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估

2021-07-26 07:22沈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头颈头颈部

沈华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CT室,山东 济南 250000)

0 引言

头颈部血管疾病近年来发展迅速,其起病急、进展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由于人头骨结构较为复杂,且骨质较为特殊,在检测时会出现很大困难[2]。在临床中常使用医学影像的方式对头颈部疾病进行检查,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因为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所以要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3]。近年来多排螺旋CT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有着分辨率高、准确性好的优点[4]。本文主要研究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6-70岁,平均(42.21±3.42)岁;病程为6~11年,平均(9.71±0.12)年;存在血管异常的患者30例,未出现血管异常的患者10例。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5.51±3.27)岁;病程为5~12年,平均病程(9.61±0.17)年;存在血管异常的患者29例,未出现血管异常的患者11例。排除标准为:患者存在脑供血不足或偏瘫的现象;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设备和试剂的选择:多排螺旋CT扫描机(管电压:12 kV,管电流:125 mA,层厚:0.6 mm,准直宽度:16×0.6 mm),将扫描仪的矩阵调整为512×512,球管旋转一周的时间为0.5 s,扫描时间为(10±0.5)s;配备静脉留置针、双筒注射器、碘海醇、40 mL生理盐水(300 mg/mL),注射速率5.0 mL/s。对照组应用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进行检查,使用手动触发结合的方式,层面选择为主动脉弓断面阈值设置为100 HU。实验组实行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时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固定患者头部,并告知患者禁止事项如不可做吞咽动作等。从足部至头部进行扫描,主要检查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位置,使用软件进行三维成像获得准确图像,对图像进行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各处CT值,包括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同层静脉CT差,比较两组患者各处CT值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和延迟扫描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对比时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各处CT值比较。应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实验组,其各处CT值,包括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同层静脉CT差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各处CT值比较

1.2 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和延迟扫描时间比较。应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实验组患者其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2±3.38),低于应用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的对照组患者(64.25±5.37),P<0.05。实验组的延迟扫描时间(15.21±0.37),低于对照组(19.62±1.53),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和延迟扫描时间比较

3 讨论

患者在进行头颈部附近的检查时,由于其骨质较为特殊,在进行三维成像时比较困难,所以在扫描时就要保证扫描的准确性。在扫描时,为了保证成像清晰准确,要保持血管内的造影剂浓度,并使静脉增强幅度保持在最小,降低三维成像的难度[5]。另外造影剂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放射性伤害,需要尽可能减少造影剂用量。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的扫描结果相对准确,个体差异不明显,但容易受到造影剂浓度,扫描范围等因素的影响,操作难度较高,且由于这种扫描方式的触发阈值不稳定,产生的图像质量也受到影响[6]。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具有较广泛的扫描范围,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血管数目,由于这种检查方式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清晰的血管图像。在扫描时,保持最小静脉增强幅度,控制靶血管浓度,保证三维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7]。同时尽可能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降低患者肾脏的负担,减少放射损伤。这种检查方式可以更清晰的反应患者头颈部血管和血流的情况,同时可以使用较少的造影剂进行预扫描,延迟扫描时间更短,对患者身体影响更小,同时节约了造影剂,近年来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且不仅能够对患者头颈部进行检查,还可以对患者的其他部位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成像更加清晰准确,有利于医生分析病情[8]。

经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中,应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实验组,其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为(325.35±4.43)、椎动脉的CT值为(336.24±7.22)、颈总动脉起始部的CT值为(346.35±5.55)、同层静脉CT值为(237.62±2.34)、同层静脉CT差为(209.24±5.36);应用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的对照组患者,其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为(293.33±2.74)、椎动脉的CT值为(303.55±5.37)、颈总动脉起始部的CT值为(328.57±5.35)、同层静脉CT值为(126.22±2.76、同层静脉CT差为(93.55±3.85),实验组患的各处CT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2±3.38),对照组患者平均造影剂用量为(64.25±5.37);实验组的延迟扫描时间为(15.21±0.37),对照组的延迟扫描时间为(19.62±1.53),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造影剂用量和延迟扫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在检查时效果更好,这种技术的扫描范围更加广泛,利用三维成像技术使结果更加准确,使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数据[9]。另外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造影剂用量更少,延迟扫描时间更短,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更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头颈头颈部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延迟时间及扫描时间对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血管直接造影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