25%的托吡卡胺滴眼液或者采取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散瞳。术中选择表面麻醉,在角膜右侧做2.5 mm切口,将粘弹剂注入,提升角膜前房的深度。对瞳孔较小者,确定瞳孔中心,往外部牵引虹膜,快速进行粘连分离操作。连续环形撕囊,控制直径为4.5~5.0 mm,于撕囊期间保证水分充足,同时晶状体不存在任何异常转动现象。经超声乳化设备对晶状体进行吸除分离操作,后抛光,再次将粘弹剂注入,植入人工型晶状体,经卡巴胆碱注射溶液减小眼瞳,于显微镜下细致观察患者术眼是否存在粘接现象,必要时可进行粘接分离以及房角开放操作,后吸除干净残留的粘弹剂,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有效率:分别在两组结束治疗后开展疗效判定,将症状全部消失,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完全恢复正常,围术期未产生并发症归为显效;将症状、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改善,围术期无并发症归为好转;不符合上述标准归为无效[4]。有效率=显效及好转数/总数×100%。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开展检测。并发症:包含虹膜萎缩、视网膜脱落以及角膜水肿等,统计两组出现各类并发症的人数占比。

1.4 统计学方法。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远远高出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对比结果[n(%)]

2.2 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对比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视力及前房深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对比结果(±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对比结果(±s)

组别 例数 视力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观察组 37 0.20±0.05 0.78±0.20 34.12±5.18 12.14±1.28 1.54±0.25 3.48±0.48对照组 37 0.21±0.03 0.52±0.15 34.20±5.05 18.26±3.25 1.55±0.30 1.58±0.26 t - 1.043 6.326 0.067 10.658 0.156 21.171 P-0.300 0.001 0.947 0.001 0.877 0.001

2.3 两组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观察组的虹膜萎缩、视网膜脱落以及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出现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n(%)]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临床一类常见眼科疾病,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同时发病率与年龄之间成正比,疾病危害较大,甚至能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受疾病影响易产生紧张等负面情绪,精神压力较高,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消除过高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5]。以往治疗时多选择小梁切除手术,虽能起到一定疗效,但不够理想。因此,积极探索出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

伴随显微技术日渐进步,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开始被广泛普及到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且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有效率方面高出对照组,且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这和杨德琪[6]研究所得结果相一致,同时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术式疗效更佳,能降低眼压,促进视功能恢复,开放房角,减少并发症出现。分析原因是经超声使晶状体乳化,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将晶状体因素消除,能避免病情继续发展,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7]。于手术期间能减少晶状体、虹膜之间接触,控制瞳孔阻滞风险,提升手术的安全性,术后不易产生并发症,视力的恢复效果较好[8]。虽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有着较好优势,但实际操作期间仍需要对切口长度进行规范,防止切口过大引发漏水,进而不能有效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或切口过小引发灌注瘀塞进而影响到前房生成;注意切口应避免过于靠前或靠后,靠前可影响到手术操作,靠后易引发出血。整个手术需于充足前房深度的基础上进行,术中注意对角膜内皮和瞳孔缘进行保护。若观察到后囊膜存在破裂现象,需要及时将手术停止,对破损位置进行检查同时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采用。但此次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存在,如纳入的样本数不多,且未对两组开展远期随访统计远期疗效情况,这些还需在日后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前房角型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
前房内注射肾上腺素与灌洗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散瞳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