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2021-07-28 06:19张元忠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6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科学

张元忠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创设情境、加强拓展延伸以及积极指导学生操作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能力;实践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学习积累科学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成为近年来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入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对科学原理产生探究的欲望。故此,教师应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在什么样的天气里会有影子?阴雨天气里,大树下影子躲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只有阳光下才有影子?学生猜测,因为太阳有光,所以才会有影子产生,而阴雨天没有光,所以没有影子。此时,教师可以拿出一面小镜子,借助教室外的阳光,很快就会在墙上出现影子。为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在阳光下,每个人在地上都会产生一个影子,此时,教师躲在大树下,则发现影子消失了。通过不同的情境体验,学生发现,影子不仅需要光,更需要挡光的物体以及屏,而屏则可以是墙面也可以是地面,如果在没有屏的情况下,则不会产生影子。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与亲身体验,了解了影子产生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视拓展延伸,完善课外活动组织

课本的理论知识固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科學的奥秘,但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与实际教学内容相融合,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丰富学生课外学习知识,帮助其积累科学素养。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时,在上课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的话题,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穿过不同的介质会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噪声是如何产生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父母,得到相关答案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回答,再进行小组讨论,彼此答案有何不同。从而,教师可以再做进一步的知识延伸,例如,在陕西,人们说话基本靠吼是什么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爬山的课外活动,在山顶感受声音有什么不同;还可以通过春游、公园活动等,发现生活中都有哪些噪音,噪音的产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如何能够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提高生活质量。在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制作纸电话,将声音通过水、空气等不同介质进行传输,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介质对声音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

三、指导学生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输出,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尤其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活泼且好动,单调的理论讲解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在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新的知识,提高对科学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教师需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增强学生信心,通过正确的操作方式,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在教学“磁铁”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磁铁、铁块、泡沫以及塑料等材料,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自行操作,研究磁铁到底能吸上哪些材料,利用磁铁吸一吸课桌、椅子、书包等,发现只能将铁块吸起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不断地动手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探究的欲望,更能提高动手能力,

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赵雨鑫,陈婧文.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24):163-164.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科学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