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气质 雅乐情怀

2021-07-28 06:29卜大炜
人民音乐 2021年2期
关键词:芥子李渔咏叹调

卜大炜

一档独秀的“文人歌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独特的艺术品类——文人画,它与画师画和宫廷画并列,以格调高雅清奇、意境深远的画风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审美倾向和精神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当下歌剧创作的一片繁荣之中,一部投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原创歌剧《芥子园》将我们的视角拉向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那个历史片段中古代知识分子在封建官场挤压下的血泪与愁苦,看到他们几千年因袭的文人气质,堪称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人歌剧”。

歌剧《芥子园》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由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于2020年11月27—29日,在北京天桥剧场成功首度亮相并连演六场。该剧由赵景扬编剧,张朝作曲,陈正哲指挥,莽也嘉导演。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排出了薛皓垠、桑云龙、林昱帆和王晨、刘桐、向曼绮领衔的三组阵容。歌剧《芥子园》以清末文人李渔(男高音)的著作被盗版的公案为背景,讲述他与家班中名旦乔姬(女高音)感人率真的爱情故事:李渔的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即将由自己的芥子园出版,家班上演昆曲《牡丹亭》“惊梦”大宴宾客之际,突然传来苏州出版商赖老板盗印了《闲情偶寄》的消息,李渔当下去苏州道台府打官司反盗版。苏州道台孙丕丞(男中音)和罗师爷(男高音)以权牟利,梗阻索贿,让李渔的家班前来演戏,并觊觎染指美丽聪慧的乔姬。阴谋没能得逞,恼羞成怒的孙道台便在判决中包庇盗版的赖老板。抗争无门的李渔愤而返回家中。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歌剧《芥子园》的文学脚本具有充分的音乐想象空间。在戏剧构思上有独到的处理。剧中的李渔在官司失利后,没有堕入愤懑、抗争及致沉沦等公式化刻画,而是回家陪伴爱人乔姬度过了她的最后时光。这个戏剧转折以第四幕幕问曲“暴风雨”半音化的器乐段落完成,成为戏剧的“黄金分割点”。此后的全部篇幅以强烈的艺术手段来渲染李渔与乔姬那一往情深、令人唏嘘的爱情篇章。歌剧《芥子园》问叙间议间抒情的写意手法将舞台上的时空转换灵活化和诗意化,以打开心理时空的“心理歌剧”的笔法,以准确的视觉呈现配合音乐表达和歌唱,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多层次变化。剧中,安排了几处梦境的设置以阐发浪漫的联想:其一是名为“源梦”的序曲;其二,第一幕宴请宾客场景中由李渔的家班演出汤显祖的昆曲经典《牡丹亭》“惊梦”一折;其三是在第二幕李渔状告盗版出师不利,修书友人的恩师寻求帮助时。这个桥段在歌剧中设计为身在金陵芥子园中的乔姬托梦给李渔的蒙太奇艺术化处理,让时空迅速切换,使戏剧进展简单明了。对梦的追寻是传统戏曲中的惯用的艺术手法,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歌剧《芥子园》因袭这一传统,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力。其实,从序曲“源梦”起,到最后一个音符,全部的舞台表演艺术魅力烘托的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巡礼之梦。

剧中的“戏中戏”也构为奇俊的戏剧效果。第一幕的《牡丹亭》“惊梦”与第三幕为孙道台上演李渔的传奇剧《风筝误》片段,构成相互呼应的戏中戏场景。前一折戏是佳人杜丽娘出场,后一折戏是丑姑娘出场,戏弄了心怀叵测的孙道台,美与丑的强烈反差,让剧情跌宕有致。

