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麦角新碱、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用研究

2021-07-26 07:22王骁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产时麦角甲酯

王骁骁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0 引言

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国内外文献报道: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5%~10%。诊断标准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者≥1000 mL[1]。诊断产后出血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对出血量的估测,低估出血量易丧失抢救时机,导致产妇大量失血,休克而死[2]。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处理原则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一般措施为按摩或按压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布或球囊填塞。若效果不理想可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宫缩剂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类药物等,其中缩宫素是首选治疗药物,但对剂量把控较为严格[3]。本次研究联合麦角新碱、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栓来预防产后出血,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相比,观察预防效果如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到2021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平均为(29.38±3.17)岁,怀孕周期为(40.00±1.12)周。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平均为(27.87±3.90)岁,怀孕周期为(39.88±0.91)周。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①年龄21-39岁的产妇;②胎儿无异常情况;③产妇都足月妊娠;④家属与产妇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②有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病变、癌症的产妇;③有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的产妇。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以10~20U缩宫素加入500 mL晶体液静脉滴注,(也可缩宫素10U肌注或子宫肌层注射或宫颈注射)(药物由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281),卡前列甲酯栓0.5 mg舌下含服(药物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800007)。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以10~20U缩宫素加入500 mL晶体液静脉滴注,(也可缩宫素10U肌注或子宫肌层注射或宫颈注射),卡前列甲酯栓0.5 mg舌下含服,胎盘剥离娩出后给予麦角新碱0.2 mg肌注(药物由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526)。

1.4 观察指标。产妇在产时、产后2 h、24 h出血量。

1.5 疗效评价。采用称重法和容积计算法分别统计产妇在产时、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产时、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若观察组的产时、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则说明三种药联用预防产后出血有效性高于两种药物联用。

1.6 统计学分析。获得产妇在产时、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数据,利用SPSS 22.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产时、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数据为计量资料(±s),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两药联合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麦角新碱,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大于观察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的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显著,说明联用三种药物产后止血的效果优于联用两种药物。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产时 产后2 h 产后24 h对照组 30 198.14±1.02 299.18±0.16 366.24±1.82观察组 30 120.21±0.21 243.12±0.52 314.24±2.83 t - 409.874 564.375 84.648 P -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子宫收缩乏力,与产妇的生理、心理、药物的使用不当有关。若产妇较为紧张,未能得到足够的休息与营养补充,可能会导致缩宫素的分泌不足与肌肉乏力,使得子宫收缩乏力;当产妇有贫血、心脏病、妊娠性高血压等症状时,容易导致机体缺氧、缺血,进而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从而使得子宫收缩乏力;此外子宫的病变与发育不良、产前麻醉药与镇静药使用过多也会导致肌肉松弛而使子宫收缩乏力。第二个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与胎盘有关,当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时,也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尤其是胎盘的植入影响最大,而这些影响因素又与产妇的流产、子宫手术史、年龄有关。第三个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分娩时阴道、会阴、宫颈等软产道的损伤。第四个原因为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有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5]。很多时候,产妇可合并多个以上原因,故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较高,因而对于预防此类产妇产后出血很有必要。

麦角新碱可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压迫子宫平滑肌血管,达到机械性止血的目的。与普通的止血药相比,麦角新碱作用的部位不仅仅只有子宫体,还包括了子宫颈的收缩,并且这种收缩方式是更为完全的强直性收缩,故止血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直接注射子宫体,发挥作用的时间很快[6]。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本质是一种前列腺素,可以与子宫的一种促性腺激素拮抗,通过抑制孕酮的分泌达到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终止妊娠与产后止血,此药可舌下含服也可直肠给药,给药方式较为简单,安全性较高[7]。缩宫素的作用靶点为G蛋白偶联受体,使得大量钙离子向胞内转移,从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同时加快肌细胞的收缩频率,止血效果显著,但是不同剂量的缩宫素作用不同,小剂量注射可以收缩子宫,大剂量注射可能会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加重产妇出血[8]。

引起产妇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宫缩乏力会使胎盘附着的子宫部位血窦关闭不全,从而引起产后出血。宫缩素虽然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最主要的药物,但是每个产妇对于宫缩素的耐受程度不一样,且宫缩素剂量不能过大,故此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宫缩素与其他机制的止血药联合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9]。现在临床上多推荐缩宫素与麦角新碱联合使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缩宫素中卡贝缩宫素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好,我国已开始大规模使用。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是产妇的出血量,因产妇产后出血的出血量直接决定了产妇的结局,所以观察产妇的出血量是最直接评价疗效的指标,产妇产后出血最危急的时刻就是产时与产后2 h,若产妇安然度过产后24 h,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会小很多,故研究观察节点为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的总出血量。对照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198.14±1.02)mL、产后2 h出血量(299.18±0.16)mL、产后24 h出血量(366.24±1.82)mL均大于观察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120.21±0.21)mL、产后2 h出血量(243.12±0.52)mL、产后24 h出血量(314.24±2.83)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缩宫素与麦角新碱、卡前列甲酯栓这三种不同机制的止血药联合使用,预防性给予产妇进行产后止血时,效果比使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的效果更好,卡前列甲酯栓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止血效果与缩宫素和麦角新碱相比较差,缩宫素的止血效果明显,但是剂量不宜过大,若孕妇对缩宫素不敏感,很难达到止血的效果,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一味加大某一种止血药的剂量是不可取的,多机制来预防出血,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缩宫素、麦角新碱、卡前列甲酯栓的联合使用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提高了药物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不管是对于医生还是产妇都是不错的选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产时麦角甲酯
藏在麦角里的爱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国产中林宫腔压迫球囊联合麦角新碱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时及产后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时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