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26 07:22麦天恩龙雁胡小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缺铁性饮食习惯贫血

麦天恩,龙雁,胡小英

(东莞市长安医院 儿科,广东 东莞 543823)

0 引言

贫血主要是指由于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致使氧气运输功能 遭受损伤的情况,目前,孕妇贫血的情况较为普遍。妊娠期贫血与宫内生长受限、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等紧密相关,并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亲贫血与婴幼儿期贫血紧密相关,妊娠期母体贫血是导致婴儿早期贫血情况发生的重要因素。妊娠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血容量需求增加爱,孕妇对于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若铁摄取不足,则极易导致贫血情况出现,进而胎儿出现贫血情况。在婴幼儿时期贫血是其较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该疾病与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的缺乏情况有关,其中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1]。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采用维生素A及维生素D补充的方法能够对红细胞生成情况进行影响,从而加速铁的利用以及动员,进而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产生积极影响,最终改善机体贫血情况[2]。但随着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的采用铁剂补充的效果并不理想,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程度以及发生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而营养干预是对人们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的重要措施,将该方法应用于对缺铁性评学患儿的干预中,能够使其不良饮食习惯得到有效纠正,保证其合理饮食,从而使得营养均衡性得到显著提升,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4]。因此,本研究经过对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采用营养干预,以探讨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9年1~12月因缺铁性贫血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设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0±0.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1±0.7)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个月至3岁,平均(1.1±0.4)岁,病程3~11个月,平均(5.7±0.8)个月。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且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纳入标准:①两组患儿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且其血红蛋白均低于110 g/L;②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③患儿家长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②肝、肾等功能器官障碍者;③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注重对患儿的饮食干预,提高其对于铁质丰富食物的摄入量,为避免地铁质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应注意减少对于乳制品的摄入量,同时联合口服维生素C干预,50 mg/次,2次/d。(维生素C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1020944)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营养干预,具体为:①对患儿家长进行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讲解,并通过方法健康宣教材料以及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从而树立对婴幼儿正确且科学的喂养意识,提高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②针对婴幼儿需求、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以及生理特点等相关知识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其存在的误区给予及时纠正,使其能够帮助婴幼儿养成较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婴幼儿的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含铁相对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的摄入量,如瘦肉以及动物肝脏等,从而有效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在婴儿4-6个月时添加辅食。两组患儿均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两组患儿的指尖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红蛋白指标。

1.3.2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贫血知识的掌握、改善方法以及对患儿造成的影响等。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分析,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研究组干预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25.2±14.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1±13.8)g/L(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水平(±s)

表1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水平(±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6 98.6±10.7 112.1±13.8研究组 46 99.1±9.5 125.2±14.3 t-1.643 12.511 P->0.05 <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贫血知识掌握情况对比。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改善方法及对婴幼儿影响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1.3%、91.3%、95.7%均高于对照组的60.9%、69.6%、71.7%(P<0.05)。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贫血知识掌握情况[n(%)]

3 讨论

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造血系统中,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婴儿出生4个月后经由母体中获取的铁逐渐消耗殆尽,此时其生长发育较为迅速,造血系统活跃,与成人相比对于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多,若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并进行铁剂补充,则极易导致贫血情况出现[5-6]。在婴幼儿中,缺铁性贫血是其较为普遍的一种贫血疾病,该疾病能够导致组织供氧困难,进而致使胃肠等器官的血供情况减少,伴随着病情进展极易造成机体消化功能减弱的情况出现,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7]。目前,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已逐渐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铁剂补充能够使其贫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但铁剂的吸收极易受婴幼儿饮食的影响,加之其存在喂养困难及服药时间较长等情况,从而不利于总体效果的提升[8]。通过才孕妇妊娠期采取营养干预能够促使产科结局以及婴儿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铁等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均可能导致孕妇妊娠期贫血以及新生儿脐带血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因此,单纯进行妊娠期营养补充是否能够改善婴儿期贫血状况,仍需进一步的证实。本研究中对在我院产科接受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婴幼儿采取营养干预的方案,能够使其贫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提升其总体治疗效果。营养干预是通过对人们的膳食及饮食习惯等进行科学、合理指导的一种干预方案,该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营养不良情况出现,从而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9]。婴幼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对于婴幼儿行为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应通过不断提升家长的相关健康知识水平,进而为患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树立榜样[10]。通过采取系统化的健康宣教,能够使得婴幼儿家长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改善方法以及可能对患儿造成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不断优化喂养方式,借助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以便为婴幼儿提供营养较为均衡的膳食[11]。经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各种贫血知识的掌握率均较高(P<0.05)。说明,对缺铁性贫血患儿采取营养干预,能够使其贫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利于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营养干预的方法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且能够促使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的大显著改善,对于提升患儿对于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在实行营养干预期间,新鲜水果、蔬菜、动物肝脏以及瘦肉等均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贫血情况,患儿家长通过对其饮食进行合理调整及安排,能够积极引导患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降低贫血情况发生的同时有助于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对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进行营养干预,其贫血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促使婴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铁性饮食习惯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