将“才子”的形象搬上歌剧舞台

長久以来,当下文艺创作总是将视角投向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心怀天下的大家。而对李渔这样没有不仕不第的烦恼,热爱生活,歌颂生活,一心在自己钟情的文学戏剧领地中躬耕不辍的士大夫却关注较少。歌剧《芥子园》的视角正是投向了这样一位才子。李渔不与仕宦为伍,不求成为万户侯,寄情文学创作,成就斐然,同时又以生活情趣雅致著称。他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本戏剧理论专著,他的诗词歌赋和戏剧作品都是当时深受人们喜爱的畅销书,引得无良书商盗版不止。第二幕孙道台、罗师爷向李渔出题为难,反被李渔做对子嘲讽:“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体现了一代才子的狂放性格,才情满怀。歌剧《芥子园》全剧浸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在剧诗写作上,靓词佳句比比皆是,赋予了歌剧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已老”是一段传唱久远的佳句,这里以音乐手段分别拆解组合构成乔姬和李渔的独唱、对唱、二重唱,更为生动、深刻地表达了有情人的悲剧性,令人唏嘘。李渔第一幕的咏叹调“我与美人做装饰,天下一绝,你可见雪儿她眉如远山目似皓月”得自杜工部笔法;李渔在第一幕唱的咏叹调“月冷星稀,中秋夜惨淡……谁不知,良宵好度,孤夜难眠”,透出一丝元曲的旨趣;第二幕李渔的友人——《闲情偶寄》的序作者余怀的咏叹调“曾忆千古秦淮水,日夜东流绕旧京”,一派古人的咏怀格调;第三幕李渔的咏叹调“美蟹儿仙香飘荡,野菊花暗香浮动,憔悴人须发花白”,也是文人雅士的借物言志之笔法。第三幕终曲二重咏叹调在李渔“弦有离思竹有情,声声勾起泪千行”的咏唱之中达到悲剧的高潮。全剧无论是咏叹调、吟诵调还是韵白、念白,都以文白相间的辞章出口,听来古朴而又上口,生动地呈现了古代文人生活、文化场景,折射出作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

歌剧《芥子园》的演员经过戏曲专业老师的训练,眼神、圆场、水袖、扇子、昆曲的韵白咬字等都深得要领,因而能在歌剧中将贯穿全剧的明末清初江南文人气息和中国传统昆曲的意味生动地呈现出来。

歌剧的雅乐情怀

歌剧《芥子园》的音乐分曲但不间断,从头至尾氤氲在昆曲的音调中,这种音调将我们带往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雅集文化群体中。戏曲音乐蕴含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最大公约数,昆曲更堪称中国戏曲集大成者。音乐学家王光祈说过:“昆曲就是中国的古典歌剧。”歌剧《芥子园》独辟蹊径选用了昆曲音乐风格,典雅秀美的音调令人追古思幽,对塑造这部“文人歌剧”的人物形象,讲述那个年代文化圈的故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剧的音乐都是原创,包括两折“戏中戏”《牡丹亭》和《风筝误》都没有采用既有的昆曲唱腔或特定的板腔体,而是采用了一些有昆曲特色的旋法和调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与题材、体裁非常贴切,既避免了泥古色彩,又与当代歌剧音乐手法极为融合,与时代音乐气息相通。

歌剧《芥子园》全剧的音乐着墨于对人性的描摹,不同人物的唱腔有着不同色彩的音乐性格。为各个人物设计的唱段虽不拘泥于五声,但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调式倾向及昆曲音乐特色。男高音李渔狂放不羁的文人性格在音乐中更是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往往一出场就以大跳上行五度、六度的标志性音程先声夺人,天马行空,桀骜不羁。在序曲中,长笛在徵调式上模仿洞箫吹奏出的清冷哀怨的、昆曲音乐特色的“芥子园主题”是梦的“源”,从中运化出李渔的主题、乔姬的主题、爱情主题,及至发展出一个男女主人共有的、至情至爱的核心主题。这个核心主题作为一个因子,在其后的戏剧发展中多处变化再现,贯穿全剧。核心主题同时也是李渔的音乐形象,在第四幕发展为李渔与乔姬的大型二重唱咏叹调“君生我未生”。在第一幕乐队演奏的核心主題中,李渔的标志性音程如花环般做支声式复调缠绕。乔姬的主题在序曲中由双簧管首次奏出,在第一幕发展为乔姬的咏叹调“雪儿我十三进入李家门”,并成为第四幕的二重咏叹调“君生我未生”的基础。

