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2021-07-26 07:22赵春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药粉外治法症候

赵春波

(内蒙古扎兰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0 引言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生殖系统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缓慢、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1]。慢性盆腔炎可导致广泛粘连、组织破坏、增生以及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引起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症等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通常采用抗生素,难以起到“治本”的效果,导致患者久治不愈,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及心理压力,同时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还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耐药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理想效果,针对慢性盆腔炎,也可辨证施治。现对86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年龄20~51岁,平均(34.62±3.57)岁;病程7个月至8年,平均(5.05±1.17)年。对照组年龄21~53岁,平均(34.56±3.65)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5.02±1.15)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关于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证的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经临床检查确诊;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急性盆腔炎;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慢盆汤进行治疗。药方组成:没药、白芍、当归、延胡索、生蒲黄、小茴香各15 g,肉桂、吴茱萸各6 g。水煎服,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200 mL。连续用药10 d。试验组采用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进行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外治法。①中药灌肠。药方组成:老鹳草60 g,鸡血藤20 g,败酱草15 g,茯苓、赤芍、当归、蒲公英各10 g,白花蛇舌草、丝瓜络、板蓝根、鱼腥草、炙甘草各6 g,红花、桃仁、桂枝各3 g。煎出300 mL的药液,放凉至42℃后,装入灌肠袋中。患者排空二便之后,用润滑油润滑管道前端,将管道轻柔地置入肛门,深度为15~20 cm,缓慢推入药液。灌肠结束后,嘱咐患者将臀部抬高10 cm,保留药液30 min,以保障药效的充分发挥。灌肠操作一般在睡前30 min进行,注意避开月经期。每天1次,连续10 d。②脐灸。药方组成:老鹳草60 g,鸡血藤20 g,败酱草15 g,茯苓、赤芍、当归、蒲公英各10 g,白花蛇舌草、丝瓜络、板蓝根、鱼腥草、炙甘草各6 g,红花、桃仁、桂枝各3 g。将上述药物制成药粉,灸疗前,将无菌洞布铺在患者的腹部,并将药粉填入到肚脐内,药粉高度与腹部皮肤齐平。取一片鲜姜片(厚度1毫米左右,大小以完全覆盖肚脐为宜)穿刺数孔后,覆于脐上,将艾炷放在姜片上并点燃,连续灸6壮。灸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感觉,灵活调整。灸疗结束后,将肚脐上的姜片取下,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再用一次性空白敷贴将肚脐盖住,使中药粉在肚脐内停留2~6 h,利用余热使中药粉持续发挥药效。每天1次,连续10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①中医症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局部体征轻重分级评分标准”制定。包括月经、白带、下腹坠胀痛或腰骶部胀痛。根据有无症状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积分,无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得分越高,病情越重;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③临床疗效。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显示子宫附件无异常,VAS评分降低80%以上;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明显缩小,VAS评分降低60%~8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缩小,VAS评分降低21%~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无明显变化,VAS评分降低20%以下。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s)进行表示,并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中医症候积分 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3 12.23±2.47 3.52±0.32 8.18±1.24 2.13±0.26对照组 43 12.17±2.65 6.85±1.25 8.16±1.23 4.62±0.53

2.2 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07%(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多由葡萄球菌、淋球菌等细菌混合感染所致[2]。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用药剂量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且可能导致耐药现象。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因此,针对慢性盆腔炎,也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予对症治疗。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病因为湿邪乘虚入侵胞宫久治不愈而形成[3]。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证型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则缓,面色青白,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紧[4]。临床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应以除湿止痛、温经散寒为主。慢盆汤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方剂,其由没药、白芍、当归、延胡索、生蒲黄、小茴香、肉桂、吴茱萸等药组成。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散血祛瘀的功效;白芍具有养阴止痛、养血补血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生蒲黄具有通淋、止血、化瘀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诸药共奏温经散寒、养阴止痛、补血化瘀之效。中医外治法是与药物内服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针灸、熏洗、膏药、敷贴、脐疗、耳穴疗法、足疗等百余种方法。中药灌肠是一种常用的熏洗方法,直肠黏膜吸收能力较强、血液循环旺盛,通过将药液灌入直肠,可使药物直达病灶。脐灸是一种脐疗方法,其选取神阙穴进行艾灸,在肚脐内填入中药粉,并覆盖姜片,从而使脐部变成了一个“密封舱”,脐部皮肤分泌的湿气与中药粉之间可产生水合作用,在艾灸热力加压之下,可以使脐部快速产生局部蒸汽压,使中药形成高浓度梯度,形成较大的透皮压,使药性可以被透皮吸收,达到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低于采用慢盆汤的对照组患者。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进行治疗,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药粉外治法症候
更正说明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借助直观,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巧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