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研究

2021-07-27 10:05高春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春燕

摘 要: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产物。文章主要研究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转变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次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笔者以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通过导案预学、问题解决、合理引导、多元评价等策略开展数学课堂交流活动。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应当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而课堂交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能促使学生手、口、脑齐参与,有序思考,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一、导案预学,把握交流切入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使用导学案预学,学生能在教师设定的引导性问题的指引下,充分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积极探究,层层递进,努力求知。一般,教师会在教授新课的前一天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内容、查阅课外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等形式提前预学。讲授新课,教师在课前回收导学案,了解学生预学的情况,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找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经验,所以将问题1放在“学海探秘”部分。授课前一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后,尝试独立完成导学案。新课伊始,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简要复习,进而集体交流问题1。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前置,可以让部分学生在填表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联,顺势思考。在集体交流中发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节省填表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真正地交流、合作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通过课前预学,可以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独立学习,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能了解学生预学后知道了哪些内容、解决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困难、产生了什么疑问,从中找到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学有所获。

二、问题解决,突出合作交流效果

合作交流,离不开作为媒介和桥梁的“问题”。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设置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并存的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内容及课件展示的问题进行交流,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小组人数一般为4人,在班级人数的基础上确定组数。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班级工作热情、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性格特点选定组长,进而配3名学习能力强、中、弱的组员。小组交流时,教师需要在课件上出示具体的讨论内容,用步骤1、2、3明示。一般讨论的内容是课前已经预学过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

在问题1分享结束后,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请学生动手操作,提出操作要求:①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标出它的底,再画出它的高;②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并计算它的面积。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再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①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②对比两个图形,它们有哪些等量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节课的难点,探索并掌握计算公式是重点,通过明确的操作要求让学生合作有事可做、有“法”可依。而后面两个问题的设置更是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根本”抛出。学生已经使用导学案探索问题2,带着自己的“知识胶囊”在开放、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有条理、有内容地开展交流,在与同学的磋商中不断调整、修正自己已有的知识收获,实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知识的建构。

教师在课上利用清晰明了的数学问题作媒介,使用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反思、改进已经完成的学案内容,在班级交流、分享中学习知识,获得知识应用的成就感,进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合理引导,搭建民主交流平台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交流活动是一种外显行为,而数学思考是一种内在表现,外显行为与内在数学思考结合起来才有机会转变为数学学习成果。所以在数学交流互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交流与学习资源,使学生真正地进行有深度的数学思考。在教学重点部分,可以通过设问、合作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回顾总结。在此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渗透,可以结合知识内容追问并合理引导。

在学生合作交流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同学们讨论得真激烈。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成果,请一个小组来分享你们的作品,汇报你们的结果。”学生跃跃欲试,能够根据操作要求及导学案中的问题2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教师再抛出问题:请大家一起思考,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这能迫使学生在推导公式以后进行反思,深究出这种做法背后的缘由。原来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我们得不到长方形,进而再追问:“我们又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根本”,更让学生懂得了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和为什么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感受数学价值的存在。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

四、多元评价,保护交流积极性

在教学中,通过多元评价的策略,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使学生乐于交流、勇于表现、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可以采用师生评价、生生互评、人机点评的评价策略。师生评价应该及时、具体,以鼓励为主。在学生勇于回答问题时,答对可以表扬学生思维敏捷,已经学会了某项具体内容;答错可以赞扬学生勇于分享或者敢于尝试。要实现生生互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享完之后对同学们发出邀请,可以让学生说:“大家同意我的方法吗?”“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意见吗?”人机互评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师用班级优化大师设置好计算认真、积极发言、乐学好问等表扬部分,需及时完成作业、较少合作、工整书写等待改进部分中的具体内容。班里设置一个专门的小助手,在课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在班级优化大师上点评,家长在手机上查收学生评价。

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等级评价。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设置“本节课表现□□□□□”涂色的评价形式。在学生汇报时,用“大家同意吗?”进行多生对一生的评价,或者是“你的思路真清晰”等口头表扬。在难点突破时,答出“为什么”让学生掌声赞赏。小组间评优秀型、合格型、提高型,并根据课堂累计表现兑换相应的奖励。

多元评价,力图融激发兴趣、关爱学生、交流情感于课堂互动中,让学生在肯定、赏识、帮助、鼓励、分享的评价交流中不仅学习知识,更收获自信。

总之,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合作交流能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导学案预学,关注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中合理引导并进行多元评价,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李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策略[A]. 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20.

猜你喜欢
导学案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