剧中音乐的调式调性也是随歌词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现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的发展。第二幕罗师爷在索贿场景中唱的“我是二当家”,设计为扭结、猥琐的无调性,刻画出他“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腐败行径。全剧最后一个超大型咏叹调暨第四幕最后的二重咏叹调“君生我未生”长达12分钟,是一首变奏回旋性质的多段体结构,由乔姬的主题开始,发展进入与李渔的二重唱后,两个线条延展换位并加入合唱,旋律随情绪的增长而变形,最后到终曲升腾汇合到核心主题,直冲悲剧性的戏剧高潮。这个唱段充分发挥了声乐与管弦乐色彩的魅力,音响清亮至纯,极富感染力。与之呼应,导演对这段情感戏处理得非常细腻出彩,将花榻琴榻等具象场景转化为漫天花雨,与音乐珠联璧合,浪漫至极!

歌剧《芥子园》在抒情与叙事关系上借鉴传统戏曲的唱念体系,咏叹调、韵白、念白相融合,规避了宣叙调。在塑造诸如罗师爷和狱吏这样的反面人物时,使用念白交代戏剧发展线索,清晰便捷。更有些段落听来是一种古代诗词歌赋吟唱的音调,如孙道台在第二幕的“学富五车”这幅惟妙惟肖的“自画像”中,以多调性打造出一种吟诵体,以此来反衬其阴暗的内心。

歌剧《芥子园》的音乐创作手法抽取了板腔的灵魂,将节拍、速度和节奏作为戏剧发展和人物情绪的映射,但不被板眼所束缚,例如在剧中梦境场景中,设计为三拍、六拍甚至是九拍,形成一种飘渺感。同时,在一首咏叹调中,也往往节奏多变,以配合歌词的长短句型。第一幕李渔咏叹调“春宵”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相间、“戏中戏”《牡丹亭》俗的雅趣,例如第二幕幕间曲“江南”、第三幕幕间曲“春光”及第三幕的“采莲舞”都具有江南音乐特色。

歌剧《芥子园》的配器也是匠心独具。乐队采用西洋管弦乐队,但去掉了长号和大号以增强抒情性,并在一些段落中加入一支中音萨克斯,那如同江南烟雨的音色不时在乐“惊梦”一折“花神舞”音乐的四拍子与六拍子交错,神似古风的乐舞,富有雅乐意味。第四幕二重咏叹调“君生我未生”,更是3/4、2/4、4/4、5/4、6/4等拍号循环往复,很好地配合了剧诗长短句的参差感。剧中的音乐不仅设计了昆曲色彩,还有许多具有音乐民队音响中点化聚合出一丝东方神韵和梦的迷幻。虽然没有选用民族管弦乐器,但作曲家选用了昆曲板鼓、镲、锣作为戏剧性色彩的点缀。在第二幕罗师爷的唱腔“我是二当家”中,用昆曲板鼓来帮衬其阿臾的走狗性格;赖老板唱腔以昆曲板鼓和小锣刻画其卑劣的行径,为这两个人物施以一丝戏曲丑角色彩。剧中的乐队段落多有创新的神来之笔,例如,序曲“源梦”开始处,在弦乐演奏泛音的微曦薄雾中,由单簧管、低音单簧、大管、定音鼓、钟琴和大提琴声部共同演奏一个减三和弦,表达悠远的寒山寺钟声,随后竖琴泼墨挥洒出山长水流,构成中国传统文化高远幽深的美学意境。这钟声在宣判李渔败诉时再现,成为警世之钟。第四幕,李渔应生命垂危的乔姬之请求抚琴唱“我生君未生”,低音提琴拨奏滑音泛音,与竖琴的琶音构成二重奏,传神地呈现出古琴的韵味。

全剧音乐无论是唱腔段落还是器乐段落,大量的复调思维令音乐织体丰富,纵向声部的节奏复合交错,富有交响性,也是复杂人性的心理剖析。严谨而新颖的和声令音响通透而有空间感,听来色彩斑斓,唯美风格浓郁。

原创中国歌剧《芥子园》承袭中华文学传统,融合了体现中式审美的昆曲元素,独具江南文人风韵,充满了书卷气。这书卷气得自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雅的境界的追求,成就了这部“文人歌剧”的大雅。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芥子李渔咏叹调
SOLES OF WIT
多出来的空间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李渔的养生之道
人生咏叹调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