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

2021-07-28 03:52李明杰俞晓东王秘吴彩虹
系统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闭环丙泊酚医师

李明杰 ,俞晓东 ,王秘 ,吴彩虹

1.澄迈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南澄迈 571900;2.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麻醉科,海南海口 570311

脂肪抽吸手术是利用套管,经负压及超声电子技术等,将浅筋膜层间隔内的脂肪抽吸出来[1]。在脂肪抽吸手术中,都必须要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的好坏与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恢复都有很大关系。在决定采取何种麻醉方式前, 医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思想健康状况、心理焦虑状况及和麻醉相关的特殊因素等[2-3]。 丙泊酚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也可消除患者不良记忆,局部麻醉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手术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在整形外科中应用相对广泛[4]。而丙泊酚闭环麻醉是将靶控技术和电脑麻醉监测相结合,通过电脑监测麻醉把控输注,自动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保证麻醉药物输注的稳定性及镇静深度[5]。 该研究选择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在该院做脂肪抽吸手术的患者118 例, 对其中59 例使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并对手术麻醉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做脂肪抽吸手术的患者118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 59 例,男 10 例,女 49 例;年龄 24~36岁,平均(30.1±1.2)岁。 观察组 59 例,男 12 例,女 47 例;年龄 26~39 岁,平均(31.3±1.4)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脂肪局部堆积者;②周围弥漫性轻、重度单纯肥胖者;③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已经签署同意书,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全身状况不佳,存在重要脏器疾病者;②继发疾病引起的肥胖者;③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处于月经期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均未使用其他任何药物,且已按照医嘱进行了8 h 禁食和禁水。 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监测患者相应机体指标,如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为患者输注咪达唑仑,根据体重选择合适药量,一般为0.05 mg/kg,并持续泵入瑞芬太尼, 药物用量为 0.06 μg/(kg·min),5 min 之后,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开始时,血浆靶浓度控制在2 μg/mg。

对照组进行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40079)靶控输注人工调节,开始靶控输注10 min 后,结合患者的警觉反应和镇静评分, 实施人工丙泊酚靶浓度调节,若患者清醒或者处于浅层镇静,可将丙泊酚的靶控浓度向上调整一个梯度,浓度为0.2 μg/mL,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至良好的镇静深度为止。

观察组进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即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同对照组, 将深度麻醉传感器(bispectral index,BIS)贴于患者额头处,并将脑电监测靶控注射泵和其相连,对患者术中的麻醉情况进行监测。 在血浆靶控输注10 min 后,变为闭合输注,麻醉传感器的靶目标是50~60,手术中,若对应数值>75或者<25,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会自行暂停闭环麻醉。 医师则要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药物泵注,泵注时调节好注入速度,可以继续进行闭环麻醉。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BIS 监测平均值以及BIS50~60 区间、45~65 区间的时间占比。

②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由患者对医师进行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 分,得分在8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在6~8 分(不含8 分)表示基本满意,得分在6 分以下表示不满意[6-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中 BIS 平均值、BIS50~60 与BIS45~65 时间占比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BI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 BIS50~60、45~65 时间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术中 BIS 平均值、BIS50~60 与BIS45~65 时间占比对比()

表 1 两组患者术中 BIS 平均值、BIS50~60 与BIS45~65 时间占比对比()

组别BIS 45~65(%)观察组(n=59)对照组(n=59)t 值P 值BIS 值 BIS 50~60(%)54.6±4.9 55.8±6.2 1.166 0.123 54.8±18.9 58.6±10.4 1.353 0.089 82.6±14.3 85.3±8.1 1.262 0.105

2.2 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对医师满意度评分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医师满意度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医师满意度评分比较()

组别 麻醉清醒时间(min) 医师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n=59)对照组(n=59)t 值P 值5.3±1.2 5.6±2.1 0.953 0.171 8.6±0.3 8.7±0.4 1.536 0.064

3 讨论

脂肪抽吸手术即吸脂术,是通过外科技术以微小的皮肤创口,利用金属管进入皮下,对相应脂肪进行抽吸,将多余的皮下脂肪去除,以达到体形雕塑目的手术方式[8-9]。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负压抽吸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有了极大程度减小,因此脂肪抽吸手术也成为了一项比较安全的整形手术[10]。

在脂肪抽吸手术中,有效的麻醉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在脂肪抽吸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技术,通过药物的自动调节,可实现麻醉速度的稳定性,麻醉注入具有一定的可控性[11-12]。目前在临床中,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及镇痛在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有介入手术、无痛胃肠镜检查、烧伤患者敷料更换等,效果较好[13-14]。 对于脂肪抽吸患者而言,在其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麻醉镇痛,以保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使手术过程顺利[15]。 脂肪抽吸手术的时间较长,在患者的抽脂部位注射肿胀液时,输注速度快且输注量大,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所以在麻醉时,也对麻醉的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闭环系统进行丙泊酚输注,不断持续得到BIS 值, 以少剂量调整丙泊酚的输注量,闭环系统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上减轻麻醉医师的工作量,减少麻醉师长时间参与手术而产生疲乏,降低医疗出错率。但闭环系统的自动调节并不能完全替代麻醉师的工作,此系统仅作为辅助设备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其价值在于帮助麻醉医师进行药物输注管理。经该研究麻醉,对比两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手术中BIS 50~60、45~65 时间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清醒时间分别为 (5.3±1.2)min,(5.6±2.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与丙泊酚靶控输注人工调节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中无明显差异,所起到的麻醉作用基本相同,患者对于麻醉师的满意度良好。 相关学者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中得出结论, 使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的C 组, 麻醉清醒时间为(5.5±1.5)min,而使用人工调节丙泊酚把控输注的M 组,麻醉清醒时间为(5.1±2.3)min,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15]。

综上所述,对接受脂肪抽吸手术的患者进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其效果与人工调节的丙泊酚靶控输注基本相同。

猜你喜欢
闭环丙泊酚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家电回收的闭环物流网络选址模型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