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视角下旧住区畸零空间改造策略探索
——以济南市佛山苑小区为例

2021-07-29 09:32褚晨晨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6期
关键词:住区佛山空间

褚晨晨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老城区在民生、功能、环境、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变为短板,旧城区的发展速度远不如直接拆掉重建或闲置的区域。在住区规划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了许多未被合理利用的“畸零空间”。近年来,城市存量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方式,相较于“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活动,存量更新强调通过低影响和微治理的方式达到空间改善的目的。上海等城市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老旧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更新治理。

研究选取济南市佛山苑小区,通过相关资料整理和实地调研,总结国内外畸零空间的改造经验,了解济南老住区内存在的公共空间问题,着眼于住区内畸零空间的现状问题,从城市微更新视角提出改造策略和措施。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微更新

城市微更新是微小修复、修补的一种新的城市更新方式。近年来,在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城市微更新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进行相关探索,城市微更新的内涵日趋丰富,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社会空间修复是城市微更新、社区营造等活动的主要形式。

1.2 畸零空间

畸零空间是指存在于住区之中、未能充分发挥潜在价值的和无组织浪费的空间。这些空间分布碎片化,缺少人气和活力,环境较冷清,存在功能混乱和空间浪费等问题。在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为丰富居民日常生活,重塑居民对老街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2 佛山苑小区畸零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佛山苑小区现状建设情况

佛山苑小区属于千佛山街道,于1993年建成,位于济南老城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小区内住宅以多层为主,建筑密度较高,建筑物质量相对完好。作为许多单位的宿舍,该小区院落结构为大开放、小封闭形式,采用套院式院落布局,使用围栏或矮墙分隔。小区内空间杂物堆放、私搭乱建、停车不规范等现象严重,整体居住环境偏差,虽然设有集中活动广场,但总体绿化较少,并且缺乏特色和设计感。

2.2 调查和分类

通过实地调研,将小区内较有代表性的畸零空间拍照记录,并进行编号和分类(见图1)。根据畸零空间的形成原因,将该小区的畸零空间分为4类。

图1 佛山苑小区畸零空间分布示意

1)规划不合理而很少使用的空间 4号地块和8号地块是小区道路旁设置的休憩空间,却少有人问津。14号和18号地块均是分布在组团之间的健身活动场所,但选择的位置不恰当,缺少阳光照射,不符合冬天室外活动的空间需求。这类地块在进行更新改造时,应注意从需求出发,考虑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的使用要求。

2)被车辆占用而无法利用的空间 2号地块和9号地块是典型的被机动车停放占用院落空间案例。15号地块位于小区道路旁,本应是居民健身活动场所,但也被机动车占用。此类地块的特点是地块占地面积较大,均为硬化地面,被小区内的车辆长期占用作为停放用地。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居住区内的停车位不足。解决这类空间问题,应从解决居住区内的停车问题入手。

3)围墙阻隔而无法利用的空间 1号地块和11号地块都是居住区的宅间绿地,现状绿化种类杂乱,由于管理不善,绿化区内杂物堆积、卫生条件差,影响居住品质。5号地块是小区院落内规划的休憩活动场所,包括石桌石椅,场地比较规整,但是由于围栏的阻隔,导致非本院落的人无法进入,使用率低。19号地块是两个院落之间的隔墙,它的存在虽然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但也成为垃圾堆放和杂物摆放的空间。

4)因道路或建筑摆放产生的不规则地块 6号地块和16号地块都是在建筑和绿化带之间形成的夹缝地块,现为废弃共享单车堆放处和垃圾聚集区。13号地块位于转角处,是因建筑物摆放而形成的不规则空间,成为机动车停放区域。这类地块的突出特点是形状不规则,并且面积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地块的后期改造和利用的难度可能较大。

3 住区畸零空间优化策略

研究探讨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住区畸零空间改造设计,优化策略的核心在于体现“微”字。结合现状佛山苑小区内畸零空间分散分布、面积不均的特点,在改造过程中不必求全,而应当结合每个地块不同的特点、形状、区位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特征,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差异化设计。

3.1 改造注重渗透性和创造性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对小街区畸零空间的处理办法,提出改造方案应具有活力性、通透性和视觉趣味性。在我国,尤其是港澳地区,对于畸零空间的研究较多。澳门地区将不规则的人行步道两侧的畸零空间改造为开放式的宠物公园,这些被改造为宠物公园的畸零空间,大多由与街区、社区、公寓毗邻的道路闲置用地改造而成,居民参与感较强。可考虑将4号地块和5号地块改造为宠物公园,配置宠物垃圾箱、沙地、饮水设施,以及供人们使用的铺装步道、座椅等休憩设施,这样既能打破围栏的隔阂,增加空间利用率,改善住区环境,也有助于宠物的集中活动。

3.2 解决住区内的停车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佛山苑小区未设地下停车库,原本的地上停车位无法承载,小区内存在大量被私家车占用导致无法合理利用的空间。居住区停车一般存在“白空夜挤”的现象,可结合附近的银座商城,分时段停车,既能解决住区内的停车问题,又能提高商场地下车库的使用率。此外,还可将居住区内围墙边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改造为停车场,提高住区内的土地利用率。

3.3 打开部分围墙,创造活动场地

住区边界本应是人们交流和活动的场所,但是有时设置围墙或围栏反而阻碍了这种交流和活动,使原本具有活力的场所变得消极,降低了空间使用效率,如1号地块和11号场地。对于这类宅前绿地的改造,可借鉴德国柏林的社区菜园实践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畸零地更新经验。我国台湾地区自1973年制定畸零地使用规则以来,各地围绕畸零地的再利用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实践,更新类型有可食地景、社区苗圃、儿童实践基地等。

3.4 改造景观,打造微绿地

在对居住区内的畸零空间改造时,将公共活动空间与景观结合,为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增色。景观性改造应遵循整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及趣味性等原则,切实从居民基本需求出发。例如,将不规则的13号道路转角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配置符合济南气候及居民喜好的景观植被,设置休息座椅区及活动设施,满足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或将17号地块中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箱和绿化结合,改造成为社区垃圾站,在顶部种满绿植,将垃圾箱变得具有观赏性,对住区环境品质提升有所助力。

4 结语

在住区规划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土地都会被合理规划和利用,应充分挖掘出住区内畸零空间的潜在价值,对那些不规则的、无人问津的、废弃的空间进行更新改造,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住区畸零空间更新作为一个微小的城市事件,对城市住区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触媒作用,促进住区空间自发地、缓慢地优化和修补。通过微更新对住区内畸零空间进行逐步优化和调整,激发居民对住区空间改造的热情,重塑老城区生活氛围,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

猜你喜欢
住区佛山空间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空间是什么?
佛山瑞光
创享空间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