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一种思维打开方式

2021-07-28 23:19施丽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深度数学

施丽

【摘 要】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后,面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碎片化、浅显化等现象,专家学者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即教师借助一些活动情境,引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技能学习,深入知识内在的逻辑思维,强化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最终实现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于是,“深度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核心知识;强化内涵,提升课堂思维生长;注重实效,促进终身持续发展。

【关键词】深度 学习 数学 课堂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并非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已有经验、心智相互融合,并且主动建构的一个学习过程。实施深度的教学,需要教师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做到“深入、深究、深刻、深远”,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真实起点

(一)尊重学生的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数学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研究新的知识,就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1.暴露经验,回归起点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全面关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以学生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想法为出发点,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头脑中已有的不准确的观点和不完善的想法,让学习回归起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角的理解是“尖尖的”,这种经验对学生认识角的特征,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混淆了“生活角”与“数学角”的感知,于是,教师设计把磁性的三角贴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角在哪里,并画出来(一个点),再把三角貼从黑板上拿走。在强大的视觉效果的作用下,学生对原有角的经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自己原来认为的“尖尖的角”怎么会变成一个点呢,于是重新展开了深入思考,明白原来角不仅有“尖尖的”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发掘困惑,突出起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思维困惑和疑问,面对这些潜在的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真实困惑入手,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走进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时,教材设计在比较投篮情况的探究活动中,引导通分成分母为100的分数进行比较,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如若教师在课堂处理不当,便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简单改写而得到”的错觉,类似的困惑接踵而至,这时,教师不妨再让学生比较更多的投篮情况,使学生在烦琐的通分比较中体会到随着比较数量的增加,分母的变化会使得数据比较起来很麻烦,于是约定分母为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明白百分数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比较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尊重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感知材料为基础,能动地进行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认识线段》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感受用手捏住毛线两头才能将毛线化“曲”为“直”,于是又让学生想办法在小手用劲的地方做记号,教师板书从而揭示“端点”的概念,并说明毛线不用劲的地方是不会直的,随即擦去两个端点以外的地方。此时黑板上呈现出一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段的样子,有了直观的教学素材的支撑,学生加强了对线段的概念。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不应严格要求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去叙述数学问题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教学前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访谈、前置性练习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把“一个桃”升级为“一盘桃(6个)”的深入研究,教师设计前置性练习,通过练习反映出部分学生无法排除数量信息的干扰,认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盘桃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课堂辩论,辨析其中道理。

二、深究: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核心知识

教材既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认真研读教材、寻找教材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对数学教材进行整体结构的把握,还要在微观上对每一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理解“准”——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书不熟。首先,从整体上要明确每册教材之间的联系,实现对每册教材的重点研读和深入分析,避免教学过程的脱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例如,在教学关于分数的知识时,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分数知识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知数学知识体系,实现结构化教学,串点成链。

(二)处理“巧”——注重教材的结构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教材的限制,难以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会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实现对教材结构的重新整合。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时,教材第一课时先安排从数的领域去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即当两个相关联的量比值总是一定时,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第二课时再安排从图形的领域去研究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时,图像是一条直线。教师也可以尝试将两个课时合并,让学生从比值和图像上同时探索,会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

(三)挖掘“深”——注重教材的发展性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双基”的培养之外,更应注重学生在空间观念、模型思想、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想象、推理、验证等活动,强化其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等式—猜想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建模素材的思考和创意。教师可以出示三个选好长、宽数据的长方形,让学生在图形的“选一选”“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乘法分配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深刻:强化内涵,提升课堂思维生长

有教育智慧的人,能把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得有厚度,能使学生从数学知识中看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智慧与魅力。因此,教师要强化数学内涵,既要让课堂教学从横向上得到延展,体现出开放和广阔;又要在纵向上实现突破,体现厚实和深刻。

(一)“问一得三”——适时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大问题”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实现以问促思、以问导学,还要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形成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复式统计表》时,教师巧妙地创设了贴合学生生活的网购乐器的情境,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客服小姐姐,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尝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网店客服的角度去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引发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需要。

(二)“小题大做”——适当拓展

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就题论题”,要把握好时机,适当进行拓展,发掘题目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利用“变式”和“反例”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益。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时,认识三角形的高时,教材借助人字梁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明白人字梁中共有三条线段,中间的那条最长的线段才是人字梁所在三角形的高,那么,试问另外两条线段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如何進行素材的拓展?也许这个拓展话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发现三条线段其实是不同三角形的高,因为它们对应的顶点和底不同。

(三)“潜移默化”——适度渗透

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都是显性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系统地散见于教材各册单元中,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发现、发掘和渗透,另外,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发掘、理解和应用的程度,应作长远的规划。

例如,教材正式编排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可是思想方法的渗透不能停滞,而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时,都可以适当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再如,有关“分类”“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需要教师巧妙地寻找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点,这样就能够将表面无序的各个渗透点整合成一个整体。

四、深远:注重实效,促进终身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不仅要传递知识与技能,更要重视的是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为学生终身的发展与幸福奠基。教师要用数学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营造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

笔者曾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之后,开设综合实践课“数学与手工——制作手拎袋作品展示课”,课堂上学生创造出既实用、美观,又独一无二的作品。笔者设计时将教材元素与校本元素进行充分的结合,将实践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与手工艺术相结合,将多元评价与审美文化相结合。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原了数学的本质,在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时,感受到数学学科带来的乐趣,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知识得到运用和提升,数学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深度学习的课堂需要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以及应用与迁移。虽然笔者注重深度学习,但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完全否定和丢弃浅层学习,而是提倡让学习由浅入深,让课堂引发深度追问、深度理解和深度思考。

猜你喜欢
学习深度